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法官法」今三讀通過! 許宗力:讓判決更接地氣

立法院臨時會經過約35小時、近400次表決的馬拉松式審查,今天上午通過「國民法官法」立法;司法院長許宗力指出,國民法官制度是司法改革的重大改革里程碑,對司法制度而言,更是歷史性的一刻。藉由國民法官和專業法官一起審理、討論,共同做出決定,隨機抽選的國民法官,可以帶來多元的經驗、想法,協助讓判決結果更「接地氣」。
他說,國民法官法的通過,除一般人民可以參與審判外,也採取起訴狀一本主義,也就是卷證不併送原則,直到裁判時法官才會接收到卷證和內容,「司法地形地貌將發生通盤的變動,現今彷彿可以通到轟隆轟隆的聲音」。
許宗力指出,人民認為法院判決結果和社會期待有落差,如何提升人民對司法的信任,是司法院一直在努力的,而透過國民和專業法官的雙向溝通,不但可以讓民眾更了解司法運作,體會法治的意義和價值,也協助法院聽去外界意見,促進國民和法院間的相互理解。
他說,未來在國民法官制度運作下,未來司法程序將更加公開透明,法院的決定也將更加得到全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許宗力指出,國民法官能通過,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歷經了數十年制度的經驗累積;司法院從1987年開始推動人民參與審判,陸續推出各項草案,而每項草案的研擬推動,都成為奠定日後制度方向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
許宗力說,此次國民法官法是2017年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取得共識後,司法院籌組法案研修會,邀請審、檢、辯、學代表密集研議,經過多次說明會、公聽會,及透過媒體、民調廣泛探詢民意,再與行政院完成草案會銜,函送立法院,在公聽會、委員會及協商過程中,對法案內容有諸多建設性的討論。因此國民法官制度已兼容不同制度的優點,是現階段最符合大多數民眾期待,也最合乎國情及法制土壤的制度。
他說,國民法官法通過,或許民眾會擔心自己欠缺法律知識、不懂案情,但未來在法庭上,各項法律用語及案情資訊的說明,都將力求白話易懂,來協助國民勝任參與審判的工作,同時國民的個資及人身安全等也會受到充分的保障。
許宗力指出,立法過程中部分委員及民間團體對制度模式選擇有疑慮,且不吝提出批評指教,而法案雖然通過,也還有諸多基礎建設及細部規定,有待建置、研擬,因此在後續法案落實階段,司法院會持續尋求與關心人民參與審判制度的朋友們保持溝通,來讓最後上路時的制度形貌,能符合最大多數人的期待。
他最後說,人民參與審判是台灣民眾長年來的司改訴求,而國民法官法是要回應國民的改革期盼,這是司法的劃時代變革,也是一項嶄新的制度挑戰,要克服這項挑戰不僅有賴審、檢、辯各方的努力,他也期許關注這項議題的民間團體,可以放下立法過程中的歧見,從明天開始,一起來通力合作,共同協助台灣人民做好最充足的準備,讓台灣的司法,可以順利走向多元交流、全民參與的新紀元。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