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補…新冠單日逾百死 7個月新高

本土案例增幅縮小,但死亡案例數昨破百例,達一○五例,是自去年七月十五日以來,近七個月以來新高。指揮中心分析,昨天將是近期死亡案例數的最高點,主因是受到「春節回補」效應,估計今起死亡案例數將開始下降。
本土案例昨增二萬五一○四例,境外移入三七三例、死亡增一○五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案例數創新高,原因是本周受到「春節回補」效應影響,春節期間估計每天死亡通報應落在四十至五十例,但每天僅廿至卅例,為預估值一半,加上許多死亡診斷證明於周一、二上傳系統,經整理後,使昨日死亡公布數較高,估計今起死亡病例將下降。
雖死亡個案創新高,羅一鈞表示,以Omicron疫情來看,去年四月起的第一波疫情,致死率為萬分之十八點九,去年八月十五日起的第二波疫情,致死率為萬分之十四點四,去年十二月十一日至今的第三波疫情,致死率為萬分之十一點九,相較前兩波致死率仍屬低點。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新冠病毒甫進入社區時,第一波首要衝擊易感染族群、脆弱族群,導致致死率較高,是全世界皆然的現象,而後隨著疫苗接種、抗病毒藥物研發及社區免疫提升,愈能抵擋病毒帶來重症、死亡的威脅,第二波、第三波致死率也逐步降低,因此台灣才逐步鬆綁防疫規定。
台大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台灣新冠肺炎致死率下降速度慢,有時還會反彈,雖然Omicron BA.5占比下降、BA.2.75占比上升,但兩種病毒株同時在流行,也不清楚是否有第三個病毒株正在流行,台灣目前處於「複雜的流行狀況」,使得致死率不容易明顯下降。
新冠疫情可能「永遠不會過去」,黃立民說,許多民眾看到他國放鬆疫情政策,便理所當然認為疫情應該要過去、要解封政策,但事實上疫情可能要再兩、三個月後才會明確往下降,屆時才能放心放鬆更多防疫措施。
▪【整理包】「長新冠」9種症狀、怎麼吃能預防?6大QA一次懂
▪【整理包】口罩解禁上路!2類場所強制戴、校園延後放寬 新制7QA一次掌握
▪【整理包】各國新冠「降級」有何影響?中美日韓入境新規一次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