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影/玉山上午7時5分終於降雪 創設站80年最晚紀錄

春雨持續下 不排除瞬間大雨雷擊 彭啟明:很有感的降溫

新冠增145死 長照機構占3成

國外經驗顯示,一旦長照養護機構爆發群聚感染,死亡率極高,目前全國至少兩百多名機構住民染疫後死亡,專家建議,再放寬用藥標準,及時投藥,才能降低死亡率。記者杜建重/攝影
國外經驗顯示,一旦長照養護機構爆發群聚感染,死亡率極高,目前全國至少兩百多名機構住民染疫後死亡,專家建議,再放寬用藥標準,及時投藥,才能降低死亡率。記者杜建重/攝影

昨天新冠本土病例新增七萬六五三九例,雖較前日略降,但死亡個案新增一四五例,再創新高,其中四十五例來自長照機構,占比三成一。一周前長照機構新冠死亡人數僅占一成五,顯示長照機構疫情惡化,多名專家建議,機構住民如有流感症狀應立即投藥,即使檢驗陰性也應積極給藥,才能降低死亡風險。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昨天全國共一○一八家住宿機構出現群聚確診,包括一萬○七二四名住民、四○二○名工作人員,至於機構住民中重症就醫、死亡總人數仍在統計中。

機構住民死亡率升高 學者憂心

長照機構住民 染疫死亡攀升 圖/聯合報提供
長照機構住民 染疫死亡攀升 圖/聯合報提供

今年迄今國內累計一八六萬四七六九人染疫,一二○三人死亡,粗估致死率為萬分之六點四五;而機構住民約僅一萬人染疫,但最近死亡占比已達兩成六、兩成七,從五月二十二日至昨天累積二○二人死亡,相較之下,機構住民粗估死亡率應遠高於平均值。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說,「長照機構一旦爆發群聚感染,死亡率就會變高,這是各國疫情共同特徵。」要降低死亡風險,唯有「及時連結醫療」,盡快投藥。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強調,許多國家機構住民死亡占比達到總死亡的一半以上,香港也是如此,相當可怕。建議指揮中心再放寬長照機構用藥標準,如果同寢室一人確診,其餘住民就應預防性投藥。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同一長照機構住民容易相互傳染病毒,應考慮在「有症狀、有接觸」情況下,檢驗陰性者也需投藥,過去爆發大規模流感疫情時,就是這樣做法。

陳時中稱不改變 篩陽才會給藥

儘管專家學者建議再放寬機構住民用藥時機,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仍堅持維持現有作法,快篩陽才能給藥。他表示,長照機構是全國最早實施「快篩陽性經醫師診斷能直接給藥」的場所,若有些機構或醫師因為慢性病多重用藥而開藥較保守,可以討論,但目前作法不變。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過去一周統計機構住民占每天死亡人數平均約二成六至二成七,每天死亡個案中八十歲以上占大多數,雖有一定比率在長照機構,但整體來看機構死亡率還是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因長照住民年齡偏高,還需校正年齡等因素,並比較其他國家長照住民死亡率,才能確定國內長照機構死亡率是否偏高。

新冠肺炎 COVID-19

延伸閱讀

口服抗病毒藥可供685萬人 台灣使用率比美日韓高

5歲孫第2次才預約到疫苗 陳時中:33萬劑6月3日到貨後多到有剩

不提名參選北市長=承認防疫不力? 陳時中:各有見地

拿無居隔單恐影響大學升學 陳時中:可先簽切結再補件

相關新聞

連10天上升 本土+2萬7942例 226例境外、25死 上升46.7%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連八天上升,今天新增2萬7942例本土個案,較上周三增加8891例,上升46.7%;另新增226例境外移...

高端接種者赴日有望 今天起可補打其他廠牌疫苗

日本近日開放接種國際認證疫苗旅客入境自由行,但國產的高端疫苗卻遲遲不在適用範圍。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天宣布,自今天起,...

新制後首例! 70多歲男打5劑 美返台當天「呼吸窘迫」ICU搶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昨天新增COVID-19(併發症)確定病例106例,分別為105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 CO...

新冠輕症免通報昨上路 確診數大降 本土+112

昨天確診者免隔離、免通報新制上路,符合新定義的新增確診病例一口氣從上千例掉到112例,境外移入個案也歸零:另新增死亡20...

單株抗體用不完 專家籲放寬適應症 羅一鈞:會提會議討論

國內購置的單株抗體(Evusheld)目前尚餘7333劑,約可供3600多人使用;但有專家呼籲應加開適應症,以免放到過期...

本土+5411!降15.9% 羅一鈞:降幅大、研判民眾想等新制

國內今天新增5411例本土病例,較上周一下降15.9%;另新增133例境外移入、28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和...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