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專家評一二月確診死亡數「不OK」 羅一鈞說明原由

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日前於臉書貼文指出,台灣新冠疫情邁入第四年,但今年一、二月死亡人數「很不OK」,盼行政院長陳建仁擬定疫苗施打政策。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回應,若以「實際死亡日」觀察,12月至今,每天死亡數字其實都相對平緩。指揮官王必勝則說,會對催打長者施打疫苗績效好的縣市給予獎勵。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的死亡統計,詹長權指出,1月共1055人死亡,2月初短短5天又新增379人死亡,平均每天死76人。詹長權直言,現在距離每日死亡小於10人的「低死亡率的與新冠共存」目標相距甚遠,讓現在這個新冠死亡數字持續下去「實在很不OK。」
詹長權呼籲陳建仁,「陳內閣」最迫切要做的一項救國救民的大政策,就是要針對年長者擬定一個「溫暖堅韌的新冠疫苗接種計劃」。
對此,羅一鈞今表示,第三波從12月開始,歷經春節10天連假,民眾習慣收假前才快篩,因此陽性者可能在收假前才通報,這是數字波動起伏大的原因。若從每天指揮中心公布的數據看,春節前都再可預期範圍內,但春節期間、開工後都出現特別曲線變化,因此引發外界解讀。
「若以實際死亡日看,12月至今每天實際死亡數其實相對平緩。」羅一鈞表示,重症死亡的個案不會因通報時效而改變,端看春節期間,會以為有暴增情形、疫情出現變化,但實際上是沒有的。
王必勝則說,在解讀數字時,都可能針對短時間、高峰期做出評論,比如選2月1日至5日,是死亡重症的落後指標;但個案數下降,要一至兩周才會發生,都反映前面高峰的量。
王必勝表示,若只從短時間和高峰期數字去做評判,不能反映真實狀況,會有失真情形,建議以長時間看,疫情到現在已經3年,這都是很基本的狀況,相信民眾都已經很了解。
不過,長者疫苗覆蓋率確實亟需拉升。王必勝也說,除了高齡共病之外,最明顯死亡的就是沒打過疫苗的長者,這一點是指揮中心一直想要突破的,會與各縣市溝通、拜訪,疫苗施打較好的縣市將做法提供出來,互相參考、評比,指揮中心會針對績效好的縣市給予獎勵。
▪【整理包】「長新冠」9種症狀、怎麼吃能預防?6大QA一次懂
▪【整理包】口罩解禁上路!2類場所強制戴、校園延後放寬 新制7QA一次掌握
▪【整理包】各國新冠「降級」有何影響?中美日韓入境新規一次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