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奧運金牌林郁婷、李洋代言「麻將手遊」引熱議 律師點出:未必划算

男嬰吞異物不治 單親媽付無照保母每月2.5萬比有照更貴

是否核准中信金公開收購新光金? 銀行局副局長提出3點聲明

暫時放下「不忠」的警鈴…開放式關係 一種更需要成熟心智的關係模式

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圖/Ingimage
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圖/Ingimage

「從此以後,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樣的故事結尾,曾在多數人心中迴盪,希望終有一天,能跟自己的唯一真愛相守到老。為了這樣的理想結局,伴侶們無不盡力溝通與磨合,堅信著只要這麼做,終將成就一段令人滿足的親密關係。然而,經過無數次磨合、調整與退讓,會不會曾有一絲懷疑:放下自己許多想望的人生,真的會讓人覺得滿足嗎?

與眼前的伴侶進行親密互動,腦海中卻浮現女體交纏、眾星拱月的畫面?或是安穩於伴侶的可靠踏實,但望向機智風趣的他者,意外感受到戀愛般的悸動?這些都可能是我們生活中,埋在心底,卻真實存在的需求與渴望。

暫時放下「不忠」的警鈴,把法律與道德枷鎖放在自己身上前,先一步想想有沒有一種可能:讓人覺得滿足的關係型態,並不一定是一對一的?

開放式關係」,在強調個人的自由和自主,及多元文化與價值的現代社會,成為一個可思考的選項。解構傳統對親密關係的定義,試著從關係本質中,探索不同的愛與連結形式,並根據每對伴侶的獨特需求和價值觀調整相處方式,為伴侶們再建構更個別化、更接近讓彼此滿意的關係型態。

開放式關係看似充滿希望,卻是一條不容易的實踐之路,需要關係參與者相對成熟的心理素質,以建立和維持關係的健康。以下是經營開放式關係的幾項關鍵要素:

一、誠實與透明

在開放式關係中,誠實是關鍵要素。這不僅包括對伴侶誠實,也包括對自己誠實,承認自己的情感和需求。透明度是建立信任的關鍵,保持資訊的開放和共享,讓自己的思考脈絡可以被伴侶理解,減少誤解和猜疑。

二、信任與安全感

信任是開放式關係的基石,這需要時間和個人生命經歷來建立和維護。透過誠實溝通和言行一致,確保伴侶感到安全和被愛,是維持開放式關係穩定的重要因素。

三、情緒管理與同理

具備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尤其是在面對嫉妒、不安或不確定感時。理解和體會伴侶的感受和需求,並在情感上給予支持和安慰,可以為變化中的關係型態帶來安定。

四、自我認知與自信

了解自己的需求、情感和身心界限,是實踐開放式關係的基礎。這包括了解自己的優點、缺點、價值觀以及對嫉妒和不安的敏感程度。擁有足夠的自我效能與價值感,有助於應對嫉妒與不安。

五、有效溝通技巧

開放式關係中的溝通需要明確、直率和尊重。伴侶能夠盡可能不具攻擊性坦誠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表達對其感受的理解和關注,並能夠傾聽和同理對方的觀點。

六、開放與包容

願意思考和探索不同的關係形式和生活方式,包容不同的情感和需求,尊重伴侶與自己的選擇和自由。

七、界限設置與遵守

明確和伴侶協商並設置雙方可接受的界限,確保彼此都感到舒適和安全。遵守設定的界限,體現信任和尊重,亦維持關係的可控感和安全感。

八、自我反思與成長

從實踐中學習,定期進行自我反思,評估自己的行為和情感反應,並與伴侶互相交流,尋找改進和成長的機會。

開放式關係是一種充滿生命力的關係型態,伴侶們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成長,使關係隨之變化。而藉由心理諮商專業的支持和指導,將協助伴侶更有技巧地建立和維持健康、穩定及滿意的關係。除了滿足需求之外,透過不斷地探問、感受與調整,伴侶們對自己、他人乃至生命的體驗與連結將更加深刻。無論這段關係最終是否達到理想中的模樣,有一個或一些人陪伴自己經歷這一切,已是人生中彌足珍貴的際遇。

本文出自看見心理「開放式關係,一種更需要成熟心智的關係模式」,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伴侶 開放式關係

延伸閱讀

當憂鬱來敲門…「5狀態」你並不孤單 它告訴你:別承擔太多、好好休息

明明收入不少卻「無意識把錢花完」?你和父母的關係 決定你和金錢的關係

我錯了…我可以如何修復外遇創傷?從伴侶2大症狀看應對方式

婦攜2女碧潭尋短卻獨活!有所萬能、有所不能…一窺家庭主婦「家醜不外揚」的困境

相關新聞

半伴依戀/擁抱伴侶關係中的不安 《腦筋急轉彎2》教我們愛回真實的自己

在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2》中,進入青春期風暴的萊莉,迎來了許多新的情緒角色,這些情緒都跟「關係」有關,分別為阿焦、阿慕、阿廢與阿羞;隨著這些情緒的到來,他們以不同的外貌與形象在萊莉的內在主控台上各司其職,影響著萊莉在關係中的每一個反應與行為,也在無形中撼動著萊莉的內在信念與自我認同。

以《鬼滅之刃》比喻諮商內在歷程…為了愛 所以踏上殺鬼道路

許多來談者中,我發現他們通常都有很棒的能力或成就。這些成就的背後,可能來自於不容易的成長環境與背景,而過去在他們成長經驗中學習到的是:凡事只能靠自己。但是,生命中若發生突然的重大事件,就像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人瞬間覺得難以承受。因為過去的習慣,人們會希望再用一樣的方式苦撐,通常是到最後實在無法撐下去了,才會決定踏進來。

每當放假時 真的能夠好好休息嗎?小心內在找碴鬼讓你無法放鬆

明明迫不及待迎來週末,但當休假時,卻突然感到莫名的不安。腦中閃過工作中各種鳥事以及未完成的計劃,焦慮感瞬間湧現。想滑手機緩解焦慮,卻在社群上看見朋友又完成了偉大的計劃:週末去上課、考到新證照、完成百岳、看完20本書的紀錄……

不想繼續諮商…一定要心理師覺得個案狀態變好了 才可以結束嗎?

在Threads上面看到有人詢問,下面有人回應「當事人自己決定」,有人回應「要結束還要花錢」,那麼在心理諮商的專業裡,究竟如何看待諮商結束這件事,又該如何思考,以及未來要進入諮商,要有哪些準備?

想取消或延期諮商都會被拒絕…如何判斷心理師究竟是為個案好 還是想賺錢?

近期聽了很多「心理師就是想賺我錢」的論調,我希望能盡可能客觀的提出我的觀察,希望幫助對心理諮商專業有質疑的當事人,也希望在猶疑中的你,可以更有方向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心理師。

總是害怕犯錯、認為自己不夠好?建立情緒界限 把父母的課題還回去

如果,你曾經在成長經驗中,面對著許多否定與期待;也為了追求「好孩子」的認同,因而遍體鱗傷,甚至失去感覺;那麼,請開始練習跟自己說:「現在的我,就是夠好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