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瑪娃緩慢移動東北部掀雨勢 最快「這日」深夜有望脫離暴風圈

買飲料可以摸奶惹爭議! 手搖飲「軍茶」急發聲明

12/1起戶外免戴口罩 車站、演唱會等7情境QA一次看

國內疫情趨緩,自12月1日起室外取消全程佩戴口罩規定。 報系資料照/記者侯永全攝影
國內疫情趨緩,自12月1日起室外取消全程佩戴口罩規定。 報系資料照/記者侯永全攝影

明天起取消戶外全程佩戴口罩,但什麼時機可不戴口罩,很多人還是「霧煞煞」,中央社整理7大情境QA,在戶外車站等車、參加室外演唱會、大樓中庭等是否需戴口罩,解答一次看。

Q:在室外型大眾交通運輸站點,如士林捷運站高架月台、台中烏日高鐵站高架月台、台鐵室外月台等,要戴口罩嗎?

A:捷運站不論是室內型封閉站點或戶外型月台,只要進站就必須全程佩戴口罩,直到出站到戶外才可以免戴口罩。

據台灣高鐵新聞稿內容,旅客需遵守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相關防疫規定,自進入車站大廳、乘車至出站,應自備口罩並全程戴著。

台鐵表示,旅客進入車站室內空間及付費區(含月台及車廂)均須佩戴口罩。如能與不特定對象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或對方有戴口罩的情況下,飲食期間可暫時取下口 罩,但應避免交談,飲食完畢後仍須佩戴。

Q:等公車是否需要戴口罩?

A:在戶外站牌等公車不用戴口罩,但上車後就必須全程佩戴,仍建議體質敏感、有慢性病或發燒呼吸道症狀的民眾,於人潮密集區可戴口罩。

Q:露營帳篷內算是需要戴口罩的室內空間嗎?

A: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曾說明,室內的定義為有屋頂、四面有牆壁等阻隔物的建築物內部空間,由於帳篷或營帳有一面敞開,就不會認定為室內空間,可以不用戴口罩。

Q:在社區型大樓中庭需要戴口罩嗎?

A:社區型大樓中庭不符合有屋頂、四面有牆壁等阻隔物定義,並不屬於室內空間,因此是以不用戴口罩為原則,但若大樓管委會有較嚴格的內部口罩規定,住戶仍須遵守。

Q:到外面用餐時,哪些環節不用戴口罩?

A:民眾在餐廳或用餐地點外的戶外空間候位時,或是餐廳戶外用餐空間吃飯、交談,都可以不用佩戴口罩,但若人潮較密集時,仍可選擇戴口罩。

於餐廳室內用餐空間時,在點餐至餐點上桌前,都必須佩戴口罩,只有在吃飯過程不用戴口罩,但如果在吃飯過程中,需要離開座位時,還是必須將口罩戴起來。

若在吃飯過程中,有唱歌需求,也可以不用戴口罩。另外,餐飲場所也取消不得逐桌敬酒的規定。

Q:在學校教室裡,什麼時候可以不戴口罩?

A:致詞、演講、講課、拍攝個人或團體照,以及進行運動、歌唱、音樂吹奏、合奏、舞蹈類課程及教學活動等,可以不戴口罩,但上述室內可免戴口罩的課程開始前及結束後,仍須佩戴口罩。

Q:戶外演唱會需要戴口罩嗎?

A:雖然戶外取消全程佩戴口罩規定,但一般大型戶外活動,如演唱會等,仍須依主辦方規定。

至於歲末跨年大型室外活動的口罩等防疫規定,將視疫情變化另行研擬,預計再觀察1到2週後說明。

新冠肺炎 COVID-19 口罩 高鐵 演唱會

延伸閱讀

口罩令將解除 接下來要發五倍券振興?蘇揆給出答案

紡織企業跨界與名廚聯手 推出常溫調理包看好疫情後商機

明起鬆綁口罩禁令 雙鐵:進入車站到出站仍須全程配戴

鄭文燦無罩投票 衛生局今認定「沒違規」不罰

相關新聞

連10天上升 本土+2萬7942例 226例境外、25死 上升46.7%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連八天上升,今天新增2萬7942例本土個案,較上周三增加8891例,上升46.7%;另新增226例境外移...

40多歲男打AZ頭暈噁心併發血栓 獲救濟金150萬

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3月9日召開第198次會議,此次共審議125案,其中9案核予救濟,分別為AZ疫...

新冠本土+137 每日報數走入歷史 周四固定公布

新冠肺炎疫情3月20日起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明天則將不再每日公布確診數,改以一周統計並於周四指揮中心記者會說明。國內今天...

新冠本土+85例 羅一鈞:推估總體輕症人數約2千至2500之間

新冠肺炎輕症免隔離上路一周,今天新增確定病例85例本土個案、境外移入仍歸零,另新增29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

新制後首例! 70多歲男打5劑 美返台當天「呼吸窘迫」ICU搶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昨天新增COVID-19(併發症)確定病例106例,分別為105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 CO...

新冠輕症免通報昨上路 確診數大降 本土+112

昨天確診者免隔離、免通報新制上路,符合新定義的新增確診病例一口氣從上千例掉到112例,境外移入個案也歸零:另新增死亡20...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