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分析:確診後 自體免疫疾病風險增3倍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高雄榮總團隊合作,以國內外大數據分析,發現確診半年後,自體免疫疾病風險是未感染者的三倍。這項研究結果刊登在今年二月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Lancet)」子刊、「電子臨床醫學」期刊。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魏正宗說,研究團隊推測風險增加原因,可能與確診後激活免疫反應,產生細胞因素風暴,或病毒抗原與人體自體抗原結構相近,導致交叉反應,攻擊自身抗原所在的細胞與器官。
魏正宗說,這項研究利用全球電子病歷資料庫,納入二○二○年至二○二一年,三八○萬名接受PCR核酸檢測的個案,包括九○萬名染疫者,以及約二九○萬名對照個案,持續追蹤一八○天,發現染疫者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累積發生率為百分之三,約為未感染者的三倍。
又以僵直性脊椎炎的三點二一倍、混合性結締組織病變的三點一四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二點九九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二點九八倍、乾癬的二點九八倍、乾燥症的二點六二倍,以及血管炎及多發性肌炎的一點九六倍,最為常見。
魏正宗說,確診後誘發自體免疫疾病者以年輕、壯年族群及女性較多,有共病及生活習慣較不正常的人也易罹患;而台灣女性有較多的紅斑狼瘡,男性有較多的僵直性脊椎炎。
他呼籲新冠患者痊癒後,若出現自體免疫相關症狀,如長期關節痛、皮膚紅疹、不明原因掉髮、發燒、口腔潰瘍等,應盡速就醫。
▪【整理包】「長新冠」9種症狀、怎麼吃能預防?6大QA一次懂
▪【整理包】口罩解禁上路!2類場所強制戴、校園延後放寬 新制7QA一次掌握
▪【整理包】各國新冠「降級」有何影響?中美日韓入境新規一次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