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白拒投、綠跑票…年改復議案重表決藍營再勝 確定付委

哀傷!加薩女人捧姪女遺體,獲2024年世界新聞攝影獎

台股發生什麼事?三大「巧合」因素衝擊 盤中一度暴跌千點

【專家之眼】開學在即 新冠防疫與快篩的管理檢討

各學校開學在即,將是台灣新一波的防疫總考驗了。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各學校開學在即,將是台灣新一波的防疫總考驗了。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再過十天若加上八月中旬的感染人數,就會讓全球新冠疫情的累計患者,衝破六億大關;這還不包括無症狀且未因接觸而被隔離或是強制篩檢到的人!

根據國外的模型推估與資訊研判,目前對今年秋、冬天的感染情況並不樂觀;何況因為俄、烏戰爭的戰況膠著,發生天然氣短供只是必然,但對居家隔離、居家照護的病患而言,其所遭受的身心摧殘與生活艱難程度,自不待言。

誠然,歷經兩年半以來的新冠疫情,由各方自律來守住新冠感染速度的可能性與承受的耐性,都有了重大改變。最近就連日本,在國會選舉之後的每日感染人數和死亡數,都從原先和緩漸減的態勢,轉成為增加四到五倍之多。

於五月底,當時的感染狀況是:七日平均約在四萬人、七日的平均死亡則在三十五人左右;現在則在二十萬人跟一百四十人之譜。由於日本是個高齡化社會,原先的病例主要集中在都會區,因此往下的蔓延情況,只怕要更糟的。

回顧五月當時的台灣,因著疫情暴衝我們勇敢停止學校的實體課程;讓家庭、學校與工商活動的三角循環,斷了一條在家庭與學校的連結,同時爭取到能幫莘莘學子,全面施打疫苗的機會。緊接著的暑假開始,則是幫台灣守穩住疫情的天助良機。

若以台、日疫情做對比看,日本的全國性選舉,讓地方拜票的競選活動與頻繁接觸,帶起又一波的滾動。如今在考季過後的暑期觀光,以及緊接著要重新開啟的學校活動;學子通勤,何況還有年底的縣市選舉,將是台灣新一波的防疫總考驗了。

即使在放寬不戴罩的新規範之下,就口罩的供應與使用習慣而言,大眾依然能謹守個人自律;但在這部分的審慎為之,若回到正值青春的校園內,只怕還要有一定的提醒與師生的積極性了。畢竟,截斷在家庭與學校這部分的循環流,與六月當時的疫情降溫,確實有非常高的關聯度與時間先後的影響。

至於台灣在5月26日起採行「快篩陽性即確診」的政策,管制配售的新冠快篩劑,也是建立國人信心的防護網之一。復因有防疫保單跟指定診所醫事人員,參與在線上作研判、通報的便宜,有利於感染疫情的發掘與阻斷傳播鏈。

往下的重點與持續關注,就是年輕世代的積極接受採檢,其作用影響跟整體保險、公衛的財務負擔,在防疫保單陸續到期失效、相關保單的停售之後,會有怎麼樣的行為變異發生呢?從診所醫師、新世代人士到學生的積極性,總要維持住的。

有錢,能使鬼推磨;只是錢總要放在刀口上,何況是取之於四方的國家財政與專業人士的精神負擔。

COVID-19 新冠肺炎

延伸閱讀

防疫也通膨!一劑快篩飆到315元 消基會籲停止配售制

BA.5單日高推估不到8萬例 暫無中重症個案

影/恩恩案新北中和衛生所沒接電話? 侯友宜:沒接就彈劾

本土爆9例BA.5 規劃第4波快篩實名制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為何新政府首應廢除新青安方案?

新政府即將啟動,準閣揆卓榮泰日前表示,將以年輕人最在意的政策為施政重點,而「居住正義」高居首位。而當前影響房市最巨的政策...

【專家之眼】呷人夠夠!當沖降稅還有臉提「三延」?

2016年國際資本市場黑天鵝充斥,全球股市狂瀉,我國也不例外,台股冷颼颼,量能創15年來新低。當時行政院長林全裁示,為振...

【專家之眼】90天賞味:進口鮮奶也能算鮮奶?

近期有一位號稱是知識型網紅的「石總監」,在YouTube、IG、FB與抖音等網路平台上,大力推薦全聯販賣的紐西蘭進口鮮乳...

【專家之眼】借、掏、跑三部曲—始亂終棄的渣男基金

有一個政府單位,以收支自主為基礎成立,目的在「燒錢」;但成立後,收入沒有實現,只好舉債度日。在借到頂、借到滿後,開始每年...

【專家之眼】政客無能挑起戰端 豈能徵稅理應賠償

兩岸情勢緊張,衝突危機升溫之際,國家安全局長蔡明彥面對政府研擬開徵戰爭稅以籌措軍費傳聞,對外公開透露確實曾經研議此項課題...

【專家之眼】日本失落30年的心病:不願出清風險

在上一篇文章《可惜!日本得了過度肥胖症》一文中,我提到,日本患了過度肥胖症、血管老化、內有寄生蟲,外有傷口滲血,正是因為這樣的身體,所以,日本的經濟,30多年了,一直起不來。 日本的過度肥胖症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