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CDC警告 進口冷凍食品恐傳播新冠病毒

大陸近期再度傳出疑似遭進口冷凍食品外包裝上新冠病毒感染的確診病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地區遭汙染的物品,是可以透過冷鏈運輸將病毒帶到非疫區,引起接觸傳播,引爆新的疫情。
11月7日,天津市濱海新區接獲山東省德州市通報,經天津從境外進口的冷凍食品外包裝驗出新冠病毒。隨後,天津就傳出1名裝卸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11月9日,天津新增1名無症狀感染患者,為貨車司機,曾到該確診病例工作的冷凍庫拉貨。
今年6月以來,中國大陸至少已有10餘個省份在冷鏈凍品中檢出新冠病毒。
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刊登的專訪中,吳尊友指出,與寄生蟲和細菌等病原微生物不同,病毒在低溫環境比如攝氏零下十幾度下,並不會被凍死。一般來說,溫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時間越長。冷鏈造就的低溫環境,就提供病毒一個很好的存活空間。
吳尊友指出,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冷凍的海產品或肉食品,可能會將疫情國家的病毒傳入中國。他表示,冷鏈引起大陸有關部門注意,首先是北京新發地市場疫情。
通過分析新發地市場新冠疫情發現,病例主要集中在水產品經營區域,且這一區域環境受到新冠病毒汙染最嚴重。
回顧今年初武漢早期疫情,華南海鮮市場的病人主要也集中在冷凍海產品區域。一些線索都指向冷鏈運輸進口的海產品,可能就是疫情源頭。
吳尊友說,順著這條線追查,果真發現多個國家輸入的海產品受到新冠病毒汙染。隨後,大陸多個城市海關對進口冷凍海產品或肉食品檢測,都曾發現新冠病毒。
為此,大陸國務院已於11月9日發布「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吳尊友指出,這是一份重要的政策性文件,國家必須將由進口冷鏈食品汙染可能引發的新冠疫情納入常態化管理。
吳尊友並提出做好冷鏈環節疫情防控的三大重點:
一、對進口產品及外包裝進行抽樣檢測,以便及時發現汙染的食品;
二、對冷鏈經營產業的工作環境,包括運輸車輛、儲存的冷凍庫等,定期進行環境採樣,檢測汙染情況;
三、對冷鏈從業人員,要開展不少於每周一次的核酸篩查,以便及時發現處於早期的感染者,及時發現疫情,及時撲滅疫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