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被問「有沒有穿過比基尼」…高雄空大生控遭師性騷 畢典下跪向副市長陳情

要求幫修電桿 嘉義男阻台電施工…警協調非施工範圍「屬私人設置」

半伴依戀/他對你那麼糟 為何離不開有毒關係?那些在伴侶、家人間 你所不知道的「創傷束縛」

當我們知道有人明明被他的伴侶或家人傷害得很深,就理智上來說,我們會認為他應該想盡辦法趕快逃離,怎麼還留在這段不健康的關係裡? 示意圖/Ingimage
當我們知道有人明明被他的伴侶或家人傷害得很深,就理智上來說,我們會認為他應該想盡辦法趕快逃離,怎麼還留在這段不健康的關係裡? 示意圖/Ingimage

作者:Inka(蔡淑華 伴侶心理師

當我們知道有人明明被他的伴侶或家人傷害得很深,就理智上來說,我們會認為他應該想盡辦法趕快逃離,怎麼還留在這段不健康的關係裡?有些人可能會感到不明白、甚至會對受害者生氣,認為他們是不是太笨了?還是本身有什麼問題,怎麼還繼續待在那個傷害他的人身邊?難道他是被虐狂,一切都是自找的嗎?

受虐者不是不想離開,現實考量、文化偏見與身心創傷的綑綁

其實一個人離不開一段關係或是某個團體、環境,背後一定有許多複雜的因素。例如在婚姻關係裡,就會牽涉到經濟問題、孩子的教養與監護權、這個受虐者她所身處的社會文化,又是如何看待一個離婚的女性?他的家人或身邊的親友是不是總是要受虐者忍耐,受到傳統觀念「勸和不勸離」的影響等等。這些種種的因素都會影響到一個人能不能順利地脫離有害的人或環境。而本文要跟大家談的,是除了這些很現實的生活考量外,還有一種因素是受害者因為遭遇到心理層面的長期折磨,造成心理的創傷,反而更不容易離開傷害他的人。這種情形有一個特殊名詞,叫做「創傷束縛」(Trauma Bonding)。

創傷束縛指的是:在虐待的關係中,施虐者與受虐者在關係裡不斷地交替著暴力與愛。暴力包括肢體傷害或是精神虐待,像是羞辱、貶低、高壓控制等心理與情感上的傷害。而愛的表現可能是甜言蜜語、關心照顧、討好、送禮物、誠懇道歉、承諾改變、或滿足性愛等等。於是受虐者不斷重複體驗到恐懼感與幸福感的交織輪迴,他的情緒一下子掉到地獄、突然又升到天堂,受虐者會經歷到情緒的大起大落,光是這樣長期處在極端的情緒經驗裡,就會讓他的大腦產生變化,類似成癮者的大腦。受虐者在這段關係中,他越來越看不清楚到底真正的問題出在哪裡?眼前的伴侶究竟是惡魔還是天使?是對方無理還是我有問題?雖然受虐者常常處在一種戒慎恐懼、焦慮不安、害怕被傷害的狀態下,但他的大腦卻又一直渴望再度體驗到那幸福的時刻,因為那個時刻曾經突然降臨,就像是賭徒明明已經輸到脫褲了,卻還是一直不願意離開賭桌,因為他深信幸運之神總有一天會眷顧他。

長期密切與施虐者相處,終會失去健康與人生主導權

如果施虐者又是擅長精神操縱的高手,他會穿插著使用煤氣燈操控來洗腦受虐者,讓受虐者認為都是他不好、不乖、沒有照著施虐者的意思做,才會害施虐者生氣、情緒失控,所以到後來他也會認同千錯萬錯都是自己的錯。受虐者會以為只要他乖乖的、好好聽話照做,就會得到那幸福的獎賞。但現實卻是:施虐者可能是個自尊心很脆弱的人,莫名其妙就踩到他的地雷,突然暴怒一發不可收拾;或是施虐者本身就是帶有惡意的,他想要透過這種方式來操控身邊的人,欺騙壓榨,來滿足一己之私慾。所以受虐者想要一直用討好或順從的方式來得到施虐者的愛,只能說如同曇花一現、稍縱即逝。甚至更嚴重者就如同飛蛾撲火般的犧牲掉自己的健康與人生主導權。

離不開不是受虐者的錯,他們需要被理解與陪伴

創傷束縛,是來自於這種暴力循環,透過恐懼、情感連結、忽冷忽熱,所造成的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而受虐者在這當中已經產生了身心的創傷,即使奮力脫離施虐者的身邊,仍然會經驗到一段時期的痛苦與空虛,這如同成癮者的戒斷症狀,非常難熬。他會思念這段關係,甚至很想回去施虐者的身邊,但有這種現象並不是受虐者不夠堅強,而是只要經歷過親密關係的暴力與虐待之後,就容易產生這種身心受創的自然反應。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的親友,請不要苛責他,而是對他多一點理解、耐心與陪伴。如果你本身也是受虐者,並且有這些創傷束縛的症狀,請知道有這些現象是很正常的,無須自我批判、反而要更加地接納與疼惜自己,不要都是自己一個人面對,請學習向外求助,找個願意傾聽、值得信賴的人或是心理專業人士談談,讓他們陪伴你一起度過這個艱辛的復原過程。相信總有一天會雨過天晴、你也會像浴火鳳凰般重生。

作者:Inka,一肩伴侶心理諮商所 伴侶心理師。在婚姻關係與生養孩子的經驗中,再次成長、重新認識自己。關注伴侶與家庭中的精神暴力、情緒操控、以及自戀型人格的議題。

Inka的社群專頁:「與自戀相遇。Inka的奇幻之旅

Inka的YT頻道:「Inka的奇幻之旅

(本文經《一肩伴侶心理諮商所》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離婚 煤氣燈操縱 施虐者 婚姻 受虐者 創傷束縛

延伸閱讀

半伴依戀/窺探愛情的少女 從《晚餐歌》看親密關係的發展

半伴依戀/別再說「男兒有淚不輕彈」…親密關係中當男人脆弱時 可以溫柔又美麗

半伴依戀/電影《到我們為止》:童年的家庭創傷 讓人不自覺陷入「共依存」泥淖

半伴依戀/戀愛談久了該不該結婚?從狩獵、農耕到工業時代婚姻制度的演變 談麵包與愛情

相關新聞

心理師到底會不會被ChatGPT取代?業內人士提4原因:樂見個案嘗試

最近諮商時常聽到個案與我分享他跟AI對話的經驗,通常我是樂見個案這樣的嘗試,有幾個原因:

「被愛」的孩子更會愛人!父母如何相愛 影響孩子未來如何對待自己的伴侶

你們覺得,孩子對於「愛」的認知基礎,是從哪來的呢?

《我,沒有極限》:別再讓「平凡」限制你!突破那條把「還行」跟「偉大」區分開來的界線

成為偉人並沒有先決條件。你可能是被一群狼養大,可能在三十歲時無家可歸、大字不識,可能在四十歲時從哈佛畢業;你可能是這個國家最有成就的大咖之一,但你試著征服一個新領域,依然比你認識的其他人還要飢渴又努力。這一切的起點,是「決心去看看自己已知世界的外頭」,超越你所在的街道、城鎮、州或國籍,超越文化和身分。只有這樣,真正的自我探索才能開始。

《我,沒有極限》:把內心的話錄下來 從創傷與恐懼中挖到「力量金礦」

許多人在日記中寫下最黑暗的時刻,希望能從倖存下來或正在努力克服的事情中獲得一些力量。我寫日記的習慣已經持續了多年,但這種事是有分等級的,「書面日記」只是入門款。「錄音日記」更具互動性和存取性,對心靈也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明明有實力 為何總在面試中被淘汰?演說教練揭破關鍵盲點:你沒說進HR心坎裡

「我已經面試了十家公司,可是依然無法獲得一個offer。」小張失落地說。他擁有完整的市場部主管資歷,履歷漂亮、經歷紮實,卻在面試關卡連連碰壁。演說與口語表達訓練師劉仕祥在著作《深度溝通力:最紛擾的時代,練就最會說話的自己》一書提到,問題不在經歷,而在於他沒能透過語言展現自己的價值。「無論你有多厲害,如果言語無法打動HR的心,你一樣會被淘汰。」

你的善良正在殺死你嗎?給高敏族情緒自救的四大練習:別讓慈悲成為負擔

「你真的在幫助別人,還是把別人的煩惱硬塞進自己心裡?」有些人天生感官敏銳、心思細膩,特別容易感受他人的痛苦。明明出發點是慈悲,卻常被情緒拖著走,心像被苦水泡過一樣,總是無法放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