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4煞找上門!高雄暗夜傳槍響 18歲男左大腿中彈倒地哀嚎

3.5萬名HIV感染者面臨老後求助無門 難有生活品質

我什麼事都跟他說 為什麼關係還是沒有很親近?因為你試圖從對方身上「索取這2樣」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很多人以為維繫關係就是什麼都跟對方講,這樣高度透明自己的關係,是增進彼此認識,讓彼此關係更深刻的方式,但如果你覺得你大小事都跟對方講,但你卻發現你並不了解對方,那代表你們關係的流動性與相互性出了狀況。

也就是你們彼此的情感並沒有真正對流,你們關係並沒有平衡,很可能就是你單方面的說,對方只是被動接收。最簡單的判斷方式,是你在每次說的時候,你是「分享」、「炫耀」、「抱怨」。而通常你也有辦法分辨當今天朋友找你說話時,分享與抱怨的狀態,往往很容易觀察到。

分享,是有思考過的講話過程,通常有助於情感連結,是在告訴對方最近發生什麼事,而自己並沒有要從對方身上「索取」什麼,更在乎的是彼此在談話中的感受,因此在分享狀態的人,可以覺察到自己也可以覺察到對方,是有品質的交談。而分享的內容通常會聚焦在最近對生活的發現與成長。

炫耀,是一種「索取認可」的過程,大部分會聊著自己的成就、物質生活,更在乎的是被所有人聚焦、肯定、羨慕,享受在交談中眾人的目光和稱讚,注意力是在自己身上,看不見對方,更滋養不了關係,在交談完後會讓對方黯然失色,也會讓人感到懷疑人生,因為被索取了許多關注力。

抱怨,是一種「索取安慰」的討拍過程,也是希望對方跟自己站同一邊一起斥責引發痛苦的那個人,需要得到「不是你的錯」「都是對方不好」的安撫,也容易陷入受害者狀態,因此並沒有在交談中真正連結對方,而是需要對方的能量來振作,並且容易反覆在同一件事上打轉,也是個缺乏反思跟思考僵化的狀態,通常對方無法跟你真正交流,因為光是承接情緒垃圾就已經覺得疲累,也不會再用自己的事情來增加抱怨者的負擔。

所以,在關係相處中,對自己說話的覺察,深刻影響著你跟他人連結的深度,也就是你跟自己連結的深度,直接影響你跟他人連結的深度。

若是後兩者,更容易在交談完後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渴望的關注或安慰,感覺被背叛,而沒注意到對方真實的感受,與關係的破壞力。透過此三個狀態,反思平時對話都在哪個層面,相信有助於更了解你們的關係。

本文出自愛心理「我什麼事都跟他說,為什麼我們關係還是沒有很親近?」,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關於創傷要對另一半坦白嗎?心理師告訴你四種「創傷療癒」的方法

看電影總是哭到不能自己?你所掉的眼淚 可能是在「為自己哀悼」

親密關係中有一種毒性迷思 叫做「你愛我,就該知道我在想什麼」

「嫉妒心」作祟覺得對方好討厭…透過「3問題」把用來競爭的力氣移回自己身上

相關新聞

害怕被照顧者遺棄…談「小大人」不得不順從他人的親密恐懼

從小,小芯對爸媽的記憶,就是不停地吵架。每次爸媽吵架,她都非常害怕。上小學時,爸媽離了婚,小芯跟著爸爸,離開了媽媽。因為爸爸工作忙碌,將小芯託給爺爺奶奶照顧了一陣子。後來爸爸交了一個女朋友,沒多久他們結婚了,才把小芯接回家。

太太沒性慾…他憶蜜月旅行吸大麻助性「高潮感強烈」 性學博士揭3大心理狀態影響:小心勃起障礙

有人問我說,他和太太以前去荷蘭度蜜月的時候,和太太一起吸了朋友給的大麻,做愛感覺很棒很嗨,高潮的感覺也很強烈。但結婚幾年後,太太說自己沒有性慾,一點都不想和他做愛,他想安排跟太太再一起去荷蘭旅行,看是不是可以吸點大麻來激發太太的性慾。

上班就想發火、難以集中精神?你可能罹患「職場憂鬱症」 6大徵兆一次看

一上班就變得敏感易怒?不開心?甚至開始健忘、難以集中精神?你可能有「職場憂鬱症」的問題。

自閉症者的戰與逃:被觸發的4大跡象 以「凍結」反應最為關鍵

你會注意到的第一個跡象是「凍結」,受影響的個體會彷彿時間暫時凍結。假設你偶然遇見一隻沒預料會碰到你的動物,像是沿著你家圍籬漫步的野貓,貓發現你時嚇了一跳,牠的第一反應會是什麼?牠是立即做出攻擊性反應:弓背、發出嘶聲,還是立刻跑掉?兩者皆非。被嚇到的第一反應是「凍結」。這種凍結不會持續很久,但這是一個必須認識的關鍵反應。任何動物,包括人,在猝不及防和驚訝時,即使只是一閃而過,都會表現出像是時間凍結的樣子。

一沒行程就焦慮!妹子笑稱患上「行事曆空白恐懼症」背後原因好揪心

小蘿的生活相當忙碌,她把自己的時間填滿,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小蘿對這看似「充實」的生活並不滿意,因為行程滿檔,讓她時常覺得自己被行程追殺,感到疲憊、消耗,明明很想好好休息跟放鬆,但她不知道為什麼只要有空檔就會感到很焦慮,總想要把時間填滿──她戲稱自己有行事曆空白恐懼症,一定得把時間排滿才會安心。

關係結束就是失敗?破除3大愛情迷思:別用關係來定義自己的價值

我會說,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伴侶,只有滿意度很高的關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