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脫身術:在交談充滿能量時結束最好

該撤就撤
在對話中,總會有個時候你覺得聊得差不多了,或者你看到遠處還有一位你想認識的人,這說明優雅退場的時候到了。這時總有些尷尬,把對方就這麼中途撂下,太不夠朋友了,尤其是當這個對話小組只有你們兩人的時候。
其實,與其你費力撐著,讓對方心涼地感覺到你已經身在曹營心在漢,不如主動退出,你需要的只是一些巧妙的措辭,這些措辭能讓對方感覺到你對他的時間的尊重。更何況,商務場合的社交遊戲的規則就是短時間內形成一個聊天群組,再迅速散開,去組成一個新的聊天群組,讓來賓在最短的時間裡認識最多的人。你想退出,根本不用尷尬,說不定對方正等著你退出呢。
還有些情況,是你真的不想和對方聊了,你也需要緊急退出。有一次,對方知道我是做企業培訓的,直接當著幾個人的面問我:「你年收入大概有多少?」我一驚,只好說:「過得去吧。送給各位每人一部iphone,咬咬牙還是拿得出來的。可送不了跑車哦。」
說完,我立刻拔腿撤了,否則他說不定真會要我招供出具體數字。
優雅脫身
怎樣金蟬脫殼?我給你提供五條思路:
思路一,用最誠實的方法。
你可以坦然地說:「很高興認識您,和您聊天真愉快,尤其感謝您介紹的內地保險和香港保險的差別。非常期待我們還有機會見面。」
用這個方法的時候要注意兩點:第一,在說話前,你已經配合了適當的身體語言,暗示談話即將告一段落;第
二,記得要回顧一下你們談過的內容,給這次對話畫上圓滿的句號。
思路二,我要撤了,是我的錯,不是你的錯;而且,我是個潛力股,我願意持續為你增加價值。
告訴對方你必須做什麼,也就是說,不是對方的原因,而是你本來就有的計畫讓你不得不退出。比如:
我來之前下定決心,今天要認識三位前輩,您是第一位。讓我們保持聯繫,我相信在線上知識分享這一塊,我以後能幫上您。
我想看看今天還會不會遇到其他同行?我們加個線上通訊軟體吧,很樂意今後能在任何方面幫到您。
喲,我必須在主席離開之前和他打個招呼。我會把剛剛提到的那篇文章連接發給你。
思路三,兩杯酒法。
美國演員喬治.普林普頓曾透露過他慣用的兩杯酒法。他每次聚會都是手端兩杯酒。當想退出某對話時,他會託詞說需要把這杯酒送過去給他的朋友。
思路四,假裝緊急。
舉幾個例子:你看一眼電話,突然顯露焦急狀:「現在幾點?噢,我需要給孩子的老師打個電話。」
你做出內急的樣子:「不好意思,需要去一下洗手間。是那個方向嗎?」
你一邊伸長脖子,一邊張望廚房:「有點餓呀!我過去拿些食物,你們需要什麼?」
思路五,將他託付給別人。
這是我最喜歡的方法。帶著他朝你的朋友走過去,把他介紹給你的朋友。你要牢記他的名字。在介紹的時候,你要把他的亮點稍加誇張,用些溢美之詞。要介紹,就一定要好好介紹。我有時很怕被別人介紹,因為我發現,真正能抓住我亮點的、能站在一定高度上來介紹我的人很少。有的人不是避重就輕,就是鬼扯。我記得最尷尬的一次,有人把我介紹給他的同事,說:「這位是愫,她是阿萊薩教授的……」他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想如何措辭,然後說「她是阿萊薩教授的隨從」。唉,他不但沒有抓住我最渴望被人關注的部分,還生生地把我變成了一個跟班的。
在將他託付出去的時候,你可以利用以下三種方法:
第一,放大正面情感。
在社交場合這種特殊場景裡,你永遠需要做到放大正面情感。美國人的溝通習慣很適合社交場合,英語這門語言也具備這個特質,我們可以借鑑一下。當年我還在實習的時候,我是公司的總裁助理。那位美國總裁經常把我介紹為:「這是愫,如果你要找我,你先得讓她喜歡你。她棒極了,沒有她的魔法,我的日子就是一團糟。所以,對她好一點哦。」你看,總裁很好地放大了我的優點,並且表達了感情,這就是一次成功的介紹。再比如:
這是某某,人工智慧界的「九○後」新秀。
這是某某,線上英語教育的大紅人。
這是某某,在與自閉症兒童溝通上可有兩下子。
這是某某,慈善醫療領域出名的熱心腸。
第二,抓住他在某兩個領域的特色,將跨界部分誇大。
假如他是一位跨界高手,那麼你在介紹時可以突出他的跨界特色。舉幾個例子:
來,讓我向您隆重介紹一下IT界彈鋼琴最棒的,或者,鋼琴界裡最會寫程式的某某女士。
我很榮幸地向您介紹執行長中最懂家庭教育的,或者,育兒界中職業身分最高的某某先生。
第三,介紹他們需要認識的理由。
如果他與你將要介紹的朋友有某種共同點,那麼你可以放大這種共同點。舉幾個例子:
這是某某,線上英語教育的大紅人。您也是英語專業的吧,同行!
這是某某,在與自閉症兒童溝通上可有兩下子。您正在研究社交,對吧?你們可以好好交流一下。
這是某某,慈善醫療領域出名的熱心腸。我記得您是社區業委會成員,說不定有機會合作。
有了這幾個脫身術,你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走向陌生人,自信地交談,結識越來越多值得結交的朋友。
(本文出自《微交談》,平安文化提供,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