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誰的鐵路節?從清國到民國的鐵道史「正統生日」問題

鍾沛君爆料文藏1細節 眼尖鄉民曝「有證據」:坐等畫面流出

滷味界LV!白冰冰、美鳳姐曾是座上賓!台北近50年滷味名店月底熄燈

不到3年300萬人背棄蔡英文 呂秀蓮:慎防執政土石流迎面而來

前副總統呂秀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副總統呂秀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在2022年九合一大選慘敗,拿下創黨以來最差成績,總統蔡英文也辭去黨主席一職。對此,前副總統呂秀蓮今(7)日在臉書上發文,直言「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民進黨必須盡速有效危機處理,慎防執政的土石流迎面而來」。

呂秀蓮今日在臉書上發文,她提到這次九合一選舉,執政的民進黨由3都4縣變成2都3縣,執政版圖侷限在濁水溪以南,人口只佔全國6都16縣市的4分之1。她透露有些親綠朋友認為2018年民進黨在地方選輸國民黨,但2020年蔡英文卻贏得817萬票而自我安慰,認為不影響2024年,「但別忘了2019年香港反中運動促成台灣人『抗中保台』意識,尤其年輕選民的政治覺醒;更別忘了歷年來台灣選舉的政黨輪替有其『軌跡』」。

呂秀蓮指出在總統大選勝利的政黨,往往在隨後的地方選舉敗選,稱作「鐘擺效應」,第一任執政時還不致影響連任,但若是第二任,往往預告政黨可能會流失。2005年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從9縣市掉到6縣市,不久後由國務機要費衍生的紅衫軍事件就讓民進黨失去政權;2008到2016年馬英九執政,也因2014年縣市長選輸而讓蔡英文當選2016年總統。

「所謂木腐而蟲生,3年前817萬人投給蔡英文,為何短短3年不到,就有300多萬人背棄呢?」呂秀蓮認為民進黨若不深切反省並且改過自新,老是用「世代交替」將責任推給前輩,或仍然派系算計,只會讓人民更加嫌惡。呂秀蓮坦言敗選以來,蔡英文只辭掉黨主席卻慰留行政院長,只「致意」卻從未「道歉」,而且仍在幕後操控人事安排,「鄭文燦與蔡適應兩位小英當紅的男孩因論文抄襲而紛紛中箭,恐怕只是執政土石流的前兆而已,選後一周雖召開高層敗選檢討,但予人不痛不癢,不疾不徐的感覺」。

呂秀蓮表示她基於「愛之深,責之切」的初衷,發表民進黨為何敗選4大主因,分別是「黨紀崩壞、黨德淪喪、執政傲慢又失能、陷台灣於戰爭邊緣」,但親綠人士及民進黨黨政要員則置若罔聞,只拚命找「戰犯」或避重就輕搪塞了事。反倒是理應不介入內政的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正式召開記者會,公開表示「美國會與任何台灣民選代表合作,不論哪個政黨當選」,明知這次只是地方公職選舉,孫曉雅這話是否「超前」示好?

呂秀蓮談到「公投綁大選」是民進黨的核心主張,去年被立法院脫鈎,然而這次為了爭取年輕選票,卻又利用選舉推出降低投票年齡的修憲公投案,「如此出爾反爾,別以為選民都得了失憶症」。此外,她說「維護治安,保障人權」更是民進黨的使命,反對黑金政治尤其是神主牌,但包括台南88槍擊案、詐騙集團豬仔事件,蔡英文和蘇貞昌不聞不問,「人民看在眼裡,恨在心裡」。

在貼文的最後,呂秀蓮寫道「別忘了陳水扁和馬英九前兩任總統執政最後一年的難堪處境,幾乎走到哪裡,人民反對到哪裡。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民進黨必須盡速有效危機處理,慎防執政的土石流迎面而來」。

民進黨 蔡英文 呂秀蓮 2022大選

延伸閱讀

台北市長選後檢討 高嘉瑜點出陳時中敗因

蔡英文總統留任蘇貞昌 王世堅諷:很感慨 請神容易送神難

「一直弄黑道我們可能會開槍」王鴻薇接恐嚇電話急報警

海報主視覺抄襲歐巴馬?吳怡農:都是選舉常見訴求

相關新聞

民進黨敗選檢討不見蔡英文 抗中保台失靈怪俄烏

民進黨二○二二年大選檢討報告昨天出爐,檢討小組召集人鄭文燦表示,民進黨在青年與中間選票的流失,是這次地方選舉挫敗的主要原...

王美惠另名大將跟進!民進黨甫當選議員黃敏修一早宣布退黨

民進黨在嘉義市長選舉慘敗,中常委陳茂松指控黨籍立委王美惠的服務處主任徐文志支持國民黨黃敏惠,徐文志先前回應沒有阻礙輔選團...

續任閣揆穩了?蘇貞昌:檢討選舉結果帶團隊繼續努力

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慘敗後,黨內檢討聲浪不斷,行政院長蘇貞昌率領的行政團隊,屢次被點名應順應民意,內閣大幅度改組。蘇貞昌今...

周玉蔻批他敗選兩手一攤就跑人 陳時中1句話回應

資深媒體人周玉蔻選前力挺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3天前在節目「新聞放鞭炮」中批評陳時中,認為他應要出來講清楚、針對敗選好好...

賴清德選黨魁 蘇貞昌提醒:有利有弊要深思

副總統賴清德前天宣布參選民進黨主席,行政院長蘇貞昌昨說,他曾在賴宣布參選前,善意提醒,「有利有弊要深思」;遭民進黨台北市...

賴清德參選民進黨主席…蔡總統祝福 林佳龍相挺

副總統賴清德昨天透過臉書宣布,經過向黨內民主先進、同志進一步徵詢,並獲得支持後,昨已向蔡英文總統報告,決定參選民進黨主席...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