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影/自付醫材上限 醫界憂劣幣逐良幣 蔡壁如:8成仍原廠

衛福部健保署針對「健保部分給付、民眾部分負擔」的醫療器材,祭出管理新規定,匡列8大類共352項醫療器材訂出價格天花板,未來民眾若使用「差額給付」類別醫材,收費將有上限,政策原定8月上路,卻引發醫界極大反彈。曾任台大醫院加護病房護理師、葉克膜小組組長的民眾黨立委蔡壁如則認為,政策從2018年就已經陸續召開會議討論,並非一時政策,呼籲衛福部,應該要勇敢為政策辯護,非聽到抗議聲浪就踩煞車。
醫師吳佳憬就提到,政策一旦施行上路,很多超過天花板價的較好醫材,最後可能撤出台灣市場,民眾想用也用不到,反而讓原先價位低或品質較差的廠商,可因此擴大占有率、獲利增加。醫師更擔心,現今公布雖僅8大類352項醫材,難保政策上路後,會增加更多品項,對此蔡壁如反駁,目前被納入的醫材有8成都是來自原廠,所以並不會發生有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況。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