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健保新制趕走好醫材? 滕西華建議每年檢討、適時調整

衛福部健保署匡列八大類352項自付差額醫材負擔上限值,引爆各界反對聲浪,連蔡英文總統今早都要求研商,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自付差額上限是正確的事,醫療產品漫天喊價,失去促進人民健康初衷,但上限價可調整,甚至建議每年檢討,依市場實況調高。
世界衛生組織去年點出,患者無力負擔過度昂貴醫材、藥品議題,穩定醫藥品價格是各國首要任務。滕西華表示,健保自付差額醫材未設上限,造成同品牌醫材在各醫院價格不一,甚至淪為變相全自費在賣,國內醫療科技評估發展準確,設立上限勢在必行,病人才不怕價格哄抬。
自付差額上限價格有固定公式,已納健保眼科醫材上限為醫學中心及公立醫院採購價中位數,除以浮動點值、其他醫材以醫學中心及公立醫院國內採購價中位數加兩成管理費,做為天花板上限;未來申請加入健保自付差額醫材,以市場全自費價格計算,扣除健保支付金額得出上限。
滕西華進一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為例,據說國標舞女王劉真病逝前曾想接受這項手術,該術式全自費醫材今年申請納入差額醫材,以國內價格中位數109萬元計算,由健保支付3成,剩餘76萬元即為自付差額上限。換句話說,即使有了上限,但廠商所得仍等於市場全自費價格。
因此,滕西華認為,價格天花板未必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或使未來國際大廠在推出新產品,降低進入台灣市場的意願;據她觀察,進入健保相當於得到國家認證,尤其醫材黃金市場僅有上市前五年,廠商勢必會爭取加入,將產品售量拉到最高。
滕西華說,此次爭議就是一個資訊各自表述,各界對新制未能完全理解一事,健保署責無旁貸。認同上限價格訂的合理與否及品項功能或效能分組是否公平執得再次討論,強調設置自付差額上限是對的事,「如果一個完全執政的政黨,連一件對的事都堅持不下去就是沒有能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