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負能量的人, 除了躲,其實你可以……

在職場上或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充滿負能量的人。他們可能是愛抱怨的親人、厭世的朋友,抑或是脾氣暴躁的主管、言語刻薄的同事等。敬而遠之固然是有效的策略,可以大大地減少被他們的負能量掃到的機會,但在現實中,我們與對方往往有著親情、友誼、同事、上下屬等關係上的牽絆,不太可能永遠不接觸、不面對。
你被負能量干擾了嗎?
當然,用什麼方式跟這些負能量的人相處和互動,完全是你的選擇。只是,他們散發的負能量雖然無色無形,也不會立刻要你的命,卻可能會擾亂你的情緒、感受及行為表現,以至於演變成你的壓力。當你出現以下7個跡象時,代表這些人的負能量已經擴散到你的生活當中,對你的身心和人際關係產生傷害。
一、經常談論對方:
你開始跟身邊的人抱怨那位冷酷無情的老闆,或者數落某位自私自利的親戚,即使在一個與他們毫不相干的場合,你都能想到他們、討論他們。他們成為你的頭號話題人物,大篇幅地佔據你的談話內容之外,還耗掉你的精力。
二、開始情緒失控:
這些負能量的人可以輕易地攪亂你的心情,引爆你的負面情緒。你因為他們而變得容易激動、情緒緊繃,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
三、自我感覺變差:
由於對方習慣性、持續性地羞辱你、貶低你,你開始懷疑自己、失去自信,認為自己的確就像那些人所說的一樣糟糕、差勁、沒有用。
四、畏懼跟對方共處:
不論是在親友相聚或者在公司開會的場合,負能量的人讓你無法好好投入當下,消耗你的心力又浪費你的時間,以致於你一想到要跟他們接觸,就覺得頭皮發麻,甚至設法逃避任何共處的機會。
五、甘願被同化:
當你出現「既然沒辦法對抗,不如就認同吧」的念頭時,你的言行可能開始悖離自己原有的價值觀。這是一個人非常無助時的選擇,卻會讓你付出失去自我的代價,讓自己更加混亂。
六、使用不健康的紓壓方法:
為了紓解對方帶給你的壓力或不舒服的感受,你用大吃大喝或依賴酒精的方式,讓自己暫時感覺好過一點。然而,長久下來,受害的人還是你。
七、殃及你的人際關係:
例如你被負能量的人搞得心情很差,於是看任何人都不順眼,覺得別人都是來找碴的,或者也把不好的情緒轉嫁到身邊的家人、朋友身上。
劃清你和負能量人的情緒界限
面對負能量四射的人,我們或許不是每一次都能選擇迴避或切斷關係,卻可以建立情緒上的界限,以維護自己的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情緒界限」的概念是,一個人與外界互動時的情緒反應都是自己的選擇,所以,我為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責,但不必為對方的情緒和行為負責。
「情緒界限」讓我們在情緒上與負能量的人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給了我們一個自我維護的範圍。比方說,老闆因為不滿你的業績,對你大發脾氣,用貶低的字眼指責和批評你。你可以為業績不佳這個客觀事實負責,去釐清老闆的期待,尋求改進之道。但老闆選擇以憤怒和人身攻擊的方式表達他的期待,則是他個人的問題,不是你的責任,更不必跟著他一起攻擊自己。
同樣地,當你身邊那些負能量的人對你造成壓力或干擾時,你得尊重自己的感受,不去無限上綱地承擔他們所有的怨念、憎怒及不快樂,不跟他們的情緒同步起舞,不為他們「過多」或「過當」的情緒和言行感到歉疚。
當我們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情緒界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責任到哪裡,以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是什麼時,會更有能力做出自己想要的選擇,也可以不再成為負能量之下的受害者。
(本文出自看見心理《碰到負能量的人,除了躲,其實你可以……》,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