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變種病毒」快速蔓延 疫苗效力恐減弱

根據最新公布的兩項研究,紐約市去年11月就出現「B.1.526」變種新冠病毒,傳染率可能更高、恐減弱疫苗效力;不過紐約市衛生局長25日回應表示,沒有證據顯示該變種病毒造成新冠確診率增加,也沒有證據顯示該病毒集中出現在城市某些地區。
據紐約時報報導,加州理工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分別進行的兩項研究,都發現了該新變種病毒,根據兩項分別於23日和25日在網路公布的結果顯示,「B.1.526」變種病毒去年11月已在紐約市出現。
根據加州理工學院研究,該變種病毒有兩種基因突變,一種為「E484K」,也出現在南非和巴西新冠病例體中,會使現有的疫苗效力減弱;另一種為「S477N」,則會優化新冠病毒綁定人類細胞的過程,進而增加傳染率。
至2月中旬,科學家們共享的新冠病毒數據庫中,已有27%的病毒基因序列是「B.1.526」變種病毒。
哥大研究團隊對醫療中心的1142名確診者進行研究,發現其中12%被含有「E484K」基因的「B.1.526」變種病毒感染,被感染者的平均年齡比感染一般新冠病毒者年長六歲,且更可能需要住院治療。
該研究的共同發起人、華裔愛滋病專家何大一(David Ho)說,變種病毒感染者,多集中分布在哥大醫療中心所在的華盛頓高地(Washinton Heights)和英伍德(Inwood),也有部分病例分散出現在皇后區、威徹斯特(Westchester)、曼哈頓下城和布魯克林,「可以說分布得很廣。」
另外,哥大團隊還發現兩例巴西變種病毒感染者和一例南非變種病毒感染者,都是紐約市首現。
紐約市衛生局長喬克西(Dave Chokshi)25日表示,目前尚無證據顯示「B.1.526」變種病毒對全市的新冠確診率產生影響,紐約市新增確診人數持續降低,目前也沒有該變種病毒在紐約某些社區集中出現的跡象。
市長辦公室公共衛生資深顧問法瑪(Jay Varma)說,並非所有變種病毒都需要擔心,「之所以稱為變種病毒,只是因為個別序列改變;但有些變種病毒產生基因突變,並有足夠的數據證明會影響傳染率、致死率及干擾免疫,這就要提高警覺。」
法瑪說,根據目前的兩份報告,知道有這個變種病毒存在,需要密切追蹤,但還不會引發公共衛生擔憂,仍需要更多數據和研究再做判斷。
他說,紐約市當前的關注重點仍是「B.1.1.7」英國變種病毒;2月第二周數據顯示,感染該病毒患者占總數的6.2%。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