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林佳龍喬選舉、趴趴走成「最高調府秘」 引發黨內質疑

當愛已成往事:張國榮離世20年,香港失落的自由反叛

愚人節不平靜! 機捷接獲匿名恐嚇放炸彈 台鐵全面巡檢

研究證實BA.4/5症狀加劇 醫籲續打第4劑:流感化沒那麼快

新型變異株BA.4、BA.5崛起,醫師呼籲普遍開打第四劑。打疫苗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型變異株BA.4、BA.5崛起,醫師呼籲普遍開打第四劑。打疫苗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病毒不斷變異,近來歐美地區相繼出現Omicron新型變異株BA.4與BA.5,該變異株具有較強的傳染力與致病力,未來極有可能取代BA.1、BA.2成為主流病毒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一般內科主治醫師姜冠宇稱這是一次病毒的「完美進化」,呼籲不可輕忽新一波新型病毒帶來的威脅。

面對當前Omicron變異株BA.4與BA.5在歐美地區的流行,醫師姜冠宇昨(12)日在臉書發文警告,近期的國際研究均表明BA.4、BA.5的致病性更強,且疫苗的防護力相對較弱,因此他提醒民眾,在BA.4、BA.5進到台灣前,應對新病毒有進一步的認識。

姜冠宇表示,根據日本研究顯示,BA.4、BA.5可以逃避 BA.1、BA.2 感染產生的中和抗體,不僅在人類支氣管、肺泡細胞中的傳播比 BA.2 更強,在倉鼠實驗中也證實,BA.4、BA.5比 BA.2 更具致病性,會造成倉鼠體重明顯下降、血氧降低、呼氣曲線比BA.2更差。該研究也指出,透過肺泡切片可以看見支氣管細胞、第二型肺泡細胞有更嚴重的發炎情形。

姜冠宇接著提及,另一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的研究發現,由於病毒的變異,免疫逃逸不斷在增強,與原始株相比,BA.2.12.1和BA.4/5的效價分別降為1/8.1和1/19.2,再換算對比BA.2的效價,BA.2.12.1 和BA.4/5則降為1/1.8、1/4.2。該團隊警告,對於mab單株抗體治療,很多都對BA.2.12.1和BA.4/ 5無效,目前對BA.4/5有效又有美國有授權的單株抗體只有LY-COV1404和bebtelovimab,這些免疫逃避的情況,很可能是棘蛋白中的F486V突變所致。

姜冠宇補充,根據美國CDC收集的數據,截至 6 月 4 日止,BA.5占美國病例的7.6%,BA.4 佔5.4%,BA.2.12.1 仍然是美國的主要變體,估計佔病例的 62.2%,但是以目前的監測,BA.4/BA.5將準備取代BA.2.12.1。實際上,BA.4 和 BA.5 在4 月中下旬就被首次發現,並在南非引起規模感染,於 5 月中下旬達到頂峰,可見病毒並沒有弱化,距離疫情流感化還有一段距離。

最後姜冠宇點出最令他擔憂的是新病毒強大的致病力,「其實突破性感染、重複感染、無敵星星失效都不是新聞,對我而言比較大的震撼還是有觀察到致病力提升」,因此他認為,為了控制社區疫情,或許要準備普遍開打第四劑了,才能保障老人、小孩的安全,並減少後遺症長新冠的負擔。

新冠肺炎 COVID-19 Omicron Omicron變異株 長新冠

延伸閱讀

國內長新冠僅破百例?醫秀現況打臉「光我門診就幾十個了」

整理包/「長新冠」9種症狀、怎麼吃能預防?6大QA一次懂         

醫喊:新冠肺炎不是感冒!染疫害胸前長整片皰疹慘照曝

入境放寬3+4「類鬆綁」藏玄機 他怒批圖利1行業:8晚住好住滿

相關新聞

連10天上升 本土+2萬7942例 226例境外、25死 上升46.7%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連八天上升,今天新增2萬7942例本土個案,較上周三增加8891例,上升46.7%;另新增226例境外移...

高端接種者赴日有望 今天起可補打其他廠牌疫苗

日本近日開放接種國際認證疫苗旅客入境自由行,但國產的高端疫苗卻遲遲不在適用範圍。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天宣布,自今天起,...

40多歲男打AZ頭暈噁心併發血栓 獲救濟金150萬

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3月9日召開第198次會議,此次共審議125案,其中9案核予救濟,分別為AZ疫...

新冠本土+137 每日報數走入歷史 周四固定公布

新冠肺炎疫情3月20日起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明天則將不再每日公布確診數,改以一周統計並於周四指揮中心記者會說明。國內今天...

新冠本土+85例 羅一鈞:推估總體輕症人數約2千至2500之間

新冠肺炎輕症免隔離上路一周,今天新增確定病例85例本土個案、境外移入仍歸零,另新增29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

新制後首例! 70多歲男打5劑 美返台當天「呼吸窘迫」ICU搶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昨天新增COVID-19(併發症)確定病例106例,分別為105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 CO...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