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母直播開戰呂秋遠…家排師:孩子從來不是錯誤 而是家族系統的一部分

律師呂秋遠。 圖/取自呂秋遠臉書
律師呂秋遠。 圖/取自呂秋遠臉書

呂秋遠律師的新聞這兩天沸沸揚揚,爭議的焦點,不只是他有了非婚生子女,而是他過去長年塑造出「守護女性、守護家庭」的正義人設,如今卻與他的真實行為背道而馳。

許多追隨他多年的婦女讀者因此心碎、憤怒、失望。

身為一位家族排列師,我今天不談法律,也不談道德。

我想問的是:從系統觀點來看,當一個孩子在一段未婚關係中誕生,父親的位置應該怎麼放,對自己、對孩子,以及對所有人才是最好的?

■ 一次性行為,就建立了一輩子的連結

系統排列中,只要發生過性行為,無論有沒有結婚,這段伴侶連結就已經成立了。

哪怕只是一次,哪怕是強暴,連結仍然存在,不能抹去。這段關係成為彼此人生的一部分,影響之後所有的親密關係

如果後來分開了,新的伴侶要在心中尊重前任的存在,而不能妄想自己是唯一;否則這種否認會引發嫉妒、佔有、排斥的情緒,破壞當下的感情。

呂律師和林小姐,無論是否在婚姻內,他們的關係都已經建立。而且這份關係將永久存在彼此的生命裡。

■ 懷孕的那一刻起,父母的身份就無法抹去

不論孩子有沒有生下來、是流產還是墮胎,從懷孕的那一刻起,這對男女就已經成為了父母。這是一個靈魂層級的事實,不會因人為決定而被取消。

我在20年的排列經驗中,看過太多否認墮胎經歷的男人或女人,後來出現夫妻失和、親子冷漠、身心症、怪病、甚至事業崩盤的案例。這些困境常常與他們內在對「傷害一個生命」的潛意識罪惡感有關。

若孩子被生下來,而父親心裡拒絕這個孩子,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 孩子會害怕父親,父親會懲罰自己

孩子會深刻感受到:我是不被歡迎的、父親是危險的。

長大之後,孩子會難以信任男性或建立穩定關係。他也許需要花很多力氣,才能在心理上與父親和解,甚至勇敢說再見。不是逼父親來認親,而是在心裡給父親一個位置,讓自己回到力量的中心。

而那位拒絕承認的父親呢?

他可能表面過著風光人生,內在卻潛藏著深深的罪惡感。這份罪惡感會讓他「自我懲罰」,用失敗的關係、糟糕的健康、卡住的事業、或不幸福的生活,來默默贖罪。

■ 新的孩子誕生,舊的關係自然走到終點

如果事件中的男主角有配偶、或有伴侶的呢?家族系統的觀點不看「結沒結婚」,而是看「是否實際上已成為伴侶」。

如果原本已經有穩定關係、有孩子、共組家庭,那麼當另一段新關係中誕生了孩子,這代表舊的關係已經結束,無論當事人是否承認。

最好的結果是:男方離開舊伴侶,給予賠償或尊重;並與新伴侶建立新的家庭,承擔養育責任。

若與新伴侶後來分開,那也不改變一件事:孩子的父親,仍然是父親。

至於是否參與養育,不是排列所強求的「必然行動」,但內在的承認,是每個人對自己、對生命的尊重。

■ 給讀者的話

家族排列從不拿石頭砸誰,也不評價對錯。

我們關心的是:在真相中,誰該站在哪個位置?誰還沒有被看見?誰的存在被否認了?

如果你也是一個父親,或者曾經懷過一個沒有出生的孩子,請你知道:你們之間的關係,從來都不是一場錯誤,而是已經寫進靈魂的事實。

那麼,你在你的生命裡,有誰還沒有被承認?

(本文經《彭心彤 催眠身心靈&系統排列》授權,原文出處「【孩子從來不是錯誤,而是系統的一部分】—家族系統排列看呂秋遠事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伴侶 呂秋遠 墮胎 家族系統 強暴 流產 潛意識 系統排列 罪惡感 親密關係

延伸閱讀

生母開戰遭酸不夠正!美女主播狠嗆呂秋遠:小頭上線

孩子生母林沄蓁開直播!控呂秋遠施壓墮胎、曝光致失業 女律師評:勉強來的關係要靠春藥

呂秋遠5千字怒反擊 驚見開場白疑抄襲朱立倫10年前舊文

呂秋遠指控「楊律師」介入案情 他揭客戶解約真相:你要多拜拜

相關新聞

「被愛」的孩子更會愛人!父母如何相愛 影響孩子未來如何對待自己的伴侶

你們覺得,孩子對於「愛」的認知基礎,是從哪來的呢?

《我,沒有極限》:別再讓「平凡」限制你!突破那條把「還行」跟「偉大」區分開來的界線

成為偉人並沒有先決條件。你可能是被一群狼養大,可能在三十歲時無家可歸、大字不識,可能在四十歲時從哈佛畢業;你可能是這個國家最有成就的大咖之一,但你試著征服一個新領域,依然比你認識的其他人還要飢渴又努力。這一切的起點,是「決心去看看自己已知世界的外頭」,超越你所在的街道、城鎮、州或國籍,超越文化和身分。只有這樣,真正的自我探索才能開始。

《我,沒有極限》:把內心的話錄下來 從創傷與恐懼中挖到「力量金礦」

許多人在日記中寫下最黑暗的時刻,希望能從倖存下來或正在努力克服的事情中獲得一些力量。我寫日記的習慣已經持續了多年,但這種事是有分等級的,「書面日記」只是入門款。「錄音日記」更具互動性和存取性,對心靈也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明明有實力 為何總在面試中被淘汰?演說教練揭破關鍵盲點:你沒說進HR心坎裡

「我已經面試了十家公司,可是依然無法獲得一個offer。」小張失落地說。他擁有完整的市場部主管資歷,履歷漂亮、經歷紮實,卻在面試關卡連連碰壁。演說與口語表達訓練師劉仕祥在著作《深度溝通力:最紛擾的時代,練就最會說話的自己》一書提到,問題不在經歷,而在於他沒能透過語言展現自己的價值。「無論你有多厲害,如果言語無法打動HR的心,你一樣會被淘汰。」

你的善良正在殺死你嗎?給高敏族情緒自救的四大練習:別讓慈悲成為負擔

「你真的在幫助別人,還是把別人的煩惱硬塞進自己心裡?」有些人天生感官敏銳、心思細膩,特別容易感受他人的痛苦。明明出發點是慈悲,卻常被情緒拖著走,心像被苦水泡過一樣,總是無法放鬆。

睡滿8小時還是累?從疲憊中解脫:掌握慢性疲勞症的成因與改善方法

「我睡足八個小時,但還是覺得好累。」、「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累,即使我什麼也沒做。」、「我的疲勞已經影響了我的工作和生活品質,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長期疲勞可能是警訊,慢性疲勞症候群(CFS)是一種常被低估和忽視的疾病,其特徵之一是持續的疲勞,無法被休息緩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