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機構住民補助擬加碼至12萬 衛福部拚下半年上路

疫情升溫中秋節「微管制」 雙北禁河濱烤肉

台北市政府往年中秋節開放多處河濱公園烤肉,今年因防疫「微管制」,禁止民眾到河濱烤肉,也不鼓勵封街或群聚烤肉過中秋。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市政府往年中秋節開放多處河濱公園烤肉,今年因防疫「微管制」,禁止民眾到河濱烤肉,也不鼓勵封街或群聚烤肉過中秋。本報資料照片

羅一鈞:禁烤尊重地方裁量

新冠肺炎疫情連續三周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告新一波疫情將至;台北市昨天率先宣布中秋節「微管制」,不鼓勵群聚烤肉,也不開放河濱等烤肉場所,新北市跟進,高雄和台南擔心疫情自北往南擴散,也建議民眾減少群聚烤肉,防疫指揮官王必勝建議未接種疫苗的長者、免疫不全者和幼兒不要參加這類活動,避免感染。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指揮中心並未要求某些特定場所不得辦聚會烤肉等活動,但如果要在公共場域營業場所烤肉聚會,就要遵守防疫規範。至於各縣市是否妥善管理執行,尊重地方裁量。

昨新增二萬三九三一例本土個案,比上周一確診數增加百分之十八點七,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直言,「疫情趨勢已連三周上升,明顯進入下一波流行中」。

中秋後疫情洪峰 病房升載

中央認為疫情洪峰可能在中秋後出現,要求各縣市專責病房升載。北市五百床以上大型醫院專責病房已從百分之五上升到百分之十,三德飯店徵召為防疫專責旅館待命;新北一般專責病床數最少應開設五五七床,現已有六五七床,還可增加至七七三床。上一波疫情雙北首當其衝,如今病房負載也同步提升。

台北巿長柯文哲預估九月廿六日前是疫情洪峰,屆時北市每天恐有六千人染疫,昨宣布防疫「微管制」,包括禁止封街、萬人烤肉,河濱公有場地不開放,防疫不升級,家中烤肉不管制,但不鼓勵群聚烤肉。另外,餐廳可內用,但嚴禁走動敬酒敬茶,參選人跑攤限在台上舉杯,北市府會加強稽查二十桌以上宴席餐廳及外燴;唱歌還是要戴口罩。

北市府並決定把疫苗施打率列入考核。柯文哲說,北市已有百分之廿三人口染疫,與防疫有關團體包括學校、醫院等,原則上九月間該打的疫苗都要打,如防疫旅館、防疫計程車、機場、醫院、長照機構,九月三十日之後未達百分之九十,列入考核。

憂北部疫情擴散 南部緊繃

新北市高灘地也不開放烤肉,市長侯友宜請民眾減少不必要的群聚。高灘處宣布中秋節新北河濱公園不開放烤肉,建議騎自行車遊河濱過中秋;觀旅局也禁止在碧潭園區跟十分瀑布公園烤肉。

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指揮中心預期疫情高峰可能在九月底、十月初,中秋是關鍵,請民眾「盡量減少烤肉等群聚活動」。高雄市衛生局長黃志中表示,北部疫情逐漸上升,有自北向南擴散風險,高雄市不建議未接種疫苗的幼兒及長者參加中秋及重陽聚會,在餐飲場所也不得逐桌敬酒敬茶。桃園及台中沒有中秋烤肉限制規定。

新冠肺炎 COVID-19 中秋節 疫情 烤肉 羅一鈞 柯文哲 防疫計程車 侯友宜 王必勝

延伸閱讀

屏東不跟進中秋微管制 建議未打疫苗老幼勿群聚烤肉

網紅醫稱BA.5潛伏期僅兩天 羅一鈞打臉:無正式統計

40多歲男發燒、喉嚨和肌肉痛 首例BA.4重複感染

中重症+101 40歲女快篩陽未就醫 病發二日亡

相關新聞

連10天上升 本土+2萬7942例 226例境外、25死 上升46.7%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連八天上升,今天新增2萬7942例本土個案,較上周三增加8891例,上升46.7%;另新增226例境外移...

高端接種者赴日有望 今天起可補打其他廠牌疫苗

日本近日開放接種國際認證疫苗旅客入境自由行,但國產的高端疫苗卻遲遲不在適用範圍。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天宣布,自今天起,...

新制後首例! 70多歲男打5劑 美返台當天「呼吸窘迫」ICU搶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昨天新增COVID-19(併發症)確定病例106例,分別為105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 CO...

新冠輕症免通報昨上路 確診數大降 本土+112

昨天確診者免隔離、免通報新制上路,符合新定義的新增確診病例一口氣從上千例掉到112例,境外移入個案也歸零:另新增死亡20...

單株抗體用不完 專家籲放寬適應症 羅一鈞:會提會議討論

國內購置的單株抗體(Evusheld)目前尚餘7333劑,約可供3600多人使用;但有專家呼籲應加開適應症,以免放到過期...

本土+5411!降15.9% 羅一鈞:降幅大、研判民眾想等新制

國內今天新增5411例本土病例,較上周一下降15.9%;另新增133例境外移入、28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和...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