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驚動習近平!大陸遼陽一飯店發生火警「濃煙猛竄」 已釀22死3傷

川普關稅戰衝擊 童子賢稱最慢3個月「美國貨架像第三世界」

母女遭詐千萬身亡…警諷「妳還活著喔?」送懲戒 開庭要法官從重處分

半伴依戀/新婚後的第一個過年 在婆家或娘家過?

過年,一年之中很重要的團圓日子之一,當結婚後的第一個過年,你是哪裡度過的? 示意圖/Ingimage
過年,一年之中很重要的團圓日子之一,當結婚後的第一個過年,你是哪裡度過的? 示意圖/Ingimage

作者:陳雅婷(一肩伴侶心理諮商所 伴侶心理師

在【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戲劇中,有一段婆婆唱出的歌曲:

做人的媳婦著知道理

晚晚去睏著早早起

起來洗頭抹粉點胭脂

入大廳擦桌椅

踏入灶腳洗碗筷

踏入繡房繡針絲

有看這部戲的媳婦們,此時內心可能已經翻了無數次的白眼吧!

現在社會不再像幾十年前農業時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兩代的觀念與差異逐漸擴大,舊時觀念若未能即時更新,家庭劇裡的爭執便會一幕幕上演。

過年,一年之中很重要的團圓日子之一,當結婚後的第一個過年,你是哪裡度過的?就像大部分的家庭,新婚第一年在婆家過年,抑或是留在娘家陪伴父母呢?還記得如何決定過年的去處,是順其自然嗎?還是夫妻共同討論過。

傳統觀念中,已婚女兒不宜在娘家過年,會帶給婆家與娘家不好的運勢。當傳統價值觀牴觸自己內心想陪伴父母的期望,該如何面對「過年」這件大事?尤其是過年有著許多繁文縟節,清潔、祭祀、餐食…,家庭中的習俗又該如何因應,身為新婚夫妻的你/妳,是否想過這件事?

接觸越來越多的伴侶後發現,沒有一種標準模式,曾看過在除夕夜跑兩個家庭的,也見過輪流過年(婆家一年、娘家一年),聽過選擇到國外度假,也有夫妻各自回原生家庭…。現今環境不再只有一種可能,年輕一輩的想法不完全遵照傳統禮俗,重要的是「夫妻雙方能表達各自的想法立場,溝通並找出雙方接受的決定,最終分別向父母說明」。

會談室裡,曾見過女性淚眼汪汪訴說著內心的不捨與難過,第一次不在家陪父母過年、第一次在陌生環境過年、第一次覺得過年好累…,說著羨慕某些新女性的創舉,能除夕回娘家、出國、不用回婆家…。當夫妻各自從原生家庭走向婚姻家庭時,過年不再像單身時的輕易選擇,除了考量自身需求,也須了解伴侶需要。

過年,只是生活中的刺激因素,你/妳是否認真覺察過自己內心對家人團圓、過節的想法,配合著世俗傳統,還是勇於表達自己?你可能是獨生子女而不捨年邁父母,也可能與家庭關係淡薄而不在意節慶,生活中不喜歡委屈卻可能在過年時配合順從的戲。

婚後的第一個過年,是更加了解雙方家庭的時刻,許多平日觀察不到的相處模式、價值觀,都能在過年時有新的體會,也許你會發現你擁有新潮的父母、也可能發現父母的僵化、甚至未察覺的家庭規條,這些都可能成為夫妻間衝突的火苗,在心中埋下未爆彈。

夫妻溝通的重要性

1. 隨時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並懂得傾聽伴侶的感受,試著在對話中建立親密且信任的相處模式。

2. 哪過節不重要,重要的是夫妻能否表達自己,不僅是順從或配合,而是在夫妻對話中共同決定,透過談話感受到伴侶的重視與尊重。

3. 夫妻來自不同的家庭,形塑出獨立的兩個個體,各自的成長經驗透露出對家或節慶的不同期待,夫妻間的差異逐漸浮出檯面,因此夫妻溝通的重點在於了解與認識伴侶,逐步認識那個你願意相守一生,卻又不太熟悉的另一半。

4. 過年也是呈現婆媳、妯娌、翁婿等關係的時機,以第三者的角度融入伴侶原生家庭,往往需要伴侶的協助與引導,能否在父母與伴侶間做好溝通橋樑,是影響關係的重要原因。

5. 找到適合夫妻的相處方式,共同面對生活中的點滴,伴侶的原家可能讓你陌生,甚至無法接受對方觀念,請透過雙方談話去找到與伴侶家人相處的模式。

在傳統與新穎的碰撞下,沒有家庭的標準模式,媳婦沒有一定要做甚麼,公婆、岳父母也沒有必須如何,所有的相處都基於「尊重」與「愛屋及烏」的前提,提醒所有的新人們,婚後第一次過年也是考驗著雙方溝通能力,請試著覺察自己的價值觀,並傾聽伴侶的觀點,一起找出屬於你們的答案。

(本文經《一肩伴侶心理諮商所》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原生家庭 娘家 婆家 媳婦

延伸閱讀

半伴依戀/電影《親愛的愛莉絲》:病態自戀情人如何對你精神操縱

半伴依戀/擁抱伴侶關係中的不安 《腦筋急轉彎2》教我們愛回真實的自己

半伴依戀/夫妻共同育兒是愛還是礙?從伴侶間的6大合作模式談親子教養

半伴依戀/觀賞電影「可憐的東西」 閱讀女性身體的性愉悅…自慰可以是一場法國大餐

相關新聞

情緒不是敵人:學會跟它當朋友才是王道

每天醒來,我們都在跟「情緒」打交道,有時像中了樂透一樣開心到要飛起來、有時氣到快要火山噴發、有時卻莫名沮喪低落,整個世界好像灰濛濛的。這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緒,它就像人內心的小天氣,平日晴時多雲偶陣雨、偶爾還會來場突如其來的閃電暴雨,但這些,都是身而為人再正常不過的生活經驗了。

ChatGPT vs. 心理師:你的心事該告訴AI 還是專業人士?

有時候,我們會在深夜感到孤單、焦慮,或者只是想找個人聊聊。這時,打開ChatGPT,輸入幾個字,它就能立即回應,讓你覺得有人「聽見」了你的心聲。

大小S姐妹情深 心理師從「依附理論」分析:我也想要大S這樣的姐姐

就在剛剛,傳出大S過世的消息,相信你和我同樣震驚。我對大S的印象,最早來自《流星花園》,那時的杉菜勇敢又倔強,陪伴了許多人的青春。

半伴依戀/他對你那麼糟 為何離不開有毒關係?那些在伴侶、家人間 你所不知道的「創傷束縛」

當我們知道有人明明被他的伴侶或家人傷害得很深,就理智上來說,我們會認為他應該想盡辦法趕快逃離,怎麼還留在這段不健康的關係裡?有些人可能會感到不明白、甚至會對受害者生氣,認為他們是不是太笨了?還是本身有什麼問題,怎麼還繼續待在那個傷害他的人身邊?難道他是被虐狂,一切都是自找的嗎?

過年長輩狂問工作…心理師曝3種說話技巧 1招先發制人避免被過度關心

過年聚會最怕什麼?不是桌上的菜少了一道,而是長輩的經典靈魂拷問!

過年大掃除想「斷捨離」卻捨不得?心理師傳授4秘訣 勇敢與過去分手

不知您是否有這種經驗,在整理舊物品時,本想很阿莎力地除舊佈新。但是一拿起物品卻陷入了時光回憶,「這是第一次約會的電影票、媽媽給我生日卡片…」,每個物品都負載著珍貴回憶,捨不得丟棄,不知不覺地又把物品留下來。然後年復一年地留著,就再留下來,如此的生命愈來愈沈重肥胖,失去輕盈靈動的活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