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小謹慎是美德!不想當「股市韭菜」你得避開3盲點

股市中有必勝的聖盃嗎?許多股民都想知道這個問題的解答。中國知名操盤手扁蟲魚告訴你,與其一心探究所謂的必勝秘訣,不如先了解「大家都知道卻總是難以做到」的致命盲點到底有哪些,做大家做不到的事,就有高機率擠身勝利組!
市場中,贏家總是少數
大眾總是錯誤的,但我們可以成為少數派!
投資市場十個人七虧二平一贏是個規律,但很顯然,這裡面包含太多的業餘玩票者。要想成功,就必須先像成功者那樣思考。所以,別把心思花在那九成的失敗者身上。你我應該一開始就把自己歸類於那一小部分人。
資料統計了大眾在投機遊戲中的輸贏比例,但有人統計過專業選手的輸贏比例嗎?我想可能很難有個精確的結果,但事實告訴我們,大眾虧損的錢,扣除抽頭,扣除「那些必然被贏的」以外,剩餘部分一定被某群人領走了。鑒於虧損群體的龐大,那麼這少數的贏者定然收穫不菲,這一點巴菲特、索羅斯們已隱約的為我們做出些表率。當然最初的關鍵是你能否成為其中的一員——專業選手。
如何逆大眾而行:要逆結果,而非簡單逆行為
我們說「大眾總是錯誤的」,我們也一直強調,純粹的逆大眾而行並不會有什麼好處。人們在攻打巴士底獄的時候,嘗試做保皇黨;當皇帝登基後,又搖身變成革命派(拿破崙登基後):這樣的作法除了有些標新立異外,很可能會搭上自己的小命。
大眾的行為會分為有功時(物理學意義的功)和分贓時。當需要大眾做功時,群眾的合力是對行情(歷史)的推動,這時候就是趨勢或說歷史的必然性;但是到了塵埃落定、論功行賞的時候,人類法則會自然顯現它的苛刻——真正的賞賜總是極少兌現的,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所以真正逆的應該是大眾的結果,而不是簡單的逆大眾所有的行為。
故而清醒的索羅斯會在《索羅斯金融煉金術》的結尾寫上這樣一段話:「反潮流如今已經成為一種時髦,不過與公認的預期對著幹絕非安全……只有到了轉捩點時才會站到對立的立場上,而轉捩點的難以把握是眾所周知的。鑒於反潮流已經開始成為普遍的傾向,那我就要做一個頑固的反反潮流者。」
我們並不是簡單的「逆行為」,但應該非常警惕「大眾」的普遍性行為,因為正是這些普遍的行為與簡單思考,把他們帶到那樣的結果,這包括他們最喜歡做的,最忍不住想做的;反之,他們不喜歡的卻是你應該著力研究的,缺乏的才是寶貴的。那麼哪些是大眾明知有理卻總是缺乏的呢?小魚總結了幾條:
1.有節制的交易
大眾不是不知道交易就意味著交手續費,但他們總忍不住,面對盤面跳動著的機會,彷彿草裙舞女,不伸手抓一把總有些可惜,他們是受到誘惑而交易,而你要學會等待機會而交易。李佛摩說過:「……市場存在著如此多的傻瓜,其中一種就是以為每天都應該帶些利潤回家。他們總是不顧時節一直交易,而你要做的就是觀察和耐心等待,等待市場逐步形成的一個機會,其中,那些每日交易者已經為這個趨勢積累了足夠的籌碼。那些習慣了每天把握一些細小機會的人,逐漸積累著微薄的盈利,而直到一次真正大行情來臨,把他沖刷得乾乾淨淨……」
李佛摩在1920年就提出了明確的警告,但「大眾」依然無法修正他們的行為,可見這種行為的根深柢固。然而,越是如此,也越說明我們懂得節制交易的意義有多大。
別沉浸在每時每刻的盯盤中!投機市場瞬息萬變,走勢也是奇峰疊起。很多人害怕因為自己剛巧不在場,而錯失了巨大的盈利機會(特別像期貨、外匯虛盤這種槓桿類交易),所以時刻盯盤,甚至連上廁所也非常緊張,這代表專業精神嗎?不!真正的大師恰恰相反,巴菲特的書房內從不擺放任何行情顯示器,而索羅斯則常常在交易時間裡打網球,他們似乎有意與市場保持一定的距離,而大行情的發生在他們眼中也從來不是一朝一夕。
盤面劇烈跳動更多的是陷阱而非機會。市場主力很願意欺騙你、迷惑你,但他無法直接打電話勸告你。於是欺騙的最好方法只有透過盤面來實現,想誘你買入的時候就讓走勢變得很強,強到讓你相信所有的利空都是紙老虎,而上漲的盡頭只在天空的極限。當想讓你拋出的時候,沉沉的賣壓又讓人喘不過氣來,似乎一切都走到世界末日,慌不擇路的廉價賣出,仍是有幸逃脫的一線生機。而更多時候,則是上上下下的來回忽悠,在看多人多的時候做空,看空人多的時候做多;投機,我不知道有無必勝的簡單方法,但必敗的簡單方式我知道,那就是讓交易者處於遊移不定、心神不寧的狀態,那時,無論如何選擇,都將迎來虧損。
不要時刻盯盤,記住:盤面就是老虎機!
2.儘量避免只依靠圖形或K線來買賣
大眾都喜歡看K線,瞧著圖形做盤,因為這最直觀。隨著電腦的普及,這也是最低成本的操作模式(其實這實在算不上什麼模式)。你認識的那個股票高手、短線行家、隔壁的阿黃,每個要跟你討論股票的人,不是都先打出一幅K線圖,然後唾沫橫飛嗎?K線圖、突破形態已經實在說不上流行,而直接是一種氾濫了。那你應該怎麼辦?——關注價位,而非關注圖形。
李姨是我在收藏市場內認識的,出身很苦,早早拖著一對兒女出來做生意了。她沒啥文憑,卻懂得很多人生哲理,她不大聲說話,但在這熙熙攘攘的交易市場,卻讓你不得不洗耳恭聽。
她喜歡炒股,卻因生意忙離不開,只能用一隻破舊的中文BB機收看行情。她對公司、股票的瞭解都來自道聽塗說,但是每支即將被買進的股票,她都會關注很久,一旦買入後,又很拿得住。每次股票大跳水的時候,她還在市場忙碌,而無暇親臨現場。她對於股票的全部見解,都出自那個BB機提供的價位,她記住了她的股票變動的價位,如果被迫賣出,她總是牢記住她的離場價,一段時間後,在價格的下方,她就會補進來。有時候她會「請教」我對行情的看法,當我告訴她從走勢看,市場似乎尚未企穩時,卻並未動搖她回補的信心,她總說:「比我賣出的時候便宜,我已經賺了。」我沒法理解她的投資哲學,但經過一段或長或短的時間,她的股票總是回升上來,把她當初割肉的部分還給她,並且心甘情願的奉上利潤。
我最初一直不以為意,但看的時間長了,就不免稱奇。她做股票的方法毫無起眼之處,但她是我在2001年後長達5年大熊市中少見的盈利者。她心態平穩,每天忙自己的事,常常看不見跌時似乎永不見底的走勢圖,所以不害怕;也無緣得見那高聳入雲、似乎漲無止境的大突破,所以也無法太貪婪。她只日復一日的記住她熟悉股票的價格,在低廉時買進,高企(編按:指價位持續停留在較高的位置不落,且有再升高的可能)時拋出。
什麼時候是低,什麼時候是高?不再吐自股評家的嘴,也不靠觀察走勢圖,它只存乎於心。
3.膽小謹慎是種稀有的珍貴
進入投機市場的人往往容易有一個共通性——勇於冒險。風險越大的市場(衍生品槓桿市場),膽小的價值就越高。這裡面存在一個悖論:膽小者不太會進入高風險市場,但越不敢進入,也就說明市場中大膽者比例越多。個性是有共振的,對於市場行為的反應,大膽者的反應雷同,而謹慎者則悄悄的成為少數派。如同這個地球曾經發生的所有故事一樣——越稀有越珍貴,越珍貴得到越多的獎賞。
可以簡單佐證的是:在期貨市場中女性絕對是少數,但她們的總體盈利率似乎好於男性,女性特有的細緻與謹慎也許就是她們最好的優勢。
只要市場人群的架構沒有根本改變,我們就應該努力使自己變得更膽怯些,說自己缺乏勇氣是這個市場中最有勇氣的表達!
(本文摘錄自《投機者的撲克》,樂金文化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