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與其把努力當作人生的追求 不如思考怎樣可以不要這麼累?

圖為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圖/Ingimage
圖為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圖/Ingimage

努力最好不要排在所有行動的最前面

✦努力,不一定有價值

我很慶幸參加過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辯論節目,名稱叫《奇葩說》。

這個節目每集有一個供大家辯論的題目,有時題目很奇特。

有一集的題目是:「被人稱讚很努力,應該高興嗎?」

你覺得呢?你如果被稱讚很努力,你高興嗎?

高不高興,決定於從你身上被特別拎出來表揚的這個特質,到底有沒有價值?

努力,有價值嗎?

古埃及人的平均壽命,大概四十歲。法老王命令當時的奴隸們,拚了老命去砍石頭、運石頭、堆石頭,堆出了一個又一個的金字塔。那些努力一生的奴隸,臨死前望著一座座金字塔,會覺得自己的努力有價值嗎?

也許會,也許不會,決定於這位奴隸是否在乎自己參與蓋好的這個建築物,並不是自己能住的,而是給死掉的法老王存放屍體的。

這位奴隸很可能感到無比榮耀,也很可能想到就一肚子火。

也就是說:努力,不一定有價值,要看情況。

如果古埃及奴隸們努力到第三十年時,天空忽然咻咻咻的運來一批機器人,這批機器人咻咻咻用三小時就把金字塔蓋好了。

這時候,即使本來深感榮耀的奴隸們,也會剎那間目瞪口呆,不知道要如何看待之前花費的辛苦三十年。

耗費的三十年是永不會再回來的。機器人用三小時蓋的金字塔,絲毫不遜於奴隸們三十年才蓋成的成品,甚至三小時版的金字塔,切面更俐落、線條對得更整齊。

努力,有價值嗎?或許有,但這價值也很可能只是建立在很脆弱的基礎上:在缺乏更有效率的方案下,這三十年的努力才是必要的。

如果出現了更有效率的方案,這三十年的努力就瞬間失去本來的價值。

現在人工智能拿到指令之後,可以很快生產出各種複雜又生動的影片了。以前要花很多時間很多人力很多錢才拍得出的千軍萬馬或恐龍決鬥,忽然就沒那麼稀罕了。

面對人工智能的效率,人類很難再以努力為傲。

✦就算是欣賞文學,也在乎效率

枯瘦小說家花了二十年寫他相信的小說,這是他的選擇。即使小說出版的同一天,天空咻咻咻的落下一具寫作機器人,用兩小時就寫出了一本更令人眉飛色舞的小說,這也不會奪走枯瘦小說家在寫作的那二十年之中,體會到自己活著的感受,那些感受已經妥妥的放入人生的口袋了。

埃及奴隸比較慘。金字塔不是他們要蓋的,也不是他們能住的,上面也不能大大的簽上製作者的名字。蓋金字塔的三十年可能餐風露宿,所得僅夠糊口,不時還會壓斷腿。這三十年說不上什麼活著的感受,人生就這麼過去了。

如果奴隸們臨死前,得到了法老王的稱讚,說「你們真努力」,奴隸們會高興嗎?

努力,可能有價值,但肯定不是做一件事過程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我們從小被稱讚了之後,聽了會高興的事,幾乎都跟努力沒關係~

「美眉好漂亮啊」「底迪好聰明啊」……

漂亮跟聰明是爸媽生的,不是努力得來的。

當成寵物的狗,得到的稱讚都是「好可愛喔」「真聰明啊」「怎麼這麼乖」;拉車的牛可能一輩子沒聽過任何稱讚,硬要逼主人稱讚一句,主人可能想了三秒,憋出一句「你真是努力啊」。

腦筋轉得快的人,一定優先追求效率,而不是追求努力。

「小說是文學,文學怎麼能追求效率?」枯瘦小說家質問的手指,指到我的鼻尖上。

文學是不是追求效率?那要看人類打算從文學得到什麼?

得到啟發?得到安慰?得到欣賞美的喜悅?

不管是哪一個,都還是有效率可講的。李白的詩就不斷地提供啟發、安慰,以及美;相對的,李賀的詩就提供不一樣的東西,李賀的詩提供很多鬼氣森森的氣氛。

就算追求的是精神面的收穫,也是講效率的。

創作者花了多年心血,寫出的小說,拍出的電影,對於觀賞者來說,可能是一個很沒效率的欣賞過程:讀了十萬字,或看了兩小時,結果既沒動腦,也沒動情,在乎效率的讀者觀眾,已掉頭而去。

✦懶不是沒力氣,懶就是動力

把努力放到一邊吧,我們來看看效率要怎麼追求?

你要夠懶。

懶,一直不是一個好字。

即使奇特如《奇葩說》節目,也很難定出一個辯題是:「稱讚你很懶,你會高興嗎?」

但先不用管高不高興。

可以探索的是,想懶的心。

努力到了一個程度,會累,累到一個程度,一定就想「有什麼辦法,可以不要這麼累嗎?」

是的,整個文明,都是因為「可以不要這麼累嗎」而發展出來的。

一直跑很累,可以不要這麼累嗎?於是抓了馬來騎,搞出了輪子趕快又搞出車子,文明就這麼一步一步來了。

我們都以為懶就是沒力氣,但其實懶可以是巨大的動能,驅動了人類不斷的發明設備,提供服務。

人生很累,怎樣可以不要這麼累?就是盡可能的製造能夠逍遙的機會。

每天早出晚歸的去上班,累,而且眼看要這麼一路累幾十年。如何得以逍遙?答案幾乎只有一個:製造不上班的機會。

每天煩惱人際關係,累,而且花了力氣也未必能改善。如何得以逍遙?答案也幾乎只有一個:輕鬆的搞定人際關係。

圖為《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蔡康永的情商課3》書封,如何出版社提供
圖為《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蔡康永的情商課3》書封,如何出版社提供

不上班?!輕鬆搞定人際關係?聽起來根本是吹牛!

是的,如果只是發懶,當然什麼都搞不定,那就都是吹牛。

但如果在發懶的同時,想像著各種逍遙之樂,追求能長時間的逍遙自在,而不是把懶表現為被迫起床前的賴床,表現為不想起身去關燈而練成的單手擲拖鞋撥動電燈開關的神功,如果能夠不要把「懶」誤解為這些瑣碎的、治標不治本的行為,改變看待「懶」的角度,懶的力量就會出現。

(本文出自《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蔡康永的情商課3》,如何出版社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活著」就是拒絕別人對你的無聊要求 減少你對自己的無聊要求

不用拚命找人生的意義!把日子過好 意義就會一步步「形成」

相關新聞

半伴依戀/新婚後的第一個過年 在婆家或娘家過?

過年,一年之中很重要的團圓日子之一,當結婚後的第一個過年,你是哪裡度過的?就像大部分的家庭,新婚第一年在婆家過年,抑或是留在娘家陪伴父母呢?還記得如何決定過年的去處,是順其自然嗎?還是夫妻共同討論過。

以《鬼滅之刃》比喻諮商內在歷程…為了愛 所以踏上殺鬼道路

許多來談者中,我發現他們通常都有很棒的能力或成就。這些成就的背後,可能來自於不容易的成長環境與背景,而過去在他們成長經驗中學習到的是:凡事只能靠自己。但是,生命中若發生突然的重大事件,就像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人瞬間覺得難以承受。因為過去的習慣,人們會希望再用一樣的方式苦撐,通常是到最後實在無法撐下去了,才會決定踏進來。

每當放假時 真的能夠好好休息嗎?小心內在找碴鬼讓你無法放鬆

明明迫不及待迎來週末,但當休假時,卻突然感到莫名的不安。腦中閃過工作中各種鳥事以及未完成的計劃,焦慮感瞬間湧現。想滑手機緩解焦慮,卻在社群上看見朋友又完成了偉大的計劃:週末去上課、考到新證照、完成百岳、看完20本書的紀錄……

不想繼續諮商…一定要心理師覺得個案狀態變好了 才可以結束嗎?

在Threads上面看到有人詢問,下面有人回應「當事人自己決定」,有人回應「要結束還要花錢」,那麼在心理諮商的專業裡,究竟如何看待諮商結束這件事,又該如何思考,以及未來要進入諮商,要有哪些準備?

想取消或延期諮商都會被拒絕…如何判斷心理師究竟是為個案好 還是想賺錢?

近期聽了很多「心理師就是想賺我錢」的論調,我希望能盡可能客觀的提出我的觀察,希望幫助對心理諮商專業有質疑的當事人,也希望在猶疑中的你,可以更有方向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心理師。

總是害怕犯錯、認為自己不夠好?建立情緒界限 把父母的課題還回去

如果,你曾經在成長經驗中,面對著許多否定與期待;也為了追求「好孩子」的認同,因而遍體鱗傷,甚至失去感覺;那麼,請開始練習跟自己說:「現在的我,就是夠好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