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新聞眼/下修審查門檻出險棋 後患無窮

因五位國民黨推舉的審查委員未出席,公視董監事審查會議昨無法進入實質審查。不過,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因特殊的審查制度,讓公視董監事每屆都要上演一次歹戲拖棚,幾乎每任董監事都因此自動延長任期,還有一任董監事足足多當了九百多天。
不管藍綠誰當政,為何公視董監事審查總得打上一場持久戰?一位昨未出席的審查委員受訪時曾說,四分之三的高門檻與按政黨比例形成的審查委員會,「讓審查制度變成政治爭議」,也因此更需要「政治溝通」。
以昨天集體缺席的國民黨推薦審查委員為例,五位代表若對審議名單不滿意,大可參加審查會議動用否決權,反對票數足以刷下對任何不滿意的董監事候選人。審查委員若是有事無法出席,亦可循往例請人代表投票。五位代表卻選擇了放棄審查權、放棄發表意見的機會。
十位出席審查委員最後決議將通過門檻下修為「出席委員」的四分之三,而非「全體委員」的四分之三,但也留下伏筆,讓會議延期再審,保留國民黨審查委員後續出席審查的權力。但此招實為「險棋」,未來一旦生效,代表每屆都可自行修改審查規則,後患無窮。
在藍綠對峙的時代,要解決僵局,「政治溝通」是短期的必要手段。否則,即使提出的董監事名單再獨立超然、具備公信力和未來性,過程總是沾染藍綠角力的政治色彩。長遠之計是修改公視法,或提出規畫更長遠的「公共媒體法」。但不管是修舊法或提新法,引發的修法政治角力恐將更劇烈。
董事難產,導致新任董事長、經營團隊無法誕生,公視經營陷入「看守團隊」泥沼,無法大刀闊斧改革,文化部長李永得所言「政治綁架」,綁架的其實是公視觀眾。公視董監事想擺脫「政治綁架」,恐怕還是要看朝野政黨「為人民服務」而非「為政治服務」的決心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