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職/周思齊上節目談假球案! 曝曾遭黑道硬塞10萬塊

東森購物證實裁員約2百人 指成本大增逾1.3億「電商陷紅海」

家寧疑捲邪教…心理師分析「諮商vs.邪教」5大不同點:一個提升內在力量、一個讓人形成依賴

家寧開創個人新頻道「秘月期POPOO」。圖/擷自YouTube/秘月期POPOO
家寧開創個人新頻道「秘月期POPOO」。圖/擷自YouTube/秘月期POPOO

不只一次,郵局人員在看到「四季心心理諮商所」之後,好奇地問:有很多人找你喔?跟你說話很貴喔?你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嗎?甚至吆喝大批同事過來看看我這個「心理師」,就好像我有著什麼魔法似的。但我總是尷尬地笑著,心裡只想要趕快離開。

今天,到郵局領掛號信,類似場景再次出現。不過,這次問句變成:你們跟最近新聞報的@@有什麼不一樣啊?身後的排隊長龍,讓我不想多討論關於宗教的敏感議題,所以就笑笑地回應:我開Toyota,他開@斯@斯。

我隱約聽到背後的笑聲。一轉身,發現大家都用著好奇的眼光看我,我只好用笑容一一地回應大家。

回諮商所的路上,腦中再次浮現排隊人們的神情,我想一般民眾應該也會有類似的困惑吧?

心理諮商與邪教都有著「撫慰人心」的功用,然而在兩者的專業度與目的性上面卻存在著根本差異。我認為,了解這些差異,能幫助大家更明智地選擇自我照顧的方式,並在過程中保護自己。以下提供五個面向,讓大家作為分辨的依據:

一、協助與陪伴vs.拯救和依賴

心理師會以專業方式理解你的觀點,發掘內在資源,陪伴你度過困難,並鼓勵你找到解決問題的能力。心理諮商的重點是幫助當事人增強自我力量,而非依賴外在力量。

相較之下,邪教提供一種「庇護所」的角色,透過強調神秘或超自然的力量,讓人感到被保護,但也可能形成依賴。例如,有些「救世主」自稱可拯救眾生,讓人對其出現信任感,並投入許多心力,從而無法自主地應對生活。

二、生活一部分vs.生活的全部

諮商只會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通常每週或隔週一次,並在固定的時間、地點進行。透過這些有限的時間投入,當事人可以漸進地將在諮商中獲得的洞見應用到真實生活,並實際地改善生活。

在某些邪教中,則會透過要求隨時隨地的「奉獻」理念,滲透到參與者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人無時無刻都懷抱著教義。例如,有些團體會要求參與者隨時保持特定信念或反思,甚至強調需要持續的「供養」,逐步侵占了參與者的生活空間。

三、明確結構vs.製造依賴

諮商具有固定的框架,包括收費標準、治療方案和時間安排,能讓人感到專業且可預測。有些理論取向(如認知行為療法)甚至會設定具體的處遇計劃,使來訪者清楚知道接下來的步驟。

邪教多半較缺乏對於幫助的清晰界定,甚至主張隨時能夠提供「支持」跟「引導」,但需要參與者的「奉獻」和「投入」。在某些情況下,這類模糊的安排可能帶來長期依賴,讓人難以離開或保持適當的距離,尤其是在某些缺乏穩定心理狀態的參與者身上更為明顯。

四、專業資格vs.模糊標準

心理師需具備碩士學歷、國家考試資格並持有證照,且持續接受專業訓練。這樣的制度確保了心理師的知識水準及品質控制。

在邪教裡,不需任何驗證,有些接收到神諭,有些是自我修練,缺乏一致的教育訓練和成效標準。而過程中的活動,可能包括各種靈修課程、能量療法等,缺乏客觀的品質評估。

五、權益受保障vs.要承擔風險

心理師由衛生局和心理師公會所監督管理,提供一定的保障。若出現問題,當事人可以申訴並得到第三方處理,例如民眾對於心理師的行為有疑慮時,都可向地方公會或當地衛生局反映。

而邪教則大多打著「信仰自由」的旗幟,即使出現問題,訴諸法律時也常以參與者「自願參加」而無法獲得公平的對待。

我沒有資格說誰是邪教,但我知道需要心理支持的人們絕對不會從邪教獲得幫助。

透過諮商,你將成為自己的神,幫助自己發現內在的力量和潛能,而邪教則是讓你以為的神帶走你的一切,讓你依賴他人而失去自我。諮商教你如何駕馭人生,邪教卻可能讓你毀了一生。

選擇正確的心理支持方式,就能掌握自己的人生,讓未來充滿希望和自由!雖然從表面上看來,兩者都算是撫慰人心的工作,但實質上卻有著根本上的差異。所以,最後我只能開Toyota,他們卻都開著名車。

(本文經《蘇琮祺 諮商心理師》授權,原文出處「諮商跟邪教,五點不一樣!」,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家寧 心理諮商 邪教

延伸閱讀

齊廷洹遭辱「靠爸餘蔭」…心理師揭4個人生觀:誰道歉、請辭不是重點

老婆要離婚、孩子拒學、老是遇到渣男…人生卡關時 究竟該找心理師或命理師?

相關新聞

從一位公務員之死 看職場霸凌的黑暗真相!8種慣用手段大揭密

有一位以管理嚴格聞名的主管,經常對外強調:「我的手下誰敢混水摸魚,我一定讓他滿地找牙。」儘管並未有人目睹公司員工真有如此狼狽的場面,但從員工們的表情不難看出他們每天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幾乎能感受到內心的壓力如同腸子打結。在員工眼中,這位主管是缺乏同理心的,他每日早晨總要進行所謂的「精神訓話」,嘮嘮叨叨地逐一指導每個人的工作方式,要求員工百分之百遵從他的指示,不容許任何個人意見的加入。一旦員工稍有改變,他便會暴跳如雷,怒斥:「誰讓你自作主張?」

權力越高越可能外遇?研究:如果想要引誘其他人 「我很有信心我會成功」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過一句話:「權力是終極的春藥(Power is the ultimate aphrodisiac)」。一般人對有權有勢的人的刻板印象是他們有許多花邊新聞或婚外情。而實際上,權力跟不忠行為真的有關係嗎?

人為什麼會生氣?因為在關係中無法守護發自內心「最深層的在乎」

有一天來訪者提到和家人的關係時,聲音愈來愈大聲、感覺上情緒愈來愈激動,然後說自己很生氣…,「你在氣什麼?」一段的對話之後,了解到讓來訪者感到生氣的緣由。

超越正念:每一個念頭和感受的湧現 無論多麼負面刺耳 都可以以它們的「本來面目」得到接納

常規的正念練習教你如何對待念頭、感受以及其他體驗,而不是認同它們,或將它們轉化成行為,透過培養一種不執著於客體,或體驗的寬廣的覺知力,讓你逐漸從頭腦的制約中擺脫出來,即使是習慣性的思維模式和感知模式不斷湧現,你也不一定會被它們誘惑。

諮商沒有用?談心理師的適配性:眼前這個「人」帶來的感受很重要

在我過往與不同心理師的諮商體驗中,隨著我更知道自己的性格與需求,發現我需要的心理師,是能提供我思考空間,帶領我覺察、賦能、溫暖又鼓勵的心理師,我不太喜歡過多的建議與指教,或是過早的分析,能讓我安心與信任的大哭,並真心的聽懂我的傷痛,對我來說才是能有效的療癒。

當「焦慮」來敲門該怎麼辦?6大處方箋學習安然不應門

面對焦慮、達到平靜的修煉,是條走不完的漫漫長路。但我相信「知己知彼」的智慧,若能更貼近自己的身心,也認識「焦慮」的面貌,我們與它和平共處,就愈顯可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