快訊

人蛇丟包?西部外海發現16屍 高大成:應先判斷「這1點」

明天迎本周第二波春雨 清明連假降雨熱區出爐

離韓國瑜「還有段距離」…李四川1張照片曝心聲 網笑:竟拿他墊背

銀髮族失智逐年增加!「意定監護契約+信託」幫守護財產安全

根據統計,80歲以上的長者,大約每5人就有一位失智,且未來失智人口數還將逐年增加。圖為銀髮族理財示意圖。圖片來源/ingimage
根據統計,80歲以上的長者,大約每5人就有一位失智,且未來失智人口數還將逐年增加。圖為銀髮族理財示意圖。圖片來源/ingimage

透過上一期專欄內容,在了解了法定監護制度,以及意定監護制度之後,接下來,擔心未來資產安全的民眾,最重要的一道手續,就是「意定監護契約」與「安養信託」的結合了。

但是,為何預立意定監護契約並公證後,還要與受託人(銀行)預立信託契約呢?主要原因就在於:年齡越大、發生率越高,且完全無法預知何時會發生的失智問題。

依照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所進行的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以及內政部109年12月底人口統計資料估算,我國65歲以上長者有失智症者佔7.71%,也就是說65歲以上的長者,大約每12人,就有一位失智者;至於80歲以上的長者,則約每5人,就有一位失智,且未來我國失智人口數,還將逐年增加。

且更重要的是:由於失智症患者的判斷力變差了,常常會成為被詐騙的目標,尤其是手頭上擁有財富的人。所以,更加突顯出預立安養信託契約的重要性。

目前,已有幾家銀行,例如上海商銀與第一銀行,就非常積極地推廣一種結合安養信託的「意定監護信託」業務。希望當事人在自己神智清楚的時候,就先透過預立意定監護契約的方式,與受任人約定:當日後自己發生失能、失智,符合民法監護宣告要件時,就可由法院裁定當初自己選定之受任人,來擔任自己之監護人。

之後,當事人再與受託人(銀行),簽立一份「預開型安養信託」契約,由當事人擔任信託契約的「委託人」與「受益人」,並於契約約定:當事人在受監護宣告時,由「意定監護人」檢附照顧當事人的相關單據向該行請款,或指示該行支付當事人的各項醫療費用或安養機構費用,以便讓信託資金「專款專用」確實用在當事人的身上。

以上這種「預開型安養信託」是在簽約時,只會收取一筆信託簽約手續費(約2000元),但在信託專戶啟動支付款項前,不會收取信託管理費(一般約為每年按照信託財產價值的0.3%~0.5%計收)。所以當事人可在退休前分年或分次,將資產(例如現金)存入信託專戶,並約定由該行以活存及定存的方式進行管理。所以在信託還未正式啟動支付款項前,當事人不但不用負擔信託管理費,還可獲得存款利息。

當然,讀者也許會說:簽立意定監護契約的客戶,一樣可以在不幸失能或失智(被法院判定監護宣告)之後,由意定監護人來跟銀行簽立信託契約,以便持續照顧客戶未來的生活。

但是,以上這種做法會有一問題:假設委託人的現金財產不多、不足以支付每月生活費,但名下有不動產時,如果意定監護人要處分此一不動產,必須要經過法院的同意。

假設民眾將意定監護契約與信託業務結合,並且在契約中,先授權銀行、意定監護人、信託監察人或其他第三人,擁有處分股票或不動產的權利(也可包括順序)。未來一旦需要處分不動產時,就不需要再經由法院允許的程序。

Box 1、誰可以當意定監護人?要選什麼人比較好?已有意定監護人,還需要另設信託監察人嗎?

一般來說,只要是沒有失能、失智,且意思能力健全的成年人,都可以擔任意定監護人。且不限於「有親屬關係」,才能夠擔任意定監護人。此外,意定監護人在指定後,當事人未來也可以隨時再更改。

看到這裡,讀者可能會有大大的疑問:意定監護契約中,已經指定了一位意定監護人,如果再跟預開型安養信託結合後,是否還要再選定一位信託監察人?且這兩人,是否可以是同一人呢?

目前在實務上,為了加強對於委託人利益的保護,一般會在信託架構中設置「信託監察人」,以監督受託人(銀行)執行信託相關事務。且一般來說,信託監察人可以和意定監護人是同一人,也可以是不同人,但其前提都必須是:能以被監護人或是受益人的最大利益為重。

上海商銀信託部協理李根田就不忘提醒,有關於意定監護之信託監察人設計上,如果高齡者未來無法自行管理財產時,則可能會啟動意定監護。所以在意定監護人之外,可另設信託監察人,並可以找委託人信任的親友擔任。只不過,由於意定監護人在法律上,就是代表當事人。所以,他建議意定監護人與信託監察人不同一人,其目的是「由第三人進行監督」。

但是,也有不同的看法,像是玉山銀行信託部資深經理劉子立就表示,對銀行來說,同一人較不會有「兩人意見不和,到底要聽哪一方」的困擾。且在該銀行所簽立的信託契約中,只有少數是選擇「不同一人」,其原因主要是當事人擔心在同一人的狀態下,會引起家庭失和(其他人認為偏愛某一子女)。

Box 2、意定監護信託必載事項:

為了充份保護受監護宣告者,也就是信託委託人,李根田協理建議民眾,最好要在預立意定監護契約,並與銀行簽立預開型信託契約時,寫明以下事項:

一、日後必須要有信託監察人的同意,才能夠解除信託契約。

二、處分信託資產的流程,例如當定期或不定期支付金額不足時,處分信託財產(不動產、有價證券…等)的優先次序。

三、寫明信託給付具彈性的做法,例如允許直接給付費用到長照機構(在「其他項目」裡填「長照費用」、「長照契約」及「XX萬元」)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

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

李雪雯 退休 詐騙 失智

相關新聞

通膨時代還能65歲退休擁3千萬? 專家:每月1萬多…40年可達成!

我時常在提醒,計算任何未來金額的時候,千萬不要忽略了通貨膨脹。3000萬這金額看起來很高,但考慮平均3%的通貨膨脹後,20年後的3000萬價值(購買力)約等於目前的1661萬,40年後的價值約等於目前的920萬,如果你的退休金目標是3000萬,換算下來,你還會覺得很多嗎?

勞退自提6%需要嗎…退休能多領兩倍? 專家提供「3點評估方法」

勞工退休金自提6%退休領兩倍,這是真的嗎?每個人都能領兩倍嗎?

遺產過了十幾年都繼承不了…因大伯嫌不夠! 律師提「3種解決方式」

身為父母,能做的就是立遺囑(做好財產規劃),誰也不想看到日後自己的子女,為了遺產兄弟鬩牆,子女不管大的小的都是自己的心頭肉,希望他們即便不和也不要反目成仇,父母能再為他們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保障他們的情份。

遺產稅不按時處理會怎樣?律師「恐多花錢」:可能有三大損失

一對姐妹花在父親過世後,繼承了父親4263萬多的遺產,但因為沒有按時繳納,166萬的遺產稅加上滯納金變成183萬多元,而執行署在變賣父親股票時,剛好是股價低點,造成姐妹損失…。

信用卡不用就剪…最短過半年「好處」賺更多! 他:對評分不會產生嚴重影響

身上有不會用的信用卡,可以把它剪掉(要剪掉該銀行向下所有的卡),等6個月至1年後...

遺產配偶可先拿50%後…才分其他繼承人? 律師提「四迷思」:非婚後財產

遺產的概念,是指繼承發生時(即死亡),被繼承人名下/甚至非名下但實際上屬於被繼承人所有財產,都包括在內,遺產範圍比婚後財產的概念大很多,所以不能將剩餘財產差額分配,直接套用在遺產分配的概念,直接拿一半,會侵害其他繼承人的權利。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