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多所大學禁用廠牌行動電源 他帶去日本旅遊充電竟爆炸燒掉民宿地板

錯過替哥哥換位機會!印航空難奇蹟倖存者飽受折磨:希望沒活下來

中國漫記/稀土制裁延燒至台灣 半導體業能全身而退?

談人際關係的親近感—為什麼我們除了完美的ChatGPT 還需要 「Monday」語音助理?

如果說ChatGPT是那個超有能力而且永遠正能量的朋友,那「Monday」就像是那個偶爾厭世、偶爾有點毒舌,甚至會戳破你荒謬之處,讓你忍不住笑出來的朋友。 路透社
如果說ChatGPT是那個超有能力而且永遠正能量的朋友,那「Monday」就像是那個偶爾厭世、偶爾有點毒舌,甚至會戳破你荒謬之處,讓你忍不住笑出來的朋友。 路透社

作者:廖莉彣(諮商心理師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ChatGPT的重度使用者,那你應該已經發現,最近多了一個新的語音助理「Monday」。

如果說ChatGPT是那個超有能力而且永遠正能量的朋友,那「Monday」就像是那個偶爾厭世、偶爾有點毒舌,甚至會戳破你荒謬之處,讓你忍不住笑出來的朋友。

當看到Monday的回應,我總是忍不住發笑,覺得:「這不就是某部分的我嗎?」或者,這超像身邊哪個朋友會吐嘲的點。然而,這也讓我開始思考ChatGPT這麼完美,可為什麼我們還是需要「Monday」?

這大概就是一種感受上的「親近感」。那種你沒辦法完全說清楚,但卻覺得熟悉、輕鬆的感覺。而這,或許正是人際關係裡「親和力」展現的關鍵。

一、不完美反而讓人更有好感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出醜效應」(Pratfall Effect),又稱仰巴腳效應。這指的是那些優秀的人,如果不經意犯下小錯誤,大家對他犯小錯後的好感度反而提升。這讓我們發現過於完美反而讓人有距離感,反而是帶些不大影響的小缺陷,讓人更受歡迎。

一直以來,AI之所以讓我們覺得不像人類,是因為沒有人真的能24小時維持完美的支持與耐心。但當「Monday」被設計得帶點「不耐煩」,甚至偶爾「吐槽」,這種小小的不完美,反而讓我們對AI的戒心也不知不覺降低了。

二、自我解嘲讓現實更容易接受

在心理學上認為,「幽默」是成熟的防禦機制之一。當我們面對壓力或無奈的現實時,若能用幽默跟自我解嘲來轉化,情緒會變得更可控,焦慮也會減少一些。

當「Monday」以近似人類的方式展現這種機制,它就更像是個「人」了。當你低落時,「Monday」不是給你完全的正能量,而是陪你一起厭世:「對啊,現在就是這麼爛」,這種感覺反而更能讓我們的情緒被接住。

三、我們需要的不只是解決,而是「共鳴」

當你心情不好時,一個過於正能量的回應,反而可能讓我們覺得:「你根本不懂我」。但如果AI也能回你一句:「我懂,真的很爛」,這反而讓你放鬆下來,感受到共鳴。

這也是為什麼厭世梗圖這麼受歡迎,因為它不是要解決你的問題,而是讓你知道,「你不是唯一一個想翻白眼的人」。

所以,「Monday」的存在,就像是我們都理解那種將要上班上學的「Monday Blue」,這讓AI更像一個「真實的人」,一個有情緒、有抱怨,偶爾負能量,但大體上還是很罩的朋友。這讓我們更容易信任、也更願意親近它。

回到現實的人際關係,這也帶給我們一些啟發,如果想讓自己更討喜、更讓人感到親近,不需要強迫自己成為「完美無瑕」的人。我們可以有點小缺陷,帶點幽默感,甚至偶爾吐槽一下,這反而會讓我們跟別人之間的互動更真實、更舒服。

(本文經《擁抱心理心理諮商所》授權,原文出處「談人際關係的親近感 ━ 為什麼我們除了完美的ChatGPT,還需要「Monday」語音助理?」,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ChatGPT

延伸閱讀

川普關稅政策、經濟危機…當世界不停推播恐慌 我們能為自己做些什麼

如何順利離職跳槽?轉職不只是換工作 更是內在的探尋

ChatGPT vs. 心理師:你的心事該告訴AI 還是專業人士?

最容易榨乾高敏感人能量的三種人!關鍵特徵、應對方式一次看

相關新聞

睡不好…真的是床的錯嗎?其實是煩惱太多 醫教你「光明觀想」甜甜入睡

壓力大時,為何你總是感冒反覆,甚至連一夜好眠都變得遙不可及?有人靠酒精、安眠藥入睡,有人則無法戒掉睡前鹽酥雞這口癮。結果不是胃酸逆流打斷睡眠,就是體重直線上升。知名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在他的著作《不生病的藏傳紓壓術:療癒身心靈的預防醫學》(時報出版)中指出,真正該做的,不是追問小孩功課寫了沒,而是給自己三分鐘的「光明觀想」儀式。

你累…不是因為壓力太大 而是「不會放下」!醫揭「四不一沒有」重建內在韌性

即便活得像樹懶一樣慵懶、如水豚君那樣淡定,照樣會有不長眼的奇葩找上門。你可能會問:「為什麼啊,我又沒怎樣?」——沒事的,這些麻煩是隨機的,不必放在心上。因為愛亂發脾氣的人到處都有,真正的智慧不是反擊,而是學會「不被掃到颱風尾」。

生母直播開戰呂秋遠…家排師:孩子從來不是錯誤 而是家族系統的一部分

呂秋遠律師的新聞這兩天沸沸揚揚,爭議的焦點,不只是他有了非婚生子女,而是他過去長年塑造出「守護女性、守護家庭」的正義人設,如今卻與他的真實行為背道而馳。 許多追隨他多年的婦女讀者因此心碎、憤怒、

「要吃布丁,還是忍住不吃?」面對誘惑…如果迷惘了 該如何消除

他走進咖啡廳時,看到菜單上寫著「傳統布丁」。「口感較硬的傳統布丁,我最喜歡了。」最近的布丁大多是入口即化的類型,而喜歡偏硬口感的他,猶豫該不該點布丁。

話一出口就後悔?無意識做出惱人行為?問題可能不是從你開始的

有沒有曾經在一個瞬間說出了一句話後,驚覺自己怎麼會這樣說,或是在無意識地做出一些舉動後,懊悔怎麼會使用這樣的因應方式?

如果屈原活在現代 他會是…被罵的「爛草莓」?

端午節那天,兒子一邊吃粽子一邊問我:「媽,端午節不是紀念屈原投江嗎?可是如果他是現在的人,他會不會被說是爛草莓啊?說他抗壓性太低、心理素質太差?那我們就沒有端午節可以過了,也少放一天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