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門開、BF.7蠢動…死亡案例下周恐破百?羅一鈞這樣說

今年確診人數已破700萬人,累計死亡人數達1萬912人。今新增80例死亡案例,是這一波BA.5疫情以來新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目前整體的疫情是往下的趨勢,不過面對BF.7等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死亡案例雖然是此波疫情的新高,但下周破百例的機率並不大。
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9月中旬分析,當時全台約有320萬人未完整接種二劑疫苗,若不加強基礎劑與追加劑的接種,屆時每周的死亡人數將達125人,加強施打2劑疫苗可降至53人,加強施打3劑,則會降為19人。
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80例死亡個案,為8月中旬以來,為此波BA.5疫情單日死亡病例創新高,上次為最高為10月8日的76例,但每天個案數仍受到通報及資料上傳速度等因素影響,因此指揮官王必勝也提到要看一周的數字較為準確。
羅一鈞表示,目前國內疫情處在高原期,死亡個案數為落後指標,有可能慢慢緩升呈現高原的情形,而是否會突破百例死亡,目前看來機會不大,但仍須視每天疫情的變化。
羅一鈞引述英國及新加坡的針對BF.7變異株資料,他說,英國10月初監測,在英國及歐洲擔心至少三種變異株,包括BQ變異株占18%、BA.2.75占5%、BF.7占7%,為各占5%至20%,目前仍以BA.5占比超過5成最多。
他說,針對各變異株優勢,為BQ變異株的優勢比BF.7強,但若就新加坡統計,為XBB變異株占有優勢,因此不同區域行有不同的主要流行株,或是未來較有優勢的變異株。
羅一鈞表示,目前開國門後,這些變異株消長,以及國人出國後可能帶回的變異株,指揮中心會持續監測,作為國內流行風險評估的參考,國內目前仍以BA.2.75、BA.4.6,以及零星的BF.7都有陸續檢出,但目前仍是BA.5占絕大多數,未來是哪一種變異株占優勢,還需持續觀察。
羅一鈞表示,不論是那一種變異株,都是Omicron的其中一種,症狀為咳嗽、喉嚨痛、流鼻水及鼻塞、發燒四大常見呼吸道症狀。而味嗅覺改變情形,對比Alpha、Delta流行時為少數個案,因此這些變異株的症狀,仍與感染Omicron類似,重症及死亡也沒有增加。
▪【整理包】「長新冠」9種症狀、怎麼吃能預防?6大QA一次懂
▪【整理包】口罩解禁上路!2類場所強制戴、校園延後放寬 新制7QA一次掌握
▪【整理包】各國新冠「降級」有何影響?中美日韓入境新規一次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