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愧「世界的大谷」!經典賽奪冠感言提「台灣」 要讓更多國家愛上棒球

國民法官上路仍無法提升司法信賴感?他點出關鍵問題

南台灣乾到不行!曾文水庫面臨水位10%保衛戰

沒房也不想買!他選一投資幫女兒存600萬 眾人吐嘈:替你擔心

一名網友表示自己沒房也不買房,但會替孩子買儲蓄險,等成年後再把錢給女兒。圖片來源/ingimage
一名網友表示自己沒房也不買房,但會替孩子買儲蓄險,等成年後再把錢給女兒。圖片來源/ingimage

高房價時代,許多人對於買房一事只敢想不敢做,有網友曾在PTT好奇詢問「七年級還很多人沒買房子嗎?」貼文引來不少熱議,就有一名男網友分享自己不買房的理財和生活,讓許多鄉民看了不以為然。

之前有網友對於七年級生到底有多少人沒買房子提出疑問,引起不少鄉民留言討論,當中有一人分享自己的理財觀念。他說自己是74年次,目前沒有房子,未來也不打算買,對於目前的生活很滿意,一家三口沒有什麼經濟壓力,放假就是出去玩,如果過夜就會選擇飯店或民宿,「可以貴但是不能爛」,甚至疫情之前,全家出國玩的預算是30萬元,東南亞日本玩三趟或是飛歐美一次。

這名男網友表示,自己一天兩餐的餐費是600元,周末家裡不開伙,一家人會到外面吃飯,兩天吃掉4000元都算正常。雖然老婆有在賺錢,但他卻從來沒看過,兩夫妻名下沒有房產,因此未來不會留房子給小孩,能為孩子做的就是每年幫忙買儲蓄險,等女兒成年後再給她600萬,「看她要留學、要創業、要當頭期款買房都隨便她」。

男網友說對於年老退休後的生活,自己並沒有想過,只有想把退休金大概300萬元一次領,然後去歐洲和南美深度旅遊,「玩多就算多久,玩得差不多了,就到瑞士安樂死,該玩的該吃的都享受過了,活那麼長幹嘛?」

不過原PO的規劃卻被不少人吐嘈,「太理想,現實不會這樣走」、「真替你擔心」、「是說都要買儲蓄險,為什麼不買房給小孩呢?」、「還房貸,其實不會過得比較苦」、「我背房貸一餐一個人1000,出國也是一年兩次到三次,說得好像背房貸都會坐輪椅漏尿失智一樣」、「不會理財的典型」、「原po就…用消費代替資產累積,只是存錢跟投資的部分看起來效率差了點,感覺配置一下還是可以同時買房跟兼顧生活品質」。

還有網友看到儲蓄險不以為然地說「20年的尺度的投資,我是不會選儲蓄險就是了」、「儲蓄險就是等著被通膨吃掉的東西」、「儲蓄險…你還是去買房子好惹」、「反串吧,儲蓄險…」、「儲蓄險投報你有算過嗎,可憐」、「儲蓄險都被拿來炒房…哈哈」、「儲蓄險,非常不理想」、「看到儲蓄險就笑了,廢到笑的理財術」、「儲蓄險真的是廢到有剩的東西」、「買儲蓄險很蠢拉,你小孩長大後會恨你一輩子」。

買房

延伸閱讀

生下成龍私生女!女星「做裝修、賣保險」苦扛家計洩近況

把握30歲前黃金階段 學會管理現金流、建立投資觀

頭期款只夠先買小套房 眾人提2理由勸不要

恭喜!羅百吉女兒結婚了 香港女婿「比老爸會賺」

相關新聞

勞保勞退「月領3萬」需什麼條件? 專家:每年一動作加保在職業工會也行

勞保年金加勞退每月領3萬,要領到這樣的金額,需要什麼條件?

「合資買房」名字要算誰的? 律師提供3方向:這樣做能避免被任意過戶

合資買房會攸關到誰付錢、房貸用誰的名字、產權登記給誰、賦稅等金錢問題,母子各自有立場,但怎麼做最有愛與溫暖?

配偶過世…遺產因「財產共有」能提領? 律師提6點常識:不能任意動用

顧太太究竟可不可以提領顧寶明先生的財產?夫妻財產不是共有的嗎?共有人不是可以提領遺產嗎?

「星巴克標價太荒謬」年收千萬富豪卻自己泡咖啡! 更多有錢人連車子也不買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在今天小資上班族領少少薪水,也要用力追求小確幸的時代,你可能意想不到向來精打細算的有錢人,對於花錢這檔事有其在意的「眉角」,雖然有能力可以負擔得起許多東西,卻不願意將辛苦賺來的錢隨意花掉……;你可能很難想像:原來有錢人比你我還要在意錢、錙銖必較,「有錢人之所以有錢,是因為他們把錢看得很重,不會覺得花小錢『無所謂』,更不會花錢去買一些『無謂』的東西,因為那都只是在浪費錢而已!」怎麼說?以下跟著小花平台一起來看看有錢人的想法和論調。

遺產不願給不孝子女行嗎…有特留分怎辦? 律師曝光「四種解法」

感情淡薄,長年不相往來,生活及生病都沒有互相照顧...

想財富自由竟「不要省錢和買房」? 她:懂得花更重要且魅力無價

從2020年起,「財富自由」成為熱搜關鍵詞,無論這幾年如何變動,至2023年這詞始終是霸榜王,一邊隱含眾人羨慕的眼光,而另一邊是努力尋找自我的可能,已不上班滿兩年的我,特別有體會,在精神上想追求人生自由,而需要多少金錢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未來更沒有確定性,就目前感受自由的我,分享對於「財富自由」可能不需要做的三件事,提出「很個人」的想法。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