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影/情人灣溺水少女身世坎坷 阿嬤淚崩喚「妳快回來」

國家資產「詐團經營」? im.B主嫌再爆營業所蓋在台鐵土地上

比結果更重要!居家工作更在乎生活的「過程」

新冠疫情仍在持續,樂見在家上班的人說:「我開始有時間跟家人好好相處,和家人培養感情。」、「現在不用通勤了,我都拿這些時間來陪伴家人。」、「早上不再那麼忙碌,壓力也減輕了。」、「我開始懂得跟家人一起共度的時間有多重要」。圖片來源:Ingimage
新冠疫情仍在持續,樂見在家上班的人說:「我開始有時間跟家人好好相處,和家人培養感情。」、「現在不用通勤了,我都拿這些時間來陪伴家人。」、「早上不再那麼忙碌,壓力也減輕了。」、「我開始懂得跟家人一起共度的時間有多重要」。圖片來源:Ingimage

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擴散,一夕之間改變了我們所處的環境。在工作上,人們必須減少外出,無法到公司上班,只能臨時以在家上班、遠距工作的模式應付這種突發狀況。

日本從二○一九年逐漸開始實施工作改革相關法案,在新冠疫情的推波助瀾之下,輿論越來越關注加班時長的上限規定等職場改革議題,遠距上班和在宅工作這些新的辦公型態也逐漸普及,成為了改善工作環境的方法之一。

對於在家上班這種現象的反應,大致可以分為支持與反對兩派。反對派的人抱怨,先前出外上班不在家的家人現在整天待在家裡,「我失去獨處的時間,在家覺得壓力越來越大。」、「每天替家人煮飯的次數變多了,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如果未來這種生活一直持續下去,我真的受不了。」

除了這些不滿和不安的聲音之外,也有人反映:「光是感受到對方的存在,我就覺得自己一直受到監視,簡直喘不過氣來。」也有不少人表示「家人更常吵架了」,由於家人之間各持己見,每個人都要求對方配合自己的要求,因此整個家庭一直處於戰爭狀態。

另一方面,雖然新冠疫情仍在持續當中,但那些樂見在家上班的人卻說:「我開始有時間跟家人好好相處,和家人培養感情。」、「現在不用通勤了,我都拿這些時間來陪伴家人。」、「早上不再那麼忙碌,壓力也減輕了。」、「我開始懂得跟家人一起共度的時間有多重要」。

除此之外,更有人表示:「遠距工作在一夕之間改變了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可見這種新的工作型態,也大幅影響了他們未來對生活方式的選擇。

在家工作的支持派和反對派之間,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大的差別呢?在工作上,讓我們受人肯定的是「結果」。因此比起過程,在過去經驗中一向只重視成果的人,往往更容易把焦點放在結果上,以成果為目標不斷努力,也因成果好壞而患得患失。其中甚至有人會放話說:「只要工作本身做得出成果就好,過程是怎麼樣都無所謂,我會不擇手段取得理想的成果。」

對於這類「結果主義」的人來說,要他們重視「過程」度過每一天並不會帶來喜悅或滿足感,只會覺得痛苦而已。然而,經營一個家庭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跟孩子一起相處很快樂,我也很高興能和妻子一起過生活。我想珍惜跟家人相處的時間,跟家人在一起讓我更有前進的動力。」能這麼想的人,是因為把焦點放在「過程」上,在這段時間當中找到滿足感,因為有辦法「積極正面地感受」和家人一起相處的時間,所以才有辦法感覺到幸福。遠距工作贊成派和反對派在這方面的差異,簡單來說也就是「重視結果」和「重視過程」的差異。然而這小小的差異,卻導致了這兩種人獲得的「幸福感」也天差地遠。

想過得「快樂」,你應該用不會引起摩擦的方法拒絕

建立重視過程的家庭關係,有些人聽了會覺得:「什麼嘛,原來這麼簡單呀。」但當然也有人覺得:「雖然我也懂得這個道理,但實行起來非常困難。」

舉個例子,假如媽媽對孩子說:「沒看到媽媽現在這麼忙嗎?不要再玩遊戲了,快點來幫忙收拾!」假如你是這個孩子,這時你會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如何回答呢?如果選擇默默服從媽媽的命令,那你幫忙的時候心裡一定不太服氣。

那麼,如果要拒絕,你會怎麼拒絕呢?受到母親「命令式」的說話方式刺激,你一定也會用情緒化的方式回話吧。即使媽媽用情緒化的方式跟你說話,你是否也有辦法不受到這種語氣影響,心平氣和地「拒絕」媽媽的要求?

再舉個例子,假如你是在家遠距工作的丈夫,而太太跟你說:「你也稍微照顧一下小孩吧,為什麼小孩每次都丟給我顧啊!」你會怎麼回應呢?

雖然妻子的語氣讓你生氣,但你不想跟她吵架,所以你會忍下來,臭著一張臉照著妻子的話去做嗎?又或者,你會受到妻子的語氣刺激,也用情緒化的方式反擊回去呢?

如果要拒絕,你會怎麼拒絕?你知道該怎麼拒絕,才不會引起爭端嗎?

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重視「自身感受」的「自身中心心理學」

說到這裡,我們先來聊聊另一個話題。透過長年對心理治療的摸索,我建立了獨創的心理學系統,並將它命名為「自身中心心理學」。

自身中心心理學,以「自身中心」和「他人中心」這兩個相異的概念為基礎。這兩者決定性的差別就如同字面所示,一個是以「自己」為中心,一個是以「別人」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自身中心」的生活方式,永遠以「自己」為基準。這裡說的「以自己為基準」,和一般所說的「自私」並不相同,指的是盡可能跟隨著「自己的心情、需求、感受、意志」來生活。

聽到我這樣說,一定有很多人會產生疑問:「這種事情,真的有可能嗎?」其實,這就是重視結果和重視過程的差別而已。想法越偏向「他人中心」的人,越容易產生上述的疑問。

採行「自身中心心理學」的人,不會把「我一定要獲得某項成果」當作目標。這裡說的自身中心,並不像「自私」那樣,不惜傷害別人、奪走別人擁有的東西,也要堅持自己的主張,或是達成自己的目的。而是一種比起結果更重視「過程」,溫柔對待自己、愛護自己的生活方式。

圖為《拒絕吧,沒什麼好怕!》書封,皇冠出版提供
圖為《拒絕吧,沒什麼好怕!》書封,皇冠出版提供
換句話說,「自身中心心理學」的目標是達成這樣的狀態:「不傷害自己,溫柔對待自己,無論自己是什麼模樣,『我都愛著我自己』。」自身中心是,你越珍惜自己,就越能造就更圓融的人際關係,做什麼事情都會更加順利。其實,以「自身中心」的方式生活,即使不去拚死拚活地追求結果,這樣的心態也會保障事情順利發展。因此,實踐了自身中心的思考方式之後,成果自然而然也會隨之而來。

(本文出自《拒絕吧,沒什麼好怕!》,皇冠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新聞

市長千金考試成績倒數卻當上模範生 畢業生致詞時她來頂替她

這時校長走來,在我身邊落座,悠悠地在我耳邊開口:「陳同學,今天預演妳先上去練習。但如果畢業典禮當天,市長有來,就請妳坐在這個位置上,不要上臺,我們會讓市長女兒代表畢業生致詞。」

目睹親人被剝奪生命...創傷該如何復原? 從《鬼滅之刃》找答案

「幸福崩壞時總伴著血的氣味」。《鬼滅之刃》中的每個角色都經歷創傷事件,但每個角色應對創傷的方式都不同。最嚴重的創傷經驗莫過於目睹親人被他人剝奪生命

要出國友人「順便」幫購物?莎莉夫人:只證明對方很隨便

最近很多朋友(包括我)出國旅遊,朋友們出發前,熱情好意地問我:「有沒有什麼東西需要我幫忙帶回來的?」我的回答總是:「謝謝好意!我沒有需要的東西,只要妳玩得開心,就好!」

《黑暗榮耀》復仇的執著印記!六大剖析遭霸凌背後的心碎與覺悟

註:本影評無劇情雷,可放心閱讀。令無數人心疼──那樣不堪的畫面,相信外人永遠難以想像當事人的困境和膽怯,也反映了在校園當中,似乎永遠無法抹去的霸凌歪風

刑案新聞露骨文字頻放送 醫提醒:刺激腦部、引起創傷

香港名媛遇害,情節重大,引發許多國家報導關注,台灣民眾也高度關注。各家媒體每天搶進最新消息,打開手機就是一整排的推播通知...

台灣首位日本認證送行者:號召大家看怎麼死 不如見證怎麼活

許伊妃,是台灣首位日本官方認證的「送行者」,不僅為亡者處理後事,更提倡生前體驗與記憶保存——是什麼樣的機緣,讓她選擇踏入攸關生死的行業?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