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時間、個性」你還會活多久?決定你的投資行為

不同的人對風險的看法也不同,端視他們處在投資者生命週期中的位置。圖為退休族群示意圖。圖片來源/ingimage
不同的人對風險的看法也不同,端視他們處在投資者生命週期中的位置。圖為退休族群示意圖。圖片來源/ingimage

撰寫本書之際,我也即將進入39歲,請容我悼念逝去的30歲年代。根據社會安全制度的精算表,與我同齡的人平均會活到79歲。如果從樂觀的角度來看,我的壽命高於平均值,意思是我還有大約40幾年,來替餘生的財務做好準備。

在接下來的40至50年間,我預計會經歷至少十次的熊市,其中五六次會造成股市崩盤,這段期間大概至少也會有七八次不景氣,或許更多也說不定。

我可以對上述數字打包票嗎?沒有人能對市場或經濟打包票,但倒是可以以歷史為借鏡。1970至2019年的50年間,有過7次不景氣、10次熊市和4次大崩盤,在美國股票市場造成的損失超過30%。1920至1969年的50年間,發生過11次不景氣、15次熊市和8次大崩盤,為美國股市帶來超過30%的損失。

熊市、慘烈的崩盤和不景氣,對投資人來說是人生的現實,我們在這個制度下儲蓄和投資,而這些是制度的特點,並不是瑕疵。因此,你最好習慣應付這些事,因為它們不會、也不可能很快消失,由於市場和經濟體是由人類所主導,而人類總是會做過頭,無論順境還是逆境。

然而,股市崩盤和經濟走下坡的風險,並不是對每個人而言都一樣嚴重。在處理一輩子的積蓄時,如何看待無可避免的挫折,與你當下所處的人生階段較有關係,而不是你認為這些時期多麼可怕,不同的人對風險的看法也不同,端視他們處在投資者生命週期中的位置。

年輕時,人力資本(又稱為終生所得潛能)遠大於投資資本,如果你20幾歲、30幾歲、甚至40幾歲,未來還有很多年可以做個淨儲蓄者或淨所得者,也就是說,你應該歡迎市場波動,而不是害怕。股市不振會使股息殖利率上升、股價降低,你將有更多機會用較低的價格買股票,當下或許不好受,但如果你有定期儲蓄,這會是件好事。

有句俗話說,股市是唯一當商品便宜賣、而所有顧客一哄而散的地方。股市下跌時採取的行動對投資成敗的影響,大於在股市上漲時的行動。問題在於當股市崩盤時,人們總會想趕緊出脫持股,而遲遲不敢進場。如果時間站在你這邊,就沒必要擔心何時該把儲存的退休金投入股市,特別是在股市下跌的時候。年輕的好處,在於不需要算準進場時機,一樣可以投資成功;你可以等到熊市結束,因為未來還有漫長的時間。

另一方面,退休族群缺少人力資本,但(可能)坐擁大量財務資本。人們愈活愈長壽,意思是當你退休時,不代表不用再做金錢管理,而是必須多思考該如何投資終身積蓄來養老,因為你沒有那麼多時間等待股市停止下跌,也沒有賺取收入的能力,在股市下跌時逢低把新存下來的錢拿去買股票。

市場風險代表的意義,不僅會因為你所處的投資生命週期而不同,也受你的個性所影響。你作為投資人的風險概況,取決於你的能力、冒險的意願和需求這三者的組合。這三股力量很少處在平衡狀態,永遠需要取捨。

•你能承受多少風險,包含你還剩多少時間能儲存退休養老金、流動性限制(liquidity const-raints)、收入概況,以及財務資源。

•你願意承受多少風險,與你的風險偏好有關,也就是你增長財富的欲望與保護財富的欲望,兩者之間的差距。

•你對承受風險的需求,與達到你的目標尚需要多少報酬率有關。

對退休毫無準備的人,也許需要多承受一點風險,以便達到目標,但他們或許沒有這種意願或能力。

存了很多錢的人,也許有意願、也有能力承受更多風險來增長財富,但他們可能並不需要這麼做,因為他們已經是人生勝利組。

達到正確的投資組合何其困難,幸好世界上沒有所謂完美的投資組合,唯有事後才知道何謂完美的投資組合。

《把小錢滾成大財富:愈早看破愈早財務自由的存錢迷思》。圖/時報出版提供
《把小錢滾成大財富:愈早看破愈早財務自由的存錢迷思》。圖/時報出版提供

然而,就算有完美的投資策略,如果不能長時間遵守,還是沒有用。遵守一個還不錯的投資策略,遠遠好過無法遵守的絕佳投資策略。紀律加上長期的投資時間,是理財成功的平衡裝置。

你承受市場損失並貫徹計畫的能力,終究取決於期間的長度、風險概況、人力資本、性格特質和自我。當你在做關於金錢的決定時,如果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自己所處的狀況與不足之處,就不可能確實衡量自身的風險耐受度。

(本文摘錄自《把小錢滾成大財富:愈早看破愈早財務自由的存錢迷思》,時報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退休 股票

延伸閱讀

該借錢給親友?3血淚故事告訴你:別讓好心毀掉這段關係

看清理財迷思!有錢人開二手車...而你買新車?

看清理財迷思!車貸、房貸、學貸很正常...「誰會完全沒負債呢?」

被動投資買指數型基金、ETF卻慘賠...你犯了股市新手三大NG行為嗎?

相關新聞

遺產稅不按時處理會怎樣?律師「恐多花錢」:可能有三大損失

一對姐妹花在父親過世後,繼承了父親4263萬多的遺產,但因為沒有按時繳納,166萬的遺產稅加上滯納金變成183萬多元,而執行署在變賣父親股票時,剛好是股價低點,造成姐妹損失…。

信用卡不用就剪…最短過半年「好處」賺更多! 他:對評分不會產生嚴重影響

身上有不會用的信用卡,可以把它剪掉(要剪掉該銀行向下所有的卡),等6個月至1年後...

遺產配偶可先拿50%後…才分其他繼承人? 律師提「四迷思」:非婚後財產

遺產的概念,是指繼承發生時(即死亡),被繼承人名下/甚至非名下但實際上屬於被繼承人所有財產,都包括在內,遺產範圍比婚後財產的概念大很多,所以不能將剩餘財產差額分配,直接套用在遺產分配的概念,直接拿一半,會侵害其他繼承人的權利。

8年主任沒升官…跳槽僅1年就升總監!職場啟示:猛虎在豬圈久待也變成豬

看不到你潛能,把你當豬豢養的公司,不必要久待...

遺產外國人可繼承嗎?越南媳婦消失6年卻來分房的啟示:辦繼承是拖不得的

這裡說的沒得分是房子不能登記在兒媳名下,應繼分比例的錢她還是可以分的...

勞保加職業工會能「少繳多領」! 達人曝光方法:用最低費用卻領天花板級距

有些勞工已經知道這個方法且正在運用,有些人則不希望這個方法被公開分享,因為這方法因為不在正式的法條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