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發地疫情 病毒源頭極可能是冷鏈進口食品

北京在6月時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反彈,是以新發地市場為中心的聚集性疫,共計有335宗確診病例。大陸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新冠病毒源頭極有可能是境外疫情高發區的冷鏈進口食品。
一份由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聯合在「國家科學評論」上發表的研究報告做這上述推論。
研究指出,沒有發現獨立於新發地市場的早期傳播鏈或獨立傳播鏈,提示新發地市場是疫情爆發的單一源頭。結合新發地市場流行病學調查,初步確定綜合交易大廳地下一層(牛羊肉大廳)水產區S14號攤位可能是感染的源頭。S14號攤位的7名工作人員均為確診病例,並且症狀出現時間相對較早。
此外,根據流行病學模型推斷的疫情開始時間範圍內,共有5名顧客對病毒抗體檢測呈陽性,他們都有到訪過S14號攤位。5名顧客及其密切接觸者在過去14天內,都未到訪過中高風險區域或接觸來自中高風險區域的人員。
研究也發現,從病例和環境樣本獲得病毒基因組序列分析表明,病毒序列具有明顯的突變特徵,與中國大陸之前所發現的本土及輸入病例均不相同。另一方面,進行測序的110個病例和環境樣本病毒基因組序列,分析發現均具有8個特徵性突變位點,其中7個突變位點的病毒主要存在於歐洲。
研究指出,S14號攤位的工作人員未接觸過疑似或確診新冠病毒感染者,並且5月至6月初期北京沒有報告新增感染病例。進一步調查顯示,S14號攤位售賣的物品中,冰鮮鮭魚是唯一來自境外的商品,攤主曾於5月30日從某供應商處採買過從有新冠肺炎疫情國家進口、包裝完整的鮭魚,在市場內切割處理後零售。
研究人員對新發地市場內所有鮭魚供應商的冷庫進行採樣檢測,發現上述供應商有5份魚體拭子樣本呈陽性,其中1份未開封魚體拭子樣本中,測序獲得的病毒基因組序列與本次疫情中人和環境樣本中的病毒高度同源。
研究認為,雖然未能從魚體上分離獲得活性病毒,尚無法證明魚體上的病毒的活力。但是將高質量病毒基因組序列特徵分析與流行病學調查結合,提示來自境外疫情高發區的冷鏈進口食品,極有可能就是新發地市場聚集性疫情病毒源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