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才能好好治療? 親身體驗自費醫療世界後有感

圖為看病示意圖。示意圖/Ingimage
圖為看病示意圖。示意圖/Ingimage

6月底小琪動了人生第一場手術,想起那時躺在寒冷的手術房前等待手術時,同時約有10張病床並排在一起,醫護人員拿著文件一一詢問是否需要使用自費麻醉等自費醫療。

醫護:「小姐,您有商業保險嗎?實支實付之類的。」小琪:「有,我有20萬雜費額度。」醫護:「那您可以用看看自控式止痛袋,一天5000元,手術完後痛了就按。」我:「我願意用,但我好奇如果不使用自費止痛袋呢?」醫護:「也有一般的止痛藥,但就要等藥效生效,不夠再吃。」霎時,我突然覺得手術室前鬧哄哄的各種喊價,讓我仿若闖入醫療自費大觀園的劉姥姥。我想起日前聆聽醫師分享癌症治療的演講,醫師說:「以後恐怕是有錢人才能好好治療的世界。」

健保面臨挑戰 各界倡導商保補健保

台灣從84年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是強制納保的社會福利政策,讓我們的醫療保健指數連續6年拿下世界第一,優質醫療資源及便宜的保費享譽國際,但這樣的福利卻面臨三大挑戰。

前衛生署署長葉金川在文章(https://udn.com/news/story/7340/6026723)中指出,因為台灣人口急速老化,2025年後老年人口佔總人口20%,等於每5人就有1人是不必繳健保費的依賴人口,然而高齡者的醫療需求卻是青壯年的4到6倍,其次是台灣薪資成長遠低於醫療物價成長,三則是新型醫療技術、藥物與儀器推陳出新,而「健保只能提供基本醫療,無法提供最好、所有可能的醫療。想要更好的醫療,得靠商業醫療保險補足或自費解決。」

報系記者楊雅棠的報導也指出,9成肺癌癌友因治療導致收入減少外,還要負擔龐大醫療費,感嘆沒有健保給付「抗癌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看是要錢還是要命」。報系記者沈能元的報導也曾訪談現任健保署長李伯璋,李伯璋提到癌友生命寶貴,當然希望健保給付能納入所有藥費,但因為健保總額有限難以全數納入,建議由商保補位健保可延續癌友生命。

由此可見「商保補健保」是目前勉強能支付民眾高額自費醫療的解決辦法之一,而「實支實付醫療險」就是針對民眾自行負擔、不屬於全民健保給付的醫療費而推出的險種。

住院醫療實支實付險挑選眉角

住院醫療實支實付醫療理賠項目通常分病房費、手術費、住院醫療費用3大項,在限額內按照收據金額實報實銷(又稱為「限額」給付)。

例如小琪住院期間花費5000元購買自控式自控式止痛袋,在20萬元的住院醫療費用額度內,保險公司全額理賠我5000元的雜費花費。

而購買醫療實支實付責要注意下列眉角:

一、注意保障額度是否足夠:許多人早期有投保醫療實支,但手術費或雜費額度可能不符合目前需求,可視情況跟需求規劃雙實支或自付額行補足額度。

二、每人最多只能購買3+1張:1張正本理賠、2張副本理賠及1張自付額型。

三、有些給付項目涵蓋「門診手術」保障,挑選時可把是否涵蓋門診手術雜費納入考量。

四、手術理賠為列舉式或是概括式:有些實支實付險一定要列表中有提到的手術才理賠(列舉式),若條款列入「協議比照認定」等字眼理賠範圍較廣。

五、保障年限:現行實支實付多為保障到75歲的定期險,但國人平均餘命長,預算若可負擔可選擇延續至更高年紀的險種。

延伸閱讀

獨/健保署推商保補健保 互鎖式骨材將納自付差額醫材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479005

葉金川/現行健保制度撐不過2030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6026723

實支實付醫療險 留意限制
https://fund.udn.com/fund/story/7488/6484891

免責聲明

本專欄撰寫的資訊與觀點是個人觀察與見解,相關數據已盡量查證引用具可信度的媒體,但無法確保完全精確,本專欄也未勸誘或建議購買任何商品,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

醫師 手術 李伯璋 葉金川 健保

相關新聞

勞退少領2百多萬…因「舊制一規則」!專家:他晚半年退休還以為爽領50萬

一位勞工原本預計跟隨公司政策,放半年帶薪長假加年終獎金總計「不工作可爽領50萬元」,且放完假之後就申請退休。看似一切完美,但卻會讓他少領了200多萬的勞退金?問題原來是出在舊制的計算方式...

一堂5億高中生之死的「遺產規劃課」…身故保險金要課遺產稅?專家揭關鍵:計入所得或遺產

5億高中生之死,讓社會大眾上了一堂「遺產規劃課」,也凸顯出預先規劃的重要性。不過,關於遺產,許多人最疑惑的就是「保險理賠金是否算遺產、要課稅嗎?」

並非離婚後都能有贍養費!該怎麼拿到更多錢、讓金額最大化?

受到新聞媒體的影響,大家常常以為離婚後可以跟對方要求鉅額贍養費來確保下半生可以不工作又不愁吃穿。但其實那些錢極有可能是雙方簽字離婚時,在離婚協議書上自行約定而來的,或是請求「剩餘財產分配」而得到的數字,再不然就是外遇提告的求償金額。

遺產沒繼承財富反變「父債子還」! 律師提3關鍵:修法後提訴訟可免還

一位女老師, 21年前父親過世後,不知道父親欠債490多萬,繼承後遭銀行扣押薪水長達18年(銀行扣走約638萬多元,還沒清償完),女老師提出訴訟,被法院判決不用再還,可上訴。

「勞保級距」提高至天花板方式曝光! 專家:4種身份有不一樣的規劃

穩定提高勞保級距,甚至快速提高?本身收入不高,也能讓勞保領到天花板。

遺產私生子女贏了訴訟也可能拿不到! 律師曝:但「這件事情」無價

即便法院最後判決確定,陳子婷「可能」無法繼承吳火獅的遺產,因為吳火獅的遺產可能已經分配給其他繼承人,加上法律上規定,非婚生子女認領之效力,不影響第三人已得之權利。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