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御用評委重複率高 工程會評委資料庫「標準被放寬」?

政府標案審查屢傳弊端,不少具綠營黨工背景者宛如「御用評委團」,其中關鍵在於政府的評審委員建議名單資料庫的「更新」;有資深評委指出資料庫名單在蔡政府上台後有大幅變更,讓親綠人士或黨工有機會以專家身分進入評委名單,成為引爆爭議的導火線。
一位在大學任教的資深評委爆料,民進黨重返執政後的2017年,媒體曾披露一份新的「評審委員建議名單」,據事後查證,這份名單確實是從當時的行政院某高層辦公室送到各部會彙整而成,進而衍生出特定評委不斷出現在特定標案的質疑。
這位資深評委指出,2017年這份被揭露的「評審委員建議名單」,將能進評委名單資料庫的標準放寬,過去外部評委大多找學者,後來一堆「假專家」也進入名單中,被放入電腦選號系統中。
該評委指出,過去就是怕標案私相授受,所以外部評委才請學校或機關推薦的學者來把關,這些名單都在工程會評委資料庫裡,再依需求由電腦選號,選好後讓該標案機關長官去勾選適合人選,避免爭議。他質疑,若政府加入建議名單並拿掉不友善名單,讓電腦多次選號再來勾選適合評委,才會讓名單重複機率如此之高。
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表示,評審委員制度重點就在於開放透明,設計上應該是根據專長而隨機產生評選委員名單,再由主管勾選。特定標案如果有固定評選委員,在統計上有點說不過去,應該調出公文檢視,看看有沒有出問題。
國民黨立委林奕華以她過去擔任市府首長的經驗為例,評委應以學者為主,一方面考量專業,一方面避免爭議,否則容易有操作空間,學者相對不會太過政治化。林奕華說,依御用評委名單來看,這些人和綠營關係很深,變成專家也會有疑慮,加上讓綠媒得標超標,御用評委重複率又高,當然會受到質疑。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