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才能好好治療? 親身體驗自費醫療世界後有感

6月底小琪動了人生第一場手術,想起那時躺在寒冷的手術房前等待手術時,同時約有10張病床並排在一起,醫護人員拿著文件一一詢問是否需要使用自費麻醉等自費醫療。
醫護:「小姐,您有商業保險嗎?實支實付之類的。」小琪:「有,我有20萬雜費額度。」醫護:「那您可以用看看自控式止痛袋,一天5000元,手術完後痛了就按。」我:「我願意用,但我好奇如果不使用自費止痛袋呢?」醫護:「也有一般的止痛藥,但就要等藥效生效,不夠再吃。」霎時,我突然覺得手術室前鬧哄哄的各種喊價,讓我仿若闖入醫療自費大觀園的劉姥姥。我想起日前聆聽醫師分享癌症治療的演講,醫師說:「以後恐怕是有錢人才能好好治療的世界。」
健保面臨挑戰 各界倡導商保補健保
台灣從84年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是強制納保的社會福利政策,讓我們的醫療保健指數連續6年拿下世界第一,優質醫療資源及便宜的保費享譽國際,但這樣的福利卻面臨三大挑戰。
前衛生署署長葉金川在文章(https://udn.com/news/story/7340/6026723)中指出,因為台灣人口急速老化,2025年後老年人口佔總人口20%,等於每5人就有1人是不必繳健保費的依賴人口,然而高齡者的醫療需求卻是青壯年的4到6倍,其次是台灣薪資成長遠低於醫療物價成長,三則是新型醫療技術、藥物與儀器推陳出新,而「健保只能提供基本醫療,無法提供最好、所有可能的醫療。想要更好的醫療,得靠商業醫療保險補足或自費解決。」
報系記者楊雅棠的報導也指出,9成肺癌癌友因治療導致收入減少外,還要負擔龐大醫療費,感嘆沒有健保給付「抗癌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看是要錢還是要命」。報系記者沈能元的報導也曾訪談現任健保署長李伯璋,李伯璋提到癌友生命寶貴,當然希望健保給付能納入所有藥費,但因為健保總額有限難以全數納入,建議由商保補位健保可延續癌友生命。
由此可見「商保補健保」是目前勉強能支付民眾高額自費醫療的解決辦法之一,而「實支實付醫療險」就是針對民眾自行負擔、不屬於全民健保給付的醫療費而推出的險種。
住院醫療實支實付險挑選眉角
住院醫療實支實付醫療理賠項目通常分病房費、手術費、住院醫療費用3大項,在限額內按照收據金額實報實銷(又稱為「限額」給付)。
例如小琪住院期間花費5000元購買自控式自控式止痛袋,在20萬元的住院醫療費用額度內,保險公司全額理賠我5000元的雜費花費。
而購買醫療實支實付責要注意下列眉角:
一、注意保障額度是否足夠:許多人早期有投保醫療實支,但手術費或雜費額度可能不符合目前需求,可視情況跟需求規劃雙實支或自付額行補足額度。
二、每人最多只能購買3+1張:1張正本理賠、2張副本理賠及1張自付額型。
三、有些給付項目涵蓋「門診手術」保障,挑選時可把是否涵蓋門診手術雜費納入考量。
四、手術理賠為列舉式或是概括式:有些實支實付險一定要列表中有提到的手術才理賠(列舉式),若條款列入「協議比照認定」等字眼理賠範圍較廣。
五、保障年限:現行實支實付多為保障到75歲的定期險,但國人平均餘命長,預算若可負擔可選擇延續至更高年紀的險種。
延伸閱讀
獨/健保署推商保補健保 互鎖式骨材將納自付差額醫材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479005
葉金川/現行健保制度撐不過2030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6026723
實支實付醫療險 留意限制
https://fund.udn.com/fund/story/7488/6484891
免責聲明本專欄撰寫的資訊與觀點是個人觀察與見解,相關數據已盡量查證引用具可信度的媒體,但無法確保完全精確,本專欄也未勸誘或建議購買任何商品,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