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足賽╱決戰「沙」場 450億元打造球場沙城

舉行世界盃足球賽決賽的盧塞爾體育場,是卡達精心在沙漠中打造出來的。(路透)
舉行世界盃足球賽決賽的盧塞爾體育場,是卡達精心在沙漠中打造出來的。(路透)

卡達世界盃18日決賽場館盧塞爾體育場(Lusail Stadium)金碧輝煌又巨大,位在卡達盧塞爾市(Lusail)正中心;但20年前,位在首都杜哈(Doha)以北12哩處的盧塞爾,根本只是一片黃沙,如今,這座造價450億元的未來城市,有摩天大樓、大學、林蔭大道和豪華遊艇碼頭,和美國拉斯維加斯一樣燈火通明。

參與盧塞爾城市初步設計的城市建築規劃師詹尼特 (Brian Jennett) 回憶道,「當時那裡什麼都沒有,只有一條泥土路。規劃起草時,不是人人都有信心它會成為今日的模樣。」「它更像是一張空白畫布,」詹尼特說:「這顯然不是城市建造的正常作法。」

盧塞爾體育場和盧塞爾塔建在一片黃沙當中。(路透)
盧塞爾體育場和盧塞爾塔建在一片黃沙當中。(路透)

卡達以無比決心,讓盧塞爾不僅「從無到有」,而且幾乎「應有盡有」。卡達的2030年願景是實現經濟多元化並扮演全球要角,在一開始的城市規劃裡,盧塞爾原本是要成為旅遊中心;但當卡達贏得世界盃主辦權時,需要一座可容納8萬9000個座位的體育場,這座未來城市被賦予了全新意義;盧塞爾也成為卡達赤裸野心、快速現代化和揮霍無度的象徵。

「基本上,我們是從頭開始建造一座城市,」盧塞爾市總體規劃經理艾沙克 (Abdulrahman Al-Ishaq) 說。卡達一次次證明,它毫不懼怕在倉促間做出昂貴且劇烈的轉變。而在成功舉辦世界盃之後,盧塞爾已成為卡達下一步要達成目標的標竿。

卡達顯然有能力在15年的時間內,於沙漠中從無到有建造出一座城市,並在世足賽期間運營自如。它對盧塞爾的野心並不止於此。卡達準備舉辦2023年亞足協亞洲盃 (AFC Asian Cup),已計劃在盧塞爾舉辦下個賽季的亞足聯冠軍聯賽(AFC Champions League),一級方程式賽車(Formula One Grand Prix)也將在當地舉行。還有傳言,卡達正為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做準備。

卡達擁有世界第三大天然氣儲量,領先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花錢蓋出盧塞爾幾乎是九牛一毛,但人力成本是整個興建項目的最大汙點。人權組織估計,在與世界盃和卡達巨大建築熱潮相關的建築項目中,有數百甚至數千名主要來自南亞的移民工人死亡,卡達則聲稱死亡人數為37人。

「無論是否應該慶祝,這都是一項巨大的人類努力成果,」詹尼特說:「30年前不可能做到;但科技化和全球化發展,讓原本不可能的變成可能。這樣的技術成就,其實好比太空競賽。」

世足彩蛋 卡達世足

相關新聞

世足賽/多一顆星貴850元 阿根廷球衣漲價球迷怨仍只好買單

卡達世足落幕,阿根廷光榮拿下冠軍,抱回大力神盃,讓國家隊球衣加上第三顆星星,不過,國際間最新推出新版球衣也因此上漲到約台幣4000元,引發球迷討論。 阿根廷在1978年、1986年奪下世界盃冠軍

世足賽/阿根廷世足奪冠歸國 球迷漏夜排隊一睹英雄風采

成千上萬的熱情球迷漏夜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伊塞薩機場(Ezeiza Airport)排隊,等著一睹奪下2022卡達世界盃足...

世足賽/梅西延長賽「進球無效」? 外媒爆:阿根廷違規了

2022卡達世界盃足球賽冠軍戰全球矚目,最後由梅西率領的阿根廷擊敗法國舉起大力金盃。但卻有外媒爆出梅西在延長賽時踢進的超前分因有球員「違反規則」,應被視為無效進球。

世足賽/法國球迷控阿根廷進球不算 光頭裁判回擊:不要雙標

卡達世界盃足球賽已經落幕,法國衛冕失利後,仍不斷批評裁判的判決,認為阿根廷第3顆進球違規,對此波蘭「光頭裁判」馬西尼亞克(Szymon Marciniak)終於打破沉默,認為如果該比照辦理,法國第3顆

世足賽/堅持30年的夢想!梅西感性長文回首崎嶇奪冠路

卡達世足落幕,35歲的梅西(Lionel Messi)率領阿根廷奪下冠軍,在退休前拼上最後一塊成就拼圖,稍早梅西也在個人Instagram上發表感性長文,感嘆終於完成30年來的夢想,並且由衷的感謝大家

世足賽/「剩姆怨!」法國姆巴佩IG最新發文:我們會回來的

姆巴佩(Kylian Mbappe)奪下本屆世足賽金靴獎,卻是一臉難過,令人難捨。法國決賽對上阿根廷,激戰至延長賽120分鐘不分勝負,最終才在PK大戰落敗,屢屢把法國從死亡邊緣解救回來的姆巴佩,盡了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