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又有誰要掉腦袋? 桃園警破地下兵工廠 驚見大批國造制式槍彈

今本土+2萬572例、境外348例 45人病歿

指揮中心將於今天宣布室內口罩鬆綁措施的細節,但不會立刻實施,將預留緩衝期。相關細節,下午2時指揮中心記者會,由指揮官王必勝對外說明。圖/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將於今天宣布室內口罩鬆綁措施的細節,但不會立刻實施,將預留緩衝期。相關細節,下午2時指揮中心記者會,由指揮官王必勝對外說明。圖/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公布國內新增20,92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0,572例本土個案及348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5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0,572例本土病例,為9,278例男性、11,287例女性、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3,990例),臺中市(2,566例),高雄市(2,495例),桃園市(2,259例),臺北市(1,885例),臺南市(1,743例),彰化縣(968例),新竹縣(647例),新竹市(522例),屏東縣(515例),苗栗縣(456例),雲林縣(450例),基隆市(425例),宜蘭縣(416例),南投縣(311例),嘉義縣(251例),花蓮縣(251例),嘉義市(186例),臺東縣(118例),金門縣(55例),澎湖縣(50例),連江縣(13例)。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4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2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42例具慢性病史、32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3)年1月5日至2月5日,死亡日期介於今年1月13日至2月6日。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348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70例男性、177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入境日期介於今年1月9日至2月8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1,952,066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2,197,133例排除),其中9,754,006例確診,分別為51,172例境外移入、9,702,78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6,89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6,87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294例、臺北市1,861例、臺中市1,808例、高雄市1,689例、臺南市1,247例、桃園市1,240例、彰化縣1,080例、屏東縣667例、雲林縣546例、南投縣538例、苗栗縣468例、嘉義縣446例、宜蘭縣348例、基隆市337例、新竹縣279例、嘉義市277例、花蓮縣277例、臺東縣204例、新竹市184例、澎湖縣44例、金門縣39例;另21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並提醒體質敏感、有慢性病或發燒、呼吸道症狀的民眾,於人潮較密集區,仍建議戴口罩,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健康。

新冠肺炎 COVID-19

延伸閱讀

等到了! 指揮中心證實明宣布口罩鬆綁措施

王必勝估染疫黑數最多3成 病床擁擠卡口罩鬆綁

自陸入境唾篩PCR監測今截止 王必勝:未監測到新變異株

要打要快!三劑型都將屆效 日後恐打不到單價BNT疫苗

相關新聞

新冠輕症免通報昨上路 確診數大降 本土+112

昨天確診者免隔離、免通報新制上路,符合新定義的新增確診病例一口氣從上千例掉到112例,境外移入個案也歸零:另新增死亡20...

單株抗體用不完 專家籲放寬適應症 羅一鈞:會提會議討論

國內購置的單株抗體(Evusheld)目前尚餘7333劑,約可供3600多人使用;但有專家呼籲應加開適應症,以免放到過期...

本土+5411!降15.9% 羅一鈞:降幅大、研判民眾想等新制

國內今天新增5411例本土病例,較上周一下降15.9%;另新增133例境外移入、28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和...

明起輕症防疫險可賠?我可領公費清冠一號嗎?5QA一次看

新冠疫情三年多來,如今已趨於穩定,輕症免隔離「0+n」明上路,輕症或無症狀民眾如檢驗陽性,不需通報也不需隔離,僅新冠肺炎...

本土+8209!明起輕症免隔離 羅一鈞:症狀緩解再出門

新冠肺炎國內新增8209例本土病例,較上周日漸少7.4%;另新增210例境外移入、43例死亡。明天起輕症不通報、不隔離,...

Rt小於1疫情持續下探 若穩定4月10日「這兩類人」免篩檢

新冠肺炎新增7825例本土病例,較上周六下降7.3%,疫情持續下探;另新增201例境外移入、35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羅...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