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拋「台灣機會說」 學者:客觀環境是台灣不得不選邊

蔡英文總統今發表就任演說,點出美中貿易戰到疫情衝擊全球,為台灣帶來機會,未來要在「五加二」產業創新基礎上,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不過有學者認為,蔡英文的論述有脈絡可循不太意外,且蔡沒有說清楚的是,其實在客觀環境上是台灣不得不選邊站,最明顯例子就是台積電赴美設廠。
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說,蔡這次談話有幾個特色,如資安、人工智慧、5G、生物醫療都是軟體帶路,也就是「軟大於硬」,談話很軟體導向,也符合台灣現在方向,不過這六大核心產業都是五加二產業的延伸,像是亞洲矽谷物聯網,機械部分與物聯網、生技、國防、綠能,思維沒有太多改變、延續過去方向,只是闡述怎樣更加落實。
邱俊榮認為,台灣產業過去是哪裡有賺頭哪裡去,主要是價格導向;現在蔡英文說法,則是具體指明有限資源要放在哪幾個方向,確實有助於產業升級跟附加價值提升,基本上是價值導向。
但邱俊榮也點出蔡英文沒有說的事,就是客觀環境部分,台灣發展不得不選邊站,像是台積電半導體就是很明顯的例子,主觀環境則是蔡政府希望擺脫對中國的高程度依賴;要達到這樣的目標,總要準備新的東西跟世界接軌,跟舊世界有所區隔,目前六大方向確實是西方世界看來很欠缺,也是台灣有優勢的發展方向,但這六大有過去的脈絡可循,也沒有太意外的說法。
國民黨立委曾銘宗則認為,後疫情時代,各國都在建立自己的供應鏈,贊成蔡英文迎合大方向,但實際上難度很高,因國際產業分工是市場機制決定,政府能著墨的空間不大,像是蔡政府過去4年企圖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如今對中國與香港的出口還是有4成左右,努力拓展新南向市場,但對新南向的出口部分依然難拉抬。
曾銘宗表示,我國至今對於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以及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仍受挫,究竟未來蔡政府能端出什麼具體作法,還有待觀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