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瑪娃轉輕颱直撲沖繩 吳德榮:外圍環流持續影響 慎防大雨長浪

侯友宜嗆賴清德:想與習近平晚餐 肉麻當有趣

不買星巴克、不訂Netflix...專家說理財很簡單?「這件事」才是關鍵

圖為星巴克拿鐵示意圖。路透
圖為星巴克拿鐵示意圖。路透

個人理財專家的許多建議,都會給人「何不食肉糜」的感覺。

• 你為什麼就是不能賺多一點、花少一點,把剩餘的錢存起來?

• 你為什麼還要每天去星巴克買拿鐵?

• 你知道如果不訂網飛(Netflix),可以省下多少錢嗎?

• 你只需要把錢投入股市,然後放著,就是這麼簡單!

大部分的理財建議都行不通,原因是這些建議讓人覺得自己有點糟。在你真正嘗試付諸實行之前,任何理財建議聽起來都很簡單。你的財務可以、也應該被簡化,但這絕非易事,因為涉及人性的因素在內,再加上選擇多到讓人難以招架,你不曉得什麼時候該開始做、該開立哪些帳戶、哪些是正確的投資標的,以及當你總算決定要儲蓄的時候,該怎麼處理你的錢。對許多人來說,光是下定決心存錢,就已經是整個過程中最困難的了。

• 等我準備好,就開始存錢。

• 存錢?在這種經濟狀況下?

• 當制度想欺騙我時,存錢有什麼意義?

• 你知道最近的利率嗎?存錢的意義何在?

人在不知所措的時候,經常會忽視自己的財務,或者刻意聚焦在小事情上,結果就永遠跨不出第一步。但是,「開始做」是關鍵,因為當你做對幾件小事,就能訓練你的頭腦看見正向結果,轉變成可長可久的習慣。

漫畫家葛拉斯柏根(Randy Glasbergen)的單格漫畫,完美呈現人生中幾乎每個理財決策都會遇到的衝突與矛盾。有一格漫畫是描繪一個男子坐在理財顧問的辦公室,說道:「再解釋一遍,為什麼退休後享受人生,會比及時行樂還重要?」

真是個大哉問。

這種內心掙扎可能導致兩種極端:有人完全不儲蓄,當個月光族,從不預先安排未來的財務;有些人則是一毛不拔,從不花任何錢或享樂。至於包括我們在內的其他人,則是一直努力想在「及時行樂」和「確保有資源享受餘生」之間取得平衡。

沒有一種適合每個人的理想平衡狀態,因為人各有不同的目標、需求、資源、期待和欲望。規劃未來財務時,最困難的在於沒有人能預知未來,也沒有人能打包票,因為沒有人知道什麼樣的變化球會投向自己。

這些年來,我對這件事的想法改變了。我從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在儲蓄,所以,我的平衡點是提醒自己,無妨花錢在我有興趣的地方,其他則是能省就省。

假如存了一大堆錢,卻不去體驗或享受生活,也沒有意義。然而,如果銀行帳戶空空如也,可能會剝奪你現在或之後的人生樂趣,因此,這中間一直存在著取捨,是需要好好考慮的。

這年頭隨處都找得到有關股市和投資的資訊,個人理財顧問空前氾濫,然而,他們的重點通常是如何用各種方法儲蓄。儲蓄當然是重要的,但等式的另一邊「花錢」卻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沒有人教過你如何花錢,或者更重要的,替支出的項目排定優先順位。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沒有人真正打從心底喜歡編制預算,因為編制預算通常會讓人對自己的現況感到不滿。但是,了解如何花錢,以及把錢花在何處,是儲蓄計畫成功的一大重點。

編制預算通常有兩種方法:

• 手動計算:分毫不差地追蹤每個支出項目的金額,了解錢的去處。

• 自動導航:以最符合人性的方式,將支出和儲蓄盡可能自動化,只花剩下來的錢。

手動方式適合不想借助科技做財務規畫,同時要求全面檢查財務生態系統的人。個人理財大師拉姆齊(Dave Ramsey)主張採取「信封制」,把所有的錢分別放在不同的支出項目下,信封上貼著飲食、衣飾、娛樂、水電費等標籤;當一個信封裡的錢用完,可以選擇停止該類別的支出,或者挪用其他類別的錢。信封制的基本精神,是控制生活每一方面的花費。

手動計算沒有不好,但我偏好自動導航,因為比較不需要經常性的維護。把理財設定為自動導航,需要較多的前置作業,但好處是可以維持一輩子。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經說:「如果只需做一個決定就行,別做一百個決定。」理財自動化也是同樣道理。

理財自動化需要設定以下作業:

• 將每一項定期支付的帳單繳款自動化。

• 將信用卡繳款自動化,以避免支付高利息和滯納金。

• 將退休和儲蓄帳戶的投資提撥金額自動化。

• 將債務償還自動化。

你愈是能借助其他力量來做這些決定就愈好,省下無謂的滯納費用,以及銀行帳戶的透支手續費。據估計,前幾大信用卡公司,每年光是滯納金和利息收入就賺進 1,000 億美元。如果你的帳戶設定了自動扣款,就不必擔心這類不必要的支出,因為銀行每個月會自動將信用卡帳款從你的帳戶裡扣除。

一旦你成為真正的個人理財達人,就可以用一張提供獎勵的信用卡來支付所有自動扣款的費用,如此一來,大型金融機構其實是付錢給你使用他們的服務。這些獎勵可能是旅遊點數、現金回饋,甚至是存入投資或儲蓄帳戶。這些金融機構能夠提供獎勵給持卡人,可見他們從那些不按時繳款的借款人身上賺到多少錢。

「先付給自己」是書中最古老的個人理財法則之一,因為這招有用。意志力稍縱即逝,如果你的策略是每個月底把多的錢存下來,最終注定要失望。大部分的人會把手頭的錢花到一毛不剩,因此,訣竅是把儲蓄當成訂閱網飛,每個月固定在某一天扣款。

當你設定好薪資一定的金額或是百分比,這筆錢之後根本不會進入銀行帳戶,而是自動替你存著,連花掉的誘惑都不會有,這很重要,因為惰性是改變行為的頭號敵人。

如果你不事先設定好,一旦習慣了目前的支出水準後,即使想做,也會變得困難。有人曾做過調查,在預設為參與器官捐贈的國家中(意思是你會自動加入該計畫,除非提出不參與的要求),90%的人會註冊捐贈器官;在預設為不參與器官捐贈的國家中(意思是你必須自己註冊加入),僅 15%的人註冊捐贈。因此,預設值非常重要。

盡量把理財生態系統自動化,會使你少花點時間在理財上。你可以花掉提撥給退休儲蓄金後剩餘的錢,而且帳單的繳款會自動從帳戶裡扣除,如此一來,你就不必帶著罪惡感花錢,因為你已經搞定了理財的需求。這種做法也使你多花點錢在那些使你快樂的事物上,同時在其他方面少花一點。

《把小錢滾成大財富:愈早看破愈早財務自由的存錢迷思》。圖/時報出版提供
《把小錢滾成大財富:愈早看破愈早財務自由的存錢迷思》。圖/時報出版提供

當然,這個策略還是需要考慮哪些方面的花費,對你而言是真正要緊的。當你對自己的優先順位有了更多的覺察,也就能清楚地知道在哪些地方可以少花點錢,確保在理財人生中少一點浪費。

無論採取哪種做法,了解自己的花錢習慣,會有很大的好處,能協助你釐清自己的優先順位。

如果你弄不清楚自己的優先順位,就不可能用有意義的方式儲存退休金。

(本文摘錄自《把小錢滾成大財富:愈早看破愈早財務自由的存錢迷思》,時報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理財 儲蓄 退休 星巴克 Netflix

延伸閱讀

看清理財迷思!車貸、房貸、學貸很正常...「誰會完全沒負債呢?」

定期定額vs.逢低買進 哪種投資方式會讓你笑到最後?

該借錢給親友?3血淚故事告訴你:別讓好心毀掉這段關係

專家曝三類房最易悶熱:頂樓、西曬房 還有這種類型

相關新聞

遺產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姊妹怎麼分?「一圖看懂」順位與應繼分規定

在發生繼承事實的時候,作為「當然繼承人」的配偶是一定可以繼承的。而除了配偶之外,法定的繼承順序就決定了誰有資格分配遺產,民法上繼承人的四個順序分別是...

李坤城遺產爭議…爺孫戀更需要法律保護! 律師分析「3關鍵因素」

夫妻贈與免贈與稅,更免除土地增值稅,夫妻身分只是減少移轉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房產贈與如果合法,房子就是女主角的。至於使用方式,房子可否維持之前的使用方法,可以彼此討論。

拿髒布再努力抹地板只會越擦越髒! 職場啟示:方向錯了…停下來就是進步

「 如果方向錯了,停下來就是進步,這時候執行力太強不是好事。」

沒有孩子…丈夫過世妻子卻不能繼承全部遺產! 律師:遺囑非死亡文件

死亡是自然現象,遺囑是法律文件,不是死亡文件,所以要用法律正氣破除迷信「晦氣」。

5億墜樓高中生母親只能繼承200萬…或上億土地? 律師:關鍵在遣返

由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高中生母親只能繼承200萬元,其餘的財產由下一個順位的繼承人繼承,如果高中生的結婚被法院判決無效,也就是由高中生的同父異母兄弟姊妹繼承5億不動產。

朋友變胖自己體重增加的機率竟高出45%! 研究:收入也受到交友圈影響

你知道嗎?你的收入可能會受到交友圈收入的影響,這是根據一項科學研究所得的結果!該研究分析了肥胖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性質與程度:如果你有朋友變胖了,未來的2至4年內,你的體重增加的機率將高出45%;而且更令人震驚的是,如果你朋友的朋友變胖了,你的體重增加的機率同時會增加20%,意即不認識朋友的朋友也同理可證。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