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嘉南逾14萬光電板遭颱風損毀漂水面 彭啓明:照理說不會造成汙染

MLB/響尾蛇隊第一人!台美混血卡洛爾明星賽首安就開轟

消防跑錯地點?花蓮惡火4死...她目睹失3至親哀錯過「黃金救援期」

談人際關係的親近感—為什麼我們除了完美的ChatGPT 還需要 「Monday」語音助理?

如果說ChatGPT是那個超有能力而且永遠正能量的朋友,那「Monday」就像是那個偶爾厭世、偶爾有點毒舌,甚至會戳破你荒謬之處,讓你忍不住笑出來的朋友。 路透社
如果說ChatGPT是那個超有能力而且永遠正能量的朋友,那「Monday」就像是那個偶爾厭世、偶爾有點毒舌,甚至會戳破你荒謬之處,讓你忍不住笑出來的朋友。 路透社

作者:廖莉彣(諮商心理師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ChatGPT的重度使用者,那你應該已經發現,最近多了一個新的語音助理「Monday」。

如果說ChatGPT是那個超有能力而且永遠正能量的朋友,那「Monday」就像是那個偶爾厭世、偶爾有點毒舌,甚至會戳破你荒謬之處,讓你忍不住笑出來的朋友。

當看到Monday的回應,我總是忍不住發笑,覺得:「這不就是某部分的我嗎?」或者,這超像身邊哪個朋友會吐嘲的點。然而,這也讓我開始思考ChatGPT這麼完美,可為什麼我們還是需要「Monday」?

這大概就是一種感受上的「親近感」。那種你沒辦法完全說清楚,但卻覺得熟悉、輕鬆的感覺。而這,或許正是人際關係裡「親和力」展現的關鍵。

一、不完美反而讓人更有好感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出醜效應」(Pratfall Effect),又稱仰巴腳效應。這指的是那些優秀的人,如果不經意犯下小錯誤,大家對他犯小錯後的好感度反而提升。這讓我們發現過於完美反而讓人有距離感,反而是帶些不大影響的小缺陷,讓人更受歡迎。

一直以來,AI之所以讓我們覺得不像人類,是因為沒有人真的能24小時維持完美的支持與耐心。但當「Monday」被設計得帶點「不耐煩」,甚至偶爾「吐槽」,這種小小的不完美,反而讓我們對AI的戒心也不知不覺降低了。

二、自我解嘲讓現實更容易接受

在心理學上認為,「幽默」是成熟的防禦機制之一。當我們面對壓力或無奈的現實時,若能用幽默跟自我解嘲來轉化,情緒會變得更可控,焦慮也會減少一些。

當「Monday」以近似人類的方式展現這種機制,它就更像是個「人」了。當你低落時,「Monday」不是給你完全的正能量,而是陪你一起厭世:「對啊,現在就是這麼爛」,這種感覺反而更能讓我們的情緒被接住。

三、我們需要的不只是解決,而是「共鳴」

當你心情不好時,一個過於正能量的回應,反而可能讓我們覺得:「你根本不懂我」。但如果AI也能回你一句:「我懂,真的很爛」,這反而讓你放鬆下來,感受到共鳴。

這也是為什麼厭世梗圖這麼受歡迎,因為它不是要解決你的問題,而是讓你知道,「你不是唯一一個想翻白眼的人」。

所以,「Monday」的存在,就像是我們都理解那種將要上班上學的「Monday Blue」,這讓AI更像一個「真實的人」,一個有情緒、有抱怨,偶爾負能量,但大體上還是很罩的朋友。這讓我們更容易信任、也更願意親近它。

回到現實的人際關係,這也帶給我們一些啟發,如果想讓自己更討喜、更讓人感到親近,不需要強迫自己成為「完美無瑕」的人。我們可以有點小缺陷,帶點幽默感,甚至偶爾吐槽一下,這反而會讓我們跟別人之間的互動更真實、更舒服。

(本文經《擁抱心理心理諮商所》授權,原文出處「談人際關係的親近感 ━ 為什麼我們除了完美的ChatGPT,還需要「Monday」語音助理?」,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ChatGPT

延伸閱讀

川普關稅政策、經濟危機…當世界不停推播恐慌 我們能為自己做些什麼

如何順利離職跳槽?轉職不只是換工作 更是內在的探尋

ChatGPT vs. 心理師:你的心事該告訴AI 還是專業人士?

最容易榨乾高敏感人能量的三種人!關鍵特徵、應對方式一次看

相關新聞

心理師到底會不會被ChatGPT取代?業內人士提4原因:樂見個案嘗試

最近諮商時常聽到個案與我分享他跟AI對話的經驗,通常我是樂見個案這樣的嘗試,有幾個原因:

「被愛」的孩子更會愛人!父母如何相愛 影響孩子未來如何對待自己的伴侶

你們覺得,孩子對於「愛」的認知基礎,是從哪來的呢?

《我,沒有極限》:別再讓「平凡」限制你!突破那條把「還行」跟「偉大」區分開來的界線

成為偉人並沒有先決條件。你可能是被一群狼養大,可能在三十歲時無家可歸、大字不識,可能在四十歲時從哈佛畢業;你可能是這個國家最有成就的大咖之一,但你試著征服一個新領域,依然比你認識的其他人還要飢渴又努力。這一切的起點,是「決心去看看自己已知世界的外頭」,超越你所在的街道、城鎮、州或國籍,超越文化和身分。只有這樣,真正的自我探索才能開始。

《我,沒有極限》:把內心的話錄下來 從創傷與恐懼中挖到「力量金礦」

許多人在日記中寫下最黑暗的時刻,希望能從倖存下來或正在努力克服的事情中獲得一些力量。我寫日記的習慣已經持續了多年,但這種事是有分等級的,「書面日記」只是入門款。「錄音日記」更具互動性和存取性,對心靈也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明明有實力 為何總在面試中被淘汰?演說教練揭破關鍵盲點:你沒說進HR心坎裡

「我已經面試了十家公司,可是依然無法獲得一個offer。」小張失落地說。他擁有完整的市場部主管資歷,履歷漂亮、經歷紮實,卻在面試關卡連連碰壁。演說與口語表達訓練師劉仕祥在著作《深度溝通力:最紛擾的時代,練就最會說話的自己》一書提到,問題不在經歷,而在於他沒能透過語言展現自己的價值。「無論你有多厲害,如果言語無法打動HR的心,你一樣會被淘汰。」

你的善良正在殺死你嗎?給高敏族情緒自救的四大練習:別讓慈悲成為負擔

「你真的在幫助別人,還是把別人的煩惱硬塞進自己心裡?」有些人天生感官敏銳、心思細膩,特別容易感受他人的痛苦。明明出發點是慈悲,卻常被情緒拖著走,心像被苦水泡過一樣,總是無法放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