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清泉崗女士官長「頭顱被削去大半」 母哭到癱軟坐輪椅離開、要空軍給交代

比照0206震災 黃偉哲宣布災民每人3萬、房屋無法居住每戶10萬

13歲怨父拋家棄子…30年後 他陪13歲少女面對癌末不顧家爸爸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不顧家的父親,憑什麼要孩子感恩

「你不要以為你現在生病了,我們每一個人都得順著你!」十三歲的女兒對著爸爸大吼大叫。正值叛逆期的她,氣勢完全不想輸給爸爸。

故事是這樣的──

接受居家安寧療護服務的爸爸被迫留職停薪。沒有工作的他,一整天都待在家裡,想吃什麼、喝什麼,都由太太服侍。

除了太太的照顧,他覺得這樣不足夠,也要女兒協助太太打理他的飲食起居。

以前他還未生病,大家都順著他、寵著他,畢竟男主外、女主內,他待在家裡的時間不多。現在問題來了,他二十四小時全天待在家裡,安心養病,期待家人照顧他。但從小就沒有感受到父愛的女兒,不肯照顧病魔纏身的爸爸。

她和媽媽吵:「我不明白為何爸爸這麼不顧家,你還是這麼死心塌地照顧他。為什麼?為什麼?」

媽媽用藤條打她,說:「你爸爸要死了!為什麼你還不聽話?」

十三歲的女兒不是我的案主,媽媽才是我主要陪伴的當事人。當初這位母親前來尋求輔導,是因為她無法面對準備要失去丈夫的失落,頻頻失眠,而身體消瘦。

如今,她含著淚對我訴說女兒叛逆且拒絕照顧父親的事。

我問:「可以讓我和你的女兒談一談嗎?」

媽媽點頭。

我說:「好,讓我安排去你家做家訪。」

她也點頭。

這是她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

「你爸爸要死了!為什麼你還不聽話?」

這句媽媽罵女兒的話,好熟悉哦。它居然和我母親當初罵我的話,一模一樣。

當晚,我因為這句話不斷盤繞在腦海而失眠了一整夜。

怎麼啦?我爸爸已經去世三十多年了,怎麼在那麼多年後,這句話聽起來依然如此令人心酸、難過,而且失眠?

故事是這樣的,那一年,我也是十三歲。

我那個近乎不顧家的爸爸罹癌了,媽媽蠟燭兩頭燒,要照顧生計,也要照顧爸爸。她很自然地希望我和姊姊照顧罹癌的爸爸,以減輕她的負擔。

姊姊心疼癌末的爸爸,她願意照顧,但是我有一萬個不願意。我不僅不願意照顧,而且還故意把祖母煮給爸爸喝的藥材湯都倒掉。凡是物品從我手上給他的,我都不是遞給他,而是用丟的。

媽媽把這些都一一看在眼裡,忍不住打我。「你的爸爸要死了,為什麼你還這麼不聽話?」當時她是用塑膠水管打的,我的雙腿常瘀青且流血,而有不少傷疤。

倔強的我,憋著氣,就是不哭不鬧,任由媽媽鞭打。內心想著:如果我有一個愛我的爸爸,我會不照顧他嗎?

這些往事,每次回想,都覺得很不堪。

我真的是你眼裡那個不聽話的孩子嗎?

失眠的隔天,我到督導室尋找指引。

督導問我一句話:「如果你有機會和母親對話,長大後的你,會如何回應媽媽的這句話?」

我告訴督導:「我心裡有好多話想對媽媽說!對於『你的爸爸要死了,為什麼你還這麼不聽話?』這句話,我會問媽媽:『媽,我真的是你眼裡那個不聽話的孩子嗎?』」

「你繼續多說一點。」督導引導我。

「當初我看著媽媽被爸爸欺負,被他晾在一旁。他健康的時候,有哪一天是願意待在家裡,陪著我們的?沒有!他連我幾歲都不知道。我喜歡什麼科目、我的興趣是什麼,更不要說我的心事是什麼,他統統都不知道!

「等到他生病了,母親居然要我去照顧爸爸──他憑什麼?!憑什麼一個完全不願花點時間陪伴孩子們的父親,卻要他的孩子懂得報恩。

「眼看媽媽受盡委屈,付出這麼多──即便到現在,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無數個深夜裡,她坐在裁縫機前不停車衣、被迫熬夜的背影。要一個女人早上工作、晚上也得工作,身兼多職。

「爸爸,你呢?當媽媽辛苦的時候,爸爸,你在哪裡呢?你到底在哪裡呢?你知道媽媽的辛苦嗎?你知道媽媽嫁給你之後,吞下這麼多苦嗎?這值得嗎?爸爸,你有看見嗎?」

我在督導面前激動地說了一大段話。她用很溫柔的眼神看著我,讓我繼續說。

「殘酷的是,當我想要替媽媽反抗時,卻被媽媽打。所有的大人都覺得那是我的錯,說我不孝。原來大人們可以不用理會小孩子受傷的感覺,就這樣逼著我長大,要我懂事。」

督導問我:「所以你病人的女兒受傷的感覺,你是最能理解的?」

「是,我最能理解這種感覺。明明不是小孩的錯,是爸爸的錯,卻反過來是小孩被媽媽打。」

督導繼續問:「那麼,當你去他們家拜訪的時候,你會不會對女兒產生憐憫,對爸爸產生憤怒?」

我沒有底氣地說:「我不知道。這就是我擔心的部分,擔心自己父子之間的往事重疊在案主與女兒的故事裡。」

「看來,老天爺對你很慈悲哦。」督導說。

「怎麼說?」

「這是你以前跨不過的坎啊,或許老天爺借用你所受的傷,去協助這個女兒一同跨過這個坎。也說不定是老天爺借用這個小女孩受的傷,來幫忙你跨過這個坎。」

「啊~這哪裡是慈悲啊?這明明就是殘忍啊!」

不要傷害別人,也不要傷害自己

督導再問:「話說回來,你會擔心對女兒產生過量的憐憫,而對爸爸產生過量的憤怒嗎?」

我依然沒有底氣:「我不知道。我只能說我特別能理解女兒的憤怒及叛逆。」

「那麼你會帶著這些憤怒及叛逆的視野,去看待她的爸爸嗎?」

「我不知道,真的很難說。萬一她爸爸給我一種冷漠的表情,我相信這會引爆我生氣的地雷。」

「為什麼?」

「以前我的父親就是常給我那種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死樣子。」

「如果是這樣,那你要不要轉介這個案件?」督導問。

我想了一下:「我不想要轉介,我想要試試看。」

「為什麼?」

「因為他是他,我爸爸是我爸爸。至少這一點,我還有能力分辨得出。而且小女孩是小女孩,我是我,我都很清楚。」

「記得,什麼是專業倫理──就是要記得你提供的輔導服務不要傷害別人,也不要傷害自己,知道嗎?」督導苦口婆心地說著。

「好的。我記得你時常說的這句話。」感謝督導之後,我嘆了一口氣,望著她說:「好難哦。」

督導笑著說:「當你能跨過去的時候,你就不覺得難了。」

圖為《父能量:放下父愛的缺憾,也放過自己》書封,寶瓶文化提供
圖為《父能量:放下父愛的缺憾,也放過自己》書封,寶瓶文化提供

我能嗎?過去的父子情所埋下的怨恨,我真的能跨過去嗎?眼前的這個女孩與她的爸爸,我真的能幫助到他們嗎?

我不知道。但是我唯一能篤定的是:要是不給自己機會試一試,我是不知道答案的。

(本文出自《父能量:放下父愛的缺憾,也放過自己》,寶瓶文化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新聞

28歲男走出公司大門突倒下 送醫檢查卻沒大礙…醫:職業過勞引發

二十八歲的秋天,還是上班族的我,某天下班走出公司竟在大門口暈倒。完全不知道原因,送到急診室後醫師也說沒有大礙,休息一會兒就好了,但事實並非如此。週末過去了,我還特地請了特休,情況卻沒有好轉——總是頭暈、常常放空,有時會突然呼吸急促。我覺得很害怕,跑了好幾家醫院進行檢查,但所有醫師都說我血壓偏低,其他沒有特別異常。在最後一間醫院,醫師對我說:「要不要去身心科看看?說不定是壓力或其他因素。」

半伴依戀/親密關係中當男人脆弱時 可以溫柔又美麗

過去的經驗裡,常常聽到的是「男兒有淚不輕彈」、「一個男生的在掉眼淚,這像什麼樣?」…對男性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在這個時候無形中對於情感表露的這個部分成了一種束縛,而這樣的束縛,並非步入婚姻家庭而產生,而是早在我們的童年經驗裡就已經開始被灌輸、內化,形塑了一個男性該有的樣子經歷了青少年,來到了成年。

從一位公務員之死 看職場霸凌的黑暗真相!8種慣用手段大揭密

有一位以管理嚴格聞名的主管,經常對外強調:「我的手下誰敢混水摸魚,我一定讓他滿地找牙。」儘管並未有人目睹公司員工真有如此狼狽的場面,但從員工們的表情不難看出他們每天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幾乎能感受到內心的壓力如同腸子打結。在員工眼中,這位主管是缺乏同理心的,他每日早晨總要進行所謂的「精神訓話」,嘮嘮叨叨地逐一指導每個人的工作方式,要求員工百分之百遵從他的指示,不容許任何個人意見的加入。一旦員工稍有改變,他便會暴跳如雷,怒斥:「誰讓你自作主張?」

權力越高越可能外遇?研究:如果想要引誘其他人 「我很有信心我會成功」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過一句話:「權力是終極的春藥(Power is the ultimate aphrodisiac)」。一般人對有權有勢的人的刻板印象是他們有許多花邊新聞或婚外情。而實際上,權力跟不忠行為真的有關係嗎?

人為什麼會生氣?因為在關係中無法守護發自內心「最深層的在乎」

有一天來訪者提到和家人的關係時,聲音愈來愈大聲、感覺上情緒愈來愈激動,然後說自己很生氣…,「你在氣什麼?」一段的對話之後,了解到讓來訪者感到生氣的緣由。

超越正念:每一個念頭和感受的湧現 無論多麼負面刺耳 都可以以它們的「本來面目」得到接納

常規的正念練習教你如何對待念頭、感受以及其他體驗,而不是認同它們,或將它們轉化成行為,透過培養一種不執著於客體,或體驗的寬廣的覺知力,讓你逐漸從頭腦的制約中擺脫出來,即使是習慣性的思維模式和感知模式不斷湧現,你也不一定會被它們誘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