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理財迷思!車貸、房貸、學貸很正常...「誰會完全沒負債呢?」

作者認為,要打破債務迷思,欠債並不是天經地義的事。 圖片來源/ingimage
作者認為,要打破債務迷思,欠債並不是天經地義的事。 圖片來源/ingimage

打破無知 不要讓猴子把你拉下來!

債務以一種激進且喧囂的方式頻繁地推銷給我們,以至於要想像零債務的生活還需要先打破這個迷思。

我們必須有系統地打破這套迷思內在的運作模式。債務在我們的文化中根深蒂固,導致很多人甚至無法想像擁有一部車沒有車貸要付、擁有一棟房子沒有房貸要付、身為一個學生沒有學貸要付、有信用額度卻沒有信用卡

我們反覆地被兜售債務,熱烈到大多數的人無法理解沒有帳單要付會是什麼樣子。正如生而為奴的人無法想像自由那般,我們不知道早上起床沒有債務是什麼感覺。根據 CardTrak 這個機構的統計,眼下全美的信用卡債總計有九千兩百八十億美元。我們不負債就活不下去,是嗎?

過去數年,我與數以萬計的人一起為了他們的金錢大翻身而努力,我發現了致勝的一個重大阻礙,就是我們對於債務的觀點。大多數決定停止借錢的人都經歷過一件奇怪的事:被奚落。那些相信「負債是正常」的家人和朋友,也就是這個迷思的信徒們,會去嘲弄那些踏上自由之道的人。

❝ 致勝的一個重大阻礙,就是我們對於債務的觀點。 ❞

約翰.馬克斯韋爾(John Maxwell)講了一項對猴子所進行的研究。有一組猴子被鎖在一個房間裡,房間的正中央有根桿子。桿子的頂端,掛著幾根甜美且熟透了的香蕉。當有猴子試圖爬上桿子,實驗人員就會用水管噴水,把牠沖下來。每次只要有猴子爬上去,就會被沖下來,直到這群猴子都被反覆沖下來之後,牠們就瞭解到攀爬的企圖是無望的。

接下來,實驗人員觀察到,只要有猴子試著爬上那根桿子,其他猴子就會把他拉下來。他們把其中一隻猴子換成了另一隻不瞭解這個系統的猴子。這個新來的傢伙一試著要爬桿子,其他猴子就會把牠拉下來,並且因為牠的嘗試而懲罰牠。

實驗人員一隻一隻地替換掉猴子,直至房間內所有猴子都沒有實際被水管的水沖下來為止。但是,這批新猴子中,還是沒有人被允許去爬桿子;其他猴子總是會把牠拉下來。房間裡沒有任何一隻猴子知道為什麼,但是沒有任何一隻被允許去拿那些香蕉。

我們不是猴子,但是我們顯現出類似的行為。我們甚至不記得為什麼了,但就是知道自己需要債務。因此,當我們摯愛的人決定要進行金錢大翻身,我們就會嘲笑、會氣憤,然後把他拉下來。我們就像是最後的這組猴子。我們滔滔不絕地說出跟這個迷思有關的話術,彷彿任何不想要負債的人都是不聰明的。那個人肯定是個傻瓜、某種狂熱分子,或是更慘的「金融文盲」。

迷思 vs. 真相

我想要透過檢視多個比較次要的迷思,來揭露債務迷思運作的方式。但是我得提醒你提防自己想要捍衛借貸生活方式的本能。冷靜,放輕鬆,跟我在接下來的幾頁中兜個風。我講的可能還是有些道理的。如果,在這個破除迷思的章節之後,你的結論是,我只是一個出過幾本書的自大狂,我也不會強迫你改變。但是,以防那數萬個經歷過金錢大翻身的家庭有什麼訊息要告訴你,你還是放鬆心情繼續讀完它吧。卸下你的心防,晚點再架起你的層層防備都還來得及。

迷思:債務是一項工具,應該用以創造財富。

真相:債務會帶來極高的風險,通常不會帶來財富,而且有錢人也沒有像我們以為的那樣常使用債務。

當我在房地產業首次接受培訓時,我記得有人告訴我債務是一項工具。「債務就像是支點和槓桿」,讓我們可以舉起我們原本無法舉起的東西。我們可以買房、買車、自行創業或外出吃美食,不必為了等待能夠做到這些事而煩惱。

我記得有一位財金教授告訴我們:債務是一把雙面刃,它可以像工具一樣為你切東西,但也可能會割到你、帶來傷害。我們一直被兜售一個迷思,即我們應該要用別人的錢來賺自己的錢。在這個議題上,學術界說得可誇張了:老練且具嚴謹專業訓練的金融人士都會利用債務為自己牟利。這邊要小心啊,一不小心你就會傷到自己。

我的主張是,債務帶來的風險足以抵銷任何利用債務槓桿帶來的好處。因為時間—長達一生的時間風險,會摧毀迷思傳播者所宣稱的可感知收益。

❝  債務的風險足以抵銷任何利用債務槓桿可帶來的好處。 ❞

我自己也曾經身為迷思傳播者,可以用相當具有說服力的方式重複講述這個迷思。我特別擅長「債務即工具」的話術。以相當複雜的內部投資報酬率向投資人展示確實會賺到錢的方式,我甚至曾將處於虧損狀態的出租型房產成功銷售出去。真的很容易啊!我可以帶著熱忱滔滔不絕地宣揚這個迷思,但是人生和上帝給了我一些教訓。

只有在失去一切,並發現自己破產後,我才想到應該要考慮到風險這個因素,甚至也要反映在數字上。根據箴言二十二章七節:「富戶管轄窮人,欠債的是債主的僕人」。面對這段經文,我不得不做出清醒的判斷,誰說的才是對的──告訴我債務是一項工具的財金教授呢,還是顯然鄙視債務的上帝呢?貝弗利.希爾斯(Beverly Sills)說:「任何值得前往的地方,都沒有捷徑。」她說的一點都沒錯。

《躺著就有錢的自由人生》。圖/時報出版提供
《躺著就有錢的自由人生》。圖/時報出版提供

我發現,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渴望成為的那種人的生活,就可以找出他們的共通處。

如果你想看起來纖瘦骨感,就去觀察那些纖瘦骨感的人;如果你想變成有錢人,那麼有錢人都怎麼做你就跟著做,而不是按照那些散播迷思的人所說的去做。

富比士美國400富豪榜」是《富比士》雜誌評選排名的美國四百個最有錢的人。在做調查的時候,「富比士美國400富豪榜」中有75%的人皆表示,要建立財富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擺脫債務,並且保持零債務的狀態。沃爾格林連鎖藥局、思科系統和哈雷機車都是無債經營模式。我在擔任金融顧問期間,見過數以千計的百萬富翁,其中沒有任何一位表示自己是透過信用卡的紅利點數致富的。他們的生活開銷都小於他們的收入,並且只在有現金的時候才會花錢,沒有事後付款這回事。

(本文摘錄自《躺著就有錢的自由人生》,時報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債務 信用卡 思科 富比士 房貸

延伸閱讀

小孩學理財!從「買桌遊」學存願望基金 長大不變月光族

投資避雷指南!樂享生活族的「墨菲定律」 25件你該當心的事

該借錢給親友?3血淚故事告訴你:別讓好心毀掉這段關係

看清理財迷思!有錢人開二手車...而你買新車?

相關新聞

拿髒布再努力抹地板只會越擦越髒! 職場啟示:方向錯了…停下來就是進步

「 如果方向錯了,停下來就是進步,這時候執行力太強不是好事。」

沒有孩子…丈夫過世妻子卻不能繼承全部遺產! 律師:遺囑非死亡文件

死亡是自然現象,遺囑是法律文件,不是死亡文件,所以要用法律正氣破除迷信「晦氣」。

5億墜樓高中生母親只能繼承200萬…或上億土地? 律師:關鍵在遣返

由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高中生母親只能繼承200萬元,其餘的財產由下一個順位的繼承人繼承,如果高中生的結婚被法院判決無效,也就是由高中生的同父異母兄弟姊妹繼承5億不動產。

朋友變胖自己體重增加的機率竟高出45%! 研究:收入也受到交友圈影響

你知道嗎?你的收入可能會受到交友圈收入的影響,這是根據一項科學研究所得的結果!該研究分析了肥胖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性質與程度:如果你有朋友變胖了,未來的2至4年內,你的體重增加的機率將高出45%;而且更令人震驚的是,如果你朋友的朋友變胖了,你的體重增加的機率同時會增加20%,意即不認識朋友的朋友也同理可證。

5億高中生墜樓…反思如何讓孩子繼承?專家:沈殿霞2.5億遺產女兒35歲才能動用

沈殿霞運用遺囑加上信託,來保護女兒的財產。她運用信託,規定女兒在35歲之前只能拿到每月的生活費,35歲之後才能自由支配全部遺產...

公婆「買房給小姑」卻要丈夫幫忙出錢付房貸? 律師:法律來說首要先扶養子女

從法律來說丈夫賺的錢首先要扶養子女、妻子,父母本身有錢的話,丈夫所給的錢是錦上添花,並不是雪中送炭,要量力而為。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