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鳳凰電視台主持人與秦剛爆婚外情 英媒:去年在美代孕生子

專題/雲端尋戰友!數位原生世代社群化學習 「線上讀書會」沒達標還會被踢出去…?

遭人身威脅!「好油」版主打破沉默「不應該這樣被擊倒」 清晨刪文

新冠輕症 3月20日起防疫險不理賠

3月20日起COVID19輕症者改為「0+n」自主健康管理,免通報也免隔離,屆時也不能再請領勞保傷病給付。圖/本報資料照片
3月20日起COVID19輕症者改為「0+n」自主健康管理,免通報也免隔離,屆時也不能再請領勞保傷病給付。圖/本報資料照片

國內本土新冠確診個案連兩日低於萬例,預估周末病例數也不會破萬。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說,本月廿日起輕症免隔離新制上路,未來僅有中重症病例需通報,因此新冠輕症已不再歸類為法定傳染病。產險公會昨定調,廿日起若經診斷屬輕症者,因不屬法定傳染病,保險公司依約不予理賠;產險業者則說,防疫險衝擊可畫下句點。

昨公布本土病例新增八九一三例,境外移入一八五例,死亡五十四例。羅一鈞說,新制上路後,確診者為中重症個案才是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通報對象,包括新冠檢驗陽性,且出現肺炎需氧氣治療、或其他新冠相關併發症,因而住院、在急診待床或死亡。為讓新舊制轉換期間確診病例完成通報,規畫七天緩衝期。

不過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陳宜君憂心,未來改為中重症個案通報,對醫院是「矛盾的決定」,院內許多身體虛弱患者,在沒有主動檢測確診者,嚴格感染管制下,病患不小心染疫,病況可能急轉直下,「確診責任算誰的?」

陳宜君觀察,醫院目前仍有探病管制,但部分民眾未遵守規定,出現多人探病、病室內脫口罩狀況,不僅增加傳染風險,還會引起糾紛。呼籲民眾仍應維持良好衛生習慣。

產險公會理賠小組表示,依照防疫險契約條款,經醫師確診罹患「法定傳染病」者,保險公司依約給付確診保險金。但因應新冠確診定義調整,因此自廿日起,輕症者,保險公司依約不予理賠。

業者指出,在保障期間內,已通報的中、重症確診者,或確診其他依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規定的傳染病還是會理賠,像是猴痘,目前已至少兩家產險有因猴痘出險的案件。此外,部分疫苗險理賠項目中,有提供確診法定傳染病的補償金,也比照防疫險,廿日後輕症者不理賠。

金管會保險局統計,今年前二月防疫雙險(防疫險與疫苗險)理賠金額達四一七億元,若加計去年的二一一六億元,近兩年產險業光防疫險就賠付二五三三億元。產險業者指出,防疫險為一年期保單,大部分民眾的防疫險保單會在三、四月陸續到期,「該賠的都已經賠了」。

台灣人壽子公司中信產深受防疫險所苦,台灣人壽資深副總葉栢宏昨在中信金法說會表示,輕症不列為法定傳染病,整體對防疫險的衝擊,在三月廿日可說是畫下句點。

新冠肺炎 COVID-19 疫苗 傳染病 確診 羅一鈞

延伸閱讀

本周流感增6重症2死 長者症狀不明顯...出現3警訊儘速送醫

再添一例猴痘本土個案 首波疫苗接種在六都

疫情穩定 校園明天口罩解禁 QA一次解惑

疫情持續向下! 本土+1萬1164例 羅一鈞:228連假效應已過

相關新聞

40多歲男打AZ頭暈噁心併發血栓 獲救濟金150萬

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3月9日召開第198次會議,此次共審議125案,其中9案核予救濟,分別為AZ疫...

新冠本土+137 每日報數走入歷史 周四固定公布

新冠肺炎疫情3月20日起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明天則將不再每日公布確診數,改以一周統計並於周四指揮中心記者會說明。國內今天...

新冠本土+85例 羅一鈞:推估總體輕症人數約2千至2500之間

新冠肺炎輕症免隔離上路一周,今天新增確定病例85例本土個案、境外移入仍歸零,另新增29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

新制後首例! 70多歲男打5劑 美返台當天「呼吸窘迫」ICU搶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昨天新增COVID-19(併發症)確定病例106例,分別為105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 CO...

新冠輕症免通報昨上路 確診數大降 本土+112

昨天確診者免隔離、免通報新制上路,符合新定義的新增確診病例一口氣從上千例掉到112例,境外移入個案也歸零:另新增死亡20...

單株抗體用不完 專家籲放寬適應症 羅一鈞:會提會議討論

國內購置的單株抗體(Evusheld)目前尚餘7333劑,約可供3600多人使用;但有專家呼籲應加開適應症,以免放到過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