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20年!丈夫每晚「不敢關燈睡覺」她氣到想離婚 背後與童年1畫面有關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了解自會帶來接納

朋友結婚二十年,夫妻倆經常為了一件事而吵架:丈夫在家時,無論白天晚上,總是開著燈。人在客廳,就開客廳的燈;人在房間,就開房間的燈;人在廚房,就開廚房的燈。而且離開時,總是不關燈。

妻子很生氣,認為丈夫太浪費電了,不應該開那麼多燈,應該在離開時隨手關燈。丈夫則認為,這一點電費不算什麼,也不會對兩人的收入造成負擔。況且,滿室燈火通明,會讓他心情大好,而且有安全感。

妻子很不以為然,認為家裡採光良好,白天根本無須開燈就很明亮。晚上是需要開燈,但不必每一個空間都開燈呀。而最讓她困擾的,是丈夫連睡覺時都要開燈,這已嚴重影響她的睡眠,兩人已為此分房好幾年了。

夫妻不知為此「討論」過多少回,但兩人都不肯讓步,都堅持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對方要改變。最後,往往一言不合便吵起來,嚴重時可以幾星期不說話,丈夫照樣開燈,妻子則跟在後面關燈。二十年過去,孩子都念大學了,這個問題依然存在。

你認為誰對誰錯呢?事情要如何解決呢?

與其堅持對錯,何不試著理解對方

有次我去拜訪,他們提起此事,又差點吵了起來,妻子請我幫忙「主持公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不想介入他們的紛爭,也不想當判官,幫他們決定誰對誰錯。我比較好奇的是:丈夫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家不關燈的?

妻子語帶哀怨地說:「結婚後就這樣了。」

我問丈夫:「是嗎?」丈夫點點頭。

「結婚前,你也如此嗎?」我帶著好奇,繼續詢問。

丈夫想了一會兒:「是。」

「你有印象,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的嗎?」

「這……我倒是沒有想過耶。」

只見丈夫抓抓頭,陷入沉思,久久不語。

妻子正要開口說話,我制止了,請她稍待片刻,讓丈夫好好想想。

大約過了五分鐘,丈夫臉色突然一變,他想起一段孩提往事。

他說,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他跟著「阿祖」一起生活。「阿祖」是閩南話裡對曾祖父的稱呼。一般所謂隔代教養,多是指小孩跟著祖父母生活,像他這樣隔了兩代,讓阿祖撫養的例子則甚少。

我和他太太聽了,驚訝地面面相覷。

阿祖當時的年紀很大了,根據丈夫的說法,那是隨時都可能死掉的年紀。因此,每天晚上睡覺時,他總是害怕身邊的阿祖突然死掉。他常在夜裡醒來,將食指放在阿祖的鼻腔下,看看是否仍有溫熱的氣息。

有一天半夜醒來,他害怕得睡不著,忍不住將身旁的阿祖搖醒,問說:「我可不可以開燈睡覺?」阿祖答應了。從此,他便養成開燈的習慣,不只在睡覺時開燈,只要人在家裡,他都習慣打開每一盞燈。

丈夫講到這裡時,聲音不禁哽咽起來。我問他原因,他嘆了口氣,說:阿祖過世很久了,他已很少想起阿祖,也早就忘記那段往事,剛剛重新想起,覺得又感傷,又感動。

他停頓了好一會兒,若有所思:「原來我在家會一直開著燈,是這個緣故啊,那就好像阿祖一直陪在我身邊一樣,讓我感到安全……」

妻子聽到這裡,驚訝極了,結婚二十年,她從不知道有這件事。

這一次,輪到妻子陷入沉思,久久不語。

過了一會兒後,妻子開口喃喃自語:「好奇怪,我現在突然可以比較接納他了。」接著說:「我好像可以接納他一直開著燈,雖然我還是覺得那樣太浪費電,但我已經不生氣了,以後他如果繼續這樣……」她停頓了幾秒鐘,說:

「就讓他這樣吧。」

「這真是太奇怪了,他完全沒有改變什麼呀,怎麼我的生氣不見了?原來的生氣跑去哪裡了?早知道這樣,我們幹嘛為了這種小事吵了二十年?」

我在一旁目睹整個過程,覺得太有意思了。就像妻子說的,丈夫完全沒有改變任何事,為何自己的態度就截然不同了。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過程中,只有發生一件事:妻子對丈夫多了一份了解。

了解自會帶來接納。

在那之前,夫妻兩人一直在觀點上堅持我對你錯,誰也不願花時間去了解對方。一旦有了理解,接納便會自然而然發生。

圖為《重啟人生的17個練習》書封,究竟出版社提供
圖為《重啟人生的17個練習》書封,究竟出版社提供

什麼是自己?如何認識自己?

許多人在參加身心靈課程後,學到「接納」這個概念,但是他們很難理解:什麼是接納?要如何接納孩子、伴侶或父母?他們不斷尋尋覓覓,想要知道「接納」的真正意義。

其實,只要去了解就好了。

先了解對方,才能接納對方。同樣地,唯有先了解自己,才能接納自己。你完全不需要去細究什麼是「接納自己」,只要先認識自己就好了。

然而,什麼是「自己」呢?

在德爾菲的阿波羅神廟入口處上方,刻著希臘字「Gnothi Seauton」,意思是:認識自己。有多少人來到這座廟,卻沒注意到這幾個字;或者注意到了,卻始終不明白它的真正意涵。

如果連「自己」是什麼都不知道,要如何接納自己呢?要接納哪個自己呢?

這些年,除了「接納自己」,「愛自己」這個詞也很流行,許多人、許多書都在談「愛自己」。但是,同樣的問題:究竟什麼是「自己」?如果我連「自己」是什麼都不知道,要如何愛自己呢?要愛哪個自己呢?

那麼,什麼是「自己」?

為了討論方便,我將「自己」分成兩類:一種是靈性上的,一種是人性上的。

對一般人而言,靈性比較抽象、玄虛,除非有從事靈性練習,並有深刻的靈性體驗,否則談論靈性只會淪為頭腦的思辨與想像,沒有太大意義。

因此,我想把重點放在「人性上的自己(我)」,一步步地探索「接納自己」。

(本文出自《重啟人生的17個練習》,究竟出版社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新聞

半伴依戀/擁抱伴侶關係中的不安 《腦筋急轉彎2》教我們愛回真實的自己

在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2》中,進入青春期風暴的萊莉,迎來了許多新的情緒角色,這些情緒都跟「關係」有關,分別為阿焦、阿慕、阿廢與阿羞;隨著這些情緒的到來,他們以不同的外貌與形象在萊莉的內在主控台上各司其職,影響著萊莉在關係中的每一個反應與行為,也在無形中撼動著萊莉的內在信念與自我認同。

什麼是認知彈性?如何引導自閉兒控制情緒並保持彈性?對話技巧一次看

身體彈性,讓人們可以彎腰而不折斷身體、能夠適應狹小的空間、早上穿衣服可以塞進衣服裡。而認知彈性,則讓人們可以產生更多的解決方案與答案,辨識出一個策略或反應是無效的,並採取新方案、思考複雜或有衝突的訊息(例如:哈姆雷特是一位英雄,不過他也犯了過錯),以及懂得協調或妥協。對許多自閉症類群者而言,認知不靈活、缺乏彈性(或稱固著)可能阻礙交友、影響在普通班(融合教育)的學習、甚而招致飯碗不保。增進孩子的認知彈性,也會讓家長、老師與治療師的生活變得輕鬆一些。

北市特教師生衝突…他憶高中時期差點持棍棒打人 卻因「1段話」被溫柔接住了

在教育現場遇到與衝突時有一些簡單的操作手法,只不過這些技巧如果不是在一個能夠很好整合自己內在的老師身上其實很難應用,因為外在的應對受到內在狀態的驅動,所以要能夠確保老師們能夠安全與和諧地跟學生相處,不是透過一招半式就有辦法達到,需要的是長時間的自我照顧、覺察以及實際演練,才有辦法將「一致性」這個裝備安裝在老師們的身上。

北市特教生失控毆打老師…諮商師列衝動行為「循環7階段」:情緒爆炸時「減害優先」

這幾天在網路上流傳某高中課堂上的影片,我看過了,實在令人捏把冷汗。如果你沒看過,那也別找來看。這樣的影片不該被流傳,不然叫當事人情何以堪。

當壞事發生就覺得自己很糟糕?你所經歷的一切 並不能與你的價值畫上等號

開始執業不久後,我發現除了大腦生病的病人以外,大多數人的情緒問題,其實大多來自過度自卑。

陳俊翰律師是誰?身障平權鬥士離世:好的社會是能追求理想 「不被障礙所限」

說起陳俊翰這個名字,背後代表什麼意義?他是不受罕病禁錮的生命鬥士,是專攻人權與身障權益的律師,同時,他也是一名為心中信念不遺餘力的倡議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