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敗選檢討不見蔡英文 抗中保台失靈怪俄烏

民進黨二○二二年大選檢討報告昨天出爐,代理黨主席陳其邁(左起)、檢討小組召集人鄭文燦、代理秘書長林鶴明及副秘書長林飛帆出席中常會後記者會。記者季相儒/攝影
民進黨二○二二年大選檢討報告昨天出爐,代理黨主席陳其邁(左起)、檢討小組召集人鄭文燦、代理秘書長林鶴明及副秘書長林飛帆出席中常會後記者會。記者季相儒/攝影

民進黨二○二二年大選檢討報告昨天出爐,檢討小組召集人鄭文燦表示,民進黨在青年與中間選票的流失,是這次地方選舉挫敗的主要原因。報告羅列疫情、通膨、論文案、黑金、抗中保台失靈等敗選原因,會在迎戰二○二四年總統及立委選舉前,記取教訓、做出改變。

論文案 未設下停損點

鄭文燦還提及,民進黨面對論文案,除了未能及時止血、設下停損點,應處方式也使外界加深對黨處理態度的不滿,最後造成候選人退選、陣前換將,影響年輕族群對於民進黨的信任,進而影響其他縣市選情。受疫情影響,整體提名作業到八月中才完成,提名時程太晚也影響候選人整體選舉工作。

鄭文燦昨天在民進黨中常會提出「二○二二年九合一大選暨修憲複決公投檢討報告」。完整檢討報告共一萬零五百四十九字,摘要版有三八四三字,列出卅多個議題面向檢討,但是未將前黨主席蔡英文納入檢討範圍。

蔡責任 鄭文燦沒回答

被問到報告沒出現蔡英文,黨主席究竟要負什麼責任?鄭文燦未回答,只表示論文事件延燒了一個月,造成大家對於民進黨許多負面標籤,包括誠信及民進黨在這些基本問題上,對於台大和學術是否有不同意見,「檢討報告已經把這部分都標示得很清楚」。

民進黨前副秘書長、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表示,從暌違七四五天總統府記者會,蔡總統對林智堅論文門大打太極拳就看得出來,她根本無意檢討,更別說道歉了,民進黨真能寫出像樣的敗選檢討報告才怪。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林家興表示,民進黨敗選至今,內閣竟然仍未改組、閣揆仍未下台,令人感受不到執政黨反省的決心。

針對敗選原因,鄭文燦指出,在疫情面向上,內需型中小企業、觀光旅宿業、一般商家受疫情與物價的衝擊尤其最深,政府透過紓困振興方案,在前兩年雖發揮相當作用,但第三年的補助金額及適用對象是否忽略最基層產業、商家需求及民眾感受,可能成為紓困振興成效未能彰顯的主因。

鄭文燦表示,購買國外疫苗、國產疫苗、疫苗分配等議題也成為在野黨抨擊重點,無形中讓民眾結合生活經驗,從疫苗攻防的混亂情況獲得較多對民進黨不利的訊息,進而影響選戰。

抗中保台牌 成了恐懼牌

烏俄戰爭議題上,鄭文燦指出,台灣民眾對國防安全關注度提高,也引發兵役役期是否改變的熱烈討論,難免會讓在野黨順著「抗中保台」口號負面操作,製造「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恐懼牌;且烏俄戰爭造成國際通膨,多項民生知名品牌調漲,影響到人民生活感受,「很明顯地,總體經濟的數據表現過於冰冷,人民實質分配所得的影響才是實際感受」。

重大黑金案 未及時處理

另外,選戰過程中,黑金議題扭曲了民眾對民進黨「清廉、勤政、愛鄉土」的政黨形象,因為未能及時有效說明、清楚處理重大治安及黑金事件,造成執政不力、黑白模糊、執政特權疑慮,諸如八十八槍槍擊案等,影響民眾對於民進黨執政的信任度,也衝擊選情。

民進黨 鄭文燦 疫情 蔡英文 抗中保台 紓困振興 林智堅 游盈隆 兵役

延伸閱讀

民進黨敗選檢討報告出爐 黑金、論文案、抗中失靈入列

影/民進黨敗選檢討出爐 鄭文燦:論文案沒有及時止血

張善政人才延攬困難 藍營議員爆料原因:前任補齊

不只高虹安! 張善政也撤告鄭文燦、鄭運鵬 律師證實回應了

相關新聞

民進黨敗選檢討不見蔡英文 抗中保台失靈怪俄烏

民進黨二○二二年大選檢討報告昨天出爐,檢討小組召集人鄭文燦表示,民進黨在青年與中間選票的流失,是這次地方選舉挫敗的主要原...

冷眼集/不敢提蔡蘇 綠敗選檢討報告自縛手腳

九合一選舉慘敗一個月後,民進黨檢討報告昨天出爐,內容卻欲言又止。雖點出黑金問題嚴重,卻不見黨內哪些人是其中代表;列出論文...

離民意太遠 民進黨敗選檢討報告黨悶燒

民進黨敗選檢討報告反被黨內檢討,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說,民進黨檢討報告未觸及關鍵的蔡英文總統,和民意落差實在太巨大了;台北...

林濁水:民進黨檢討報告未提關鍵者 和民意落差太大了

民進黨昨天公布敗選檢討報告,提到原因除了黑金、治安問題外,還有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的論文案未能及時止血。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

選後檢討 蔡總統:黨務政務 我都負責

民進黨九合一慘敗至今一個多月,是否內閣改組受外界矚目。蔡英文總統昨天表示,關於內閣布局,她的答案跟前幾天一樣,「有定案就...

綠委賴瑞隆:賴清德是今黨內最有共識且合適的總統人選

民進黨一月十五日辦理黨主席補選,副總統賴清德同額競選,未來代表民進黨出戰2024總統大選呼聲高。綠委賴瑞隆今指,賴清德是...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