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罕見公布!共軍南部戰區海軍戰鬥機失事 「垂直落地」畫面曝光

MLB/大谷翔平兩分砲炸裂東蛋 戶鄉翔征單局挨道奇3轟

今晚各地慎防雨勢 明起逐漸轉乾、強烈冷氣團南下降溫

半伴依戀/夫妻共同育兒是愛還是礙?從伴侶間的6大合作模式談親子教養

圖為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圖/Ingimage
圖為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圖/Ingimage

作者:廖泓凱(一肩伴侶心理諮商所 伴侶心理師

把拔、馬麻,等我長大以後跟我結婚,好嗎?

「把拔,我最喜歡你了,以後我要跟你結婚…」

「馬麻,妳以後可不可以當我的新娘子…」

幼兒與父母間的童言童語,總是讓人不禁的莞爾一笑。身為父母的你,對這兩句話熟悉嗎?當你的孩子,跟你的另一伴開口「求婚」時,你有什麼心情感受呢?我想我們普遍應該不會把這麼天真無邪又可愛的小三所說的話放在心上,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曾幾何時,是否還記得當年我們一手拉拔的孩子,也是這麼跟身為父母的我們「求婚」呢?當孩子可以這般跟父母求婚的時候,不只是孩子與父母間有良好的依附關係之外,我相信夫妻之間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穩定伴侶關係。

爸、媽,我們分手吧!

然而物換星移,隨著時間的推進與演變,我們的孩子不會只停留在嬰幼兒時期,進入了小學階段,幾年後不知不覺也進入了青少年時期,原本那個天真無邪的孩子,經過這個社會化的洗禮,似乎逐漸有了不一樣的蛻變,孩子已經逐漸與父母分離走向自己的個體化,不會黏在父母的身邊,開始發展自己的人際互動與生活喜好,我們與孩子的互動也有所轉變,這樣的轉變帶來許多的不確定與不安,因為我們不知道下一秒,孩子會發生什麼事?如同近期新聞媒體多次報導藝人父子與母子之間沸沸揚揚的新聞事件。

不同時期的孩子有不一樣的互動模式,伴侶之間該要如何面對親子教養的這件事情?這個過程又會帶給伴侶之間哪些挑戰?在看著這些新聞媒體影音或是文字報導,其實我心裡有很多的感慨,最大的感慨莫過於身為父母的我們或我們的子女,長大以後彼此似乎都已遺忘當初孩子跟父母求婚的純真又可愛的模樣了。

普遍來說,我們多數人都來自於自己的原生家庭庇護下成長,同時也承襲了我們家族血脈所傳遞下來的思維、信念與價值觀,兩個成熟的大人分別來自於兩個不同的家庭文化與成長經驗,並組成了一對伴侶,我們可以理解、包容與接納彼此的差異性,有著這樣對雙方的涵容我們孕育了下一代,孩子在大人的陪伴歷程中,無形間將父母雙方的差異吸收,成為自己的另一個樣子,那我們的孩子到底會長成什麼樣子?是爸爸的樣子?媽媽的樣子?還是可以有伴侶間的共同合作,一起協助孩子長成自己的樣子?

從合作開始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回歸到「親子教養」的這件事情上,伴侶之間得要先從好好的合作開始:

合作一、伴侶之間的關係穩固與否:

孩子出生了之後,我們有多久沒有好好牽起另一伴的手了?我們有多久沒有好好的共枕而眠?我們有多久沒有好好的擁抱?上一次可以好好的說說話是什麼時候?

「孩子的成長只有這麼一次…」這句話是多數育有兒女的父母共同心聲,但除了孩子的成長只有這麼一次,伴侶間最精華、璀璨的階段也只有這麼一次,即使孩子是我們雙方彼此最愛的第三者,可是元配真的也好希望我們攜手讓小三誕生了之後,不要遺忘我們彼此是最相愛的那一個。孩子的出生,關係勢必有所變動,但是不能變動的,是我們夫妻之間的愛。

合作二、伴侶需建立起對孩子教養上的共識:

合作並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的事,也不是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而是雙方對於孩子的成長、生活陪伴、教養規範、界線有沒有一致性?而這個的一致性是父母雙方之間都同意而且認可的。「爸爸說可以,媽媽說不可以」、「爸爸讓步了,媽媽堅持己見」,這樣的現象孩子容易無所適從,因為孩子的行為問題,很有可能建立在父母彼此之間的溝通不一致,這個時候回過頭來需要檢視的,是父母之間的溝通發生了什麼事?唯有穩定的伴侶關係,才有比較好的機會可以彼此傾聽與理解,並從理解到的部分做調整。

合作三、伴侶間情緒界線的分化:

生活或職場上,難免讓人有不如意的突發事件,甚至是伴侶間的衝突,因此這個時候最好的合作是,讓你的另一伴知道你遇到了什麼困難、現在的情緒感受,而在說的同時不只能將情緒適時的抒發,同時也可以有機會減少將自己的負向情緒轉移到家庭或孩子身上。不只能分化負向情緒,最重要的是讓你的伴侶知道你的情緒狀態,避免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對父職或母職角色的不合理期待,而傷害了夫妻關係

合作四、伴侶彼此適時的補位:

沒有所謂一個完美無缺又十項全能的父親或母親,當我們知道我們的另一伴因為外務所帶來的負向情緒狀態,暫時無法給予孩子一個友善、溫和又正面的回應時,尚未失功能的你,請允許你的伴侶給自己一點點時間來復原,這個時候順勢接手孩子的照顧,但不需要對孩子否認父母的負向情緒,而是讓孩子知道父母也會有負向情緒,只是需要一點點時間來復原,孩子也將學習到這個復原歷程,這樣的角色是可以互換的,讓父母成為彼此之間的重要支柱。

合作五、伴侶可以一起來聽聽孩子想說什麼:

孩子的聲音,我們聽懂了嗎?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需求,很有可能我們不是這麼的認同,但可能需要給孩子一個機會是:讓他能好好的說。在做最後的決定之前,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被看見、被聽見、被理解的經驗,而這樣的經驗不是只有一個人的參與,是需要父母共同的理解,因為孩子在乎的不是爸爸或是媽媽,而是你們兩個有沒有聽懂我想說的?

合作六、伴侶間聆聽彼此的脆弱:

面對孩子、生活、職場、家庭…可能伴侶各自背負了無形的壓力,我們不斷的付出與掏空,這些的背後,會有各種不同五味雜陳的情緒,在面對孩子之餘,我們留點時間給彼此,特別是那些脆弱的時刻,有可能是:我好難過、我好受傷、我很挫折、我很失落…這些負向的語言背後想傳遞的其實是,我好需要你。聽聽你的內在聲音,也試著對你的另一伴說說看吧!

肯定、支持的語言

孩子的變化,跟父母的管教脫離不了關係,面對孩子的教養,我們很容易掉進指責的陷阱裡,即使身為助人者的我,在管教自己的孩子還是會有忍不住的時候,但是指責、生氣過後,我們有勇氣跟孩子道歉嗎?我相信關係暫時性的破壞只是暫時,而非永久,孩子有機會可以學習到的是修復性的關係互動。有的時候也許我們孩子在等待的,是身為父母的一個道歉。

近期藝人家庭關係的新聞事件,引起眾多人的關注與討論,不論父母或是孩子,真的是飽受種的批評,接著再回過頭來看,我們的家庭教育發生了什麼事?發生了什麼我不予置評,因為沒有參與,不論說什麼,這對父母跟孩子而言都很不公平,但除了各界的指責之外,好像很少看到一些肯定或是支持的語言,而我們就是在這一個時空背景下成長的。如果我有機會面對孩子,我會想對你說「我相信你對自己有一個期待在,很想成為一個理想的自己,但過去似乎很少有機會可以讓你好好說,如果可以,我能不能聽聽看你理想的自己,那是什麼樣子呢?」

肯定跟支持的語言不一定會比較適合,但一定比指責跟批評來的好。親愛的為人父母們,也許在表達肯定與支持的語言很不習慣,但真的鼓勵你們試試看,一起找到孩子的閃亮又發光的亮點,因為親子教養的歷程,是需要彼此相互合作的。

(本文經《一肩伴侶心理諮商所》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依附關係 原生家庭 夫妻關係 情緒 求婚 溝通 親子教養

延伸閱讀

半伴依戀/觀賞電影「可憐的東西」 閱讀女性身體的性愉悅…自慰可以是一場法國大餐

半伴依戀/我是高敏感情人或我的伴侶有高敏感特質 我們該怎麼相處?

半伴依戀/精神操縱?PUA?「愛情轟炸」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還是裹著糖衣的炸彈?

半伴依戀/《不夠善良的我們》剖析婚姻難解課題…先愛自己才能被愛 論婚前預備的重要性

相關新聞

大小S姐妹情深 心理師從「依附理論」分析:我也想要大S這樣的姐姐

就在剛剛,傳出大S過世的消息,相信你和我同樣震驚。我對大S的印象,最早來自《流星花園》,那時的杉菜勇敢又倔強,陪伴了許多人的青春。

半伴依戀/他對你那麼糟 為何離不開有毒關係?那些在伴侶、家人間 你所不知道的「創傷束縛」

當我們知道有人明明被他的伴侶或家人傷害得很深,就理智上來說,我們會認為他應該想盡辦法趕快逃離,怎麼還留在這段不健康的關係裡?有些人可能會感到不明白、甚至會對受害者生氣,認為他們是不是太笨了?還是本身有什麼問題,怎麼還繼續待在那個傷害他的人身邊?難道他是被虐狂,一切都是自找的嗎?

過年長輩狂問工作…心理師曝3種說話技巧 1招先發制人避免被過度關心

過年聚會最怕什麼?不是桌上的菜少了一道,而是長輩的經典靈魂拷問!

過年大掃除想「斷捨離」卻捨不得?心理師傳授4秘訣 勇敢與過去分手

不知您是否有這種經驗,在整理舊物品時,本想很阿莎力地除舊佈新。但是一拿起物品卻陷入了時光回憶,「這是第一次約會的電影票、媽媽給我生日卡片…」,每個物品都負載著珍貴回憶,捨不得丟棄,不知不覺地又把物品留下來。然後年復一年地留著,就再留下來,如此的生命愈來愈沈重肥胖,失去輕盈靈動的活力。

28歲男走出公司大門突倒下 送醫檢查卻沒大礙…醫:職業過勞引發

二十八歲的秋天,還是上班族的我,某天下班走出公司竟在大門口暈倒。完全不知道原因,送到急診室後醫師也說沒有大礙,休息一會兒就好了,但事實並非如此。週末過去了,我還特地請了特休,情況卻沒有好轉——總是頭暈、常常放空,有時會突然呼吸急促。我覺得很害怕,跑了好幾家醫院進行檢查,但所有醫師都說我血壓偏低,其他沒有特別異常。在最後一間醫院,醫師對我說:「要不要去身心科看看?說不定是壓力或其他因素。」

半伴依戀/親密關係中當男人脆弱時 可以溫柔又美麗

過去的經驗裡,常常聽到的是「男兒有淚不輕彈」、「一個男生的在掉眼淚,這像什麼樣?」…對男性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在這個時候無形中對於情感表露的這個部分成了一種束縛,而這樣的束縛,並非步入婚姻家庭而產生,而是早在我們的童年經驗裡就已經開始被灌輸、內化,形塑了一個男性該有的樣子經歷了青少年,來到了成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