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輝達北士科解套?李四川曝進度:新壽9月底得完成程序

賴總統下個月訪中南美…傳將「過境紐約」?陸外交部強硬回應

大型社死現場!壽星變「保鮮膜木乃伊」綁鋼管車遊街 下場慘了

如何順利離職跳槽?轉職不只是換工作 更是內在的探尋

轉職之前,最重要的並不是「選擇哪一間公司」,而是先問問自己:「我是誰?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示意圖/Ingimage
轉職之前,最重要的並不是「選擇哪一間公司」,而是先問問自己:「我是誰?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示意圖/Ingimage

作者:陳惠婷(諮商心理師

轉職的季節,內在的探尋

年後,總是轉職的高峰期。許多人在這個時候開始思考:「我現在的工作,真的是我想要的嗎?」、「換個環境,會不會讓自己快樂一點?」這些問題既實際,又深刻,因為它們不只是關於職場,更是關於 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尋找內心的安定與方向。

這次,受和泰純青基金會的邀請,我連續兩週與大家分享了關於轉職與職涯探索的議題。原本以為這會是一場理性、結構化的分享,但當真正走進彼此的生命故事時,我才發現,這是一趟更深層的 自我對話。

我們為什麼想要轉變?

「如果現在的工作讓你感到疲憊、不開心,你認為是什麼原因?」這是我在第一場講座中問大家的問題。有人說,是薪水不夠;有人說,是職場人際太複雜;也有人低聲說:「我不知道,可能只是……沒有動力了吧。」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想轉職」,並不只是因為外在條件不夠好,而是因為內心某個聲音開始動搖。可能是對現狀的不滿、對未來的不確定,或是單純覺得「現在的自己,好像並不是我想成為的樣子」。

我們都在尋找一種對齊感——內心的渴望、價值觀、能力與現實是否匹配?我們是否正在做一件,能讓自己感到有意義、並且願意持續投入的事情?

內在探索的勇氣

這也是為什麼,轉職之前,最重要的並不是「選擇哪一間公司」,而是先問問自己:「我是誰?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在講座中,我帶大家做了一些心理探索的練習,讓大家回顧自己過去最投入的一段經歷,無論是職場、學習、甚至生活中的某個時刻。這些經歷,往往能夠透露出我們最核心的價值觀。

我在演講分享案例時提到:「前不久有個案例,也面臨工作的瓶頸,他提到,他工作中讓他最開心的時候,是曾經在某個專案裡負責帶領一群人,看到大家的成長讓他很有成就感。但現在的工作卻讓他感覺像是個機器人,一直做重複性的事,沒有交流,也沒有成長的感覺。」這讓他意識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不是更高的薪資,而是能夠與人連結、創造影響力的機會。

當我們開始梳理自己的內在需求,很多答案會變得清晰。

轉變的路上,允許自己迷惘

轉職並不只是換工作這麼簡單,它是一場「內在重塑」的過程。我們必須承認,在改變的路上,迷惘與不安是必然的。

「如果轉換跑道失敗怎麼辦?」、「萬一新環境比現在更糟呢?」這些擔憂很真實,也很正常。因為改變總是伴隨風險,而我們的大腦天生抗拒不確定性。

但如果害怕迷失,就永遠無法出發。真正重要的,不是找到完美的選擇,而是允許自己去嘗試與調整。

在第二場講座中,有人問:「如果我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怎麼辦?」

我的回答是:「沒關係,先從『不適合什麼』開始排除。」

不確定時,先試著往可能的方向前進,過程中不斷觀察自己,哪裡讓你覺得自在?哪裡讓你感覺被消耗?每一次的體驗,都是在為你的方向校準。

MBTI、DISC:工具,而非答案

這次講座裡,我也簡單介紹了MBTI和DISC。這些工具的確能夠提供一些參考,例如不同性格類型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方式、適合的工作模式等等。但我也提醒大家——這些測驗不是絕對的答案,而只是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的起點。

真正重要的,還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體驗與感受。因為 你永遠比任何測驗更了解自己。

謝謝每一位勇敢探索的人

這兩週的講座,讓我深刻感受到,每個人對自己的未來都抱持著不同的期待與憧憬。有人想要突破現狀,勇敢嘗試新領域;有人還在迷霧中,但願意踏出一步去探索。我想說,你們已經很棒了,因為願意思考、願意尋找方向,本身就是一種勇氣。

我們不需要一次就找到完美的解答,因為人生本來就是不斷嘗試、不斷調整的過程。最重要的是,願意傾聽自己的聲音,願意在變動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本文經《擁抱心理心理諮商所》授權,原文出處「轉職,不只是換工作,更是內在的探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BTI

延伸閱讀

ChatGPT vs. 心理師:你的心事該告訴AI 還是專業人士?

最容易榨乾高敏感人能量的三種人!關鍵特徵、應對方式一次看

伴侶間不做愛會死嗎?性的拒絕跟對關係的不滿是否有關?

霸凌是什麼?被霸凌怎麼辦?一文看6大霸凌種類、有哪些後遺症?

相關新聞

心理師到底會不會被ChatGPT取代?業內人士提4原因:樂見個案嘗試

最近諮商時常聽到個案與我分享他跟AI對話的經驗,通常我是樂見個案這樣的嘗試,有幾個原因:

「被愛」的孩子更會愛人!父母如何相愛 影響孩子未來如何對待自己的伴侶

你們覺得,孩子對於「愛」的認知基礎,是從哪來的呢?

《我,沒有極限》:別再讓「平凡」限制你!突破那條把「還行」跟「偉大」區分開來的界線

成為偉人並沒有先決條件。你可能是被一群狼養大,可能在三十歲時無家可歸、大字不識,可能在四十歲時從哈佛畢業;你可能是這個國家最有成就的大咖之一,但你試著征服一個新領域,依然比你認識的其他人還要飢渴又努力。這一切的起點,是「決心去看看自己已知世界的外頭」,超越你所在的街道、城鎮、州或國籍,超越文化和身分。只有這樣,真正的自我探索才能開始。

《我,沒有極限》:把內心的話錄下來 從創傷與恐懼中挖到「力量金礦」

許多人在日記中寫下最黑暗的時刻,希望能從倖存下來或正在努力克服的事情中獲得一些力量。我寫日記的習慣已經持續了多年,但這種事是有分等級的,「書面日記」只是入門款。「錄音日記」更具互動性和存取性,對心靈也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明明有實力 為何總在面試中被淘汰?演說教練揭破關鍵盲點:你沒說進HR心坎裡

「我已經面試了十家公司,可是依然無法獲得一個offer。」小張失落地說。他擁有完整的市場部主管資歷,履歷漂亮、經歷紮實,卻在面試關卡連連碰壁。演說與口語表達訓練師劉仕祥在著作《深度溝通力:最紛擾的時代,練就最會說話的自己》一書提到,問題不在經歷,而在於他沒能透過語言展現自己的價值。「無論你有多厲害,如果言語無法打動HR的心,你一樣會被淘汰。」

你的善良正在殺死你嗎?給高敏族情緒自救的四大練習:別讓慈悲成為負擔

「你真的在幫助別人,還是把別人的煩惱硬塞進自己心裡?」有些人天生感官敏銳、心思細膩,特別容易感受他人的痛苦。明明出發點是慈悲,卻常被情緒拖著走,心像被苦水泡過一樣,總是無法放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