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擔心伴侶出軌:你是專注你的恐懼憂慮,還是關係互動?

小傑因為原生家庭的母親出軌,一直在關係中對伴侶非常沒有安全感,當來到適婚年齡兩人論及婚嫁時,小傑恐懼結婚的感受瞬間爆棚,母親家境富裕工作能力強,處處吃定父親,甚至有段時間父親失業在家,受到母親冷言冷語的對待,讓小傑對於親密相處有巨大陰影,而偏偏小傑的伴侶也是較具主導性的女性,又非常有魅力,準備結婚的當下,小傑又因為疫情面臨職涯的瓶頸,對於穩定經濟非常沒把握。
面對這樣的情感困境,我通常會不斷重複問同一個問題:「你的憂慮,伴侶知道嗎?」「你的想法,伴侶知道嗎?」「你的需求,伴侶知道嗎?」這時候,大多數的案主,都有點茫然或不確定的口吻告訴我:「他應該猜得到吧!」
這代表在關係互動中,彼此並沒有踩在真正相互信任的地基上,彼此也沒有真正感受到安全的連結,「愛」就很容易成為空談,因為,你還沒讓對方認識真正的你,也或者你認真隱藏真正的你的原因,是你認為沒有人知道你如此龐大的憂慮後,還能依舊愛著你。
因為缺乏透明相互交流的地基,你腦海就會充滿各種不信任、不安全的想像,你也必須一個人消化那份摸不著邊際的憂慮,而容易成為驚弓之鳥,到處捕風捉影。
例如:你對自己賺錢的能力沒自信,當對方很開心跟你分享他今天投資股票賺了一兩萬元的時候,你就覺得對方在嘲笑你而生起悶氣。所以,你們沒有連結分享,更沒有親密,你對他是猜疑、嫉妒,甚至害怕他覺得你能力差而不要你。
首先:你可以開始問自己以下的問題:
你通常:專注你的恐懼憂慮,還是專注關係互動?
如果你一直害怕對方不愛你,那你還有能力專注在你們彼此的交流連結嗎?你憂慮著對方若知道你的缺點就不再覺得你吸引人,卻不知道當對方都無法靠近你、無法快樂的交流時,關係只會越形疏遠,造就真正的分離。
因此,當開始憂慮,請練習用心專注在每一刻當下的互動,你可以思考的方式反而是,「我們怎麼做,這段關係會更幸福、充實、滿意」,轉換思考方式,你就能轉換行動方向。
在小傑的故事中,他看見父親的被動、無力、抱怨與沮喪,從沒真正思考其實自己是造就關係相處越益疲乏的關鍵角色。
親愛的,專注在提升關係安全感、相處品質、彼此幸福感、滿足需求的範疇,你就在餵養一段幸福的關係。專注在憂慮還沒發生的災難情況,你就在餵養一段悲情的關係。
(本文出自愛心理《當你一直很擔心伴侶出軌:你通常是專注你的恐懼憂慮,還是專注關係互動?》,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