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疫煎熬 奔走4天才拿到救命藥

全台染疫人數攀高,抗病毒藥物卻難求,本報掌握一名具高風險確診病患的領藥艱辛歷程,家人跑了兩家醫院,一缺藥,另一家則說門診不能開藥,透過健康益友視訊診療只能預約七天後。家人四處奔走、歷時四天才拿到卅顆救命藥,幸未因超過發病五天而失去用藥資格,服藥後症狀明顯好轉。
指揮中心宣稱五月六日將廿七萬人份抗病毒口服藥配送到二一○家醫院、五十七家社區藥局,讓住院、急診、居家照護等確診者即時用藥。本報記者前天疫情記者會提出該案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從來沒遇過一個病人同時遇過這些情況」,還說要親自打電話問投訴人,到底怎麼回事。
該名個案為六十八歲吳先生,具有新冠重症高風險病史,符合領藥資格,按規定應於發病後五天內領藥。他於五月六日上午喉嚨不適,快篩陽性,下午至台北關渡醫院採檢,晚間獲知確診。五月七日上午,胞兄拿著他的健保卡,先至關渡醫院胸腔科求藥,但該醫院並未備藥。換至台北榮總,醫師評估後,認同個案應盡速服藥,但卡在門診,無法開藥。吳先生嘗試透過「健康益友App」預約視訊診療,卻只約到七到十天後的時段,緩不濟急。
五月八日晚間,淡水關懷中心致電關心,個案求救,九日上午淡水馬偕來電通知可開藥。因病切除部分肺葉的吳先生胞兄先至淡水檢疫所拿處方箋,再去淡水馬偕急診處排隊,等一小時,才完成領藥程序。
吳先生表示,在服藥三個多小時後,喉嚨刺痛明顯緩解,心理壓力也減輕不少。盼望政府簡化領藥流程,讓重症高風險確診者都能盡速吃藥。
陳時中指出,確診個案在看到陽性報告時,建議開始自尋醫療資源,因為陽性報告出爐後,到衛生單位安排居家診療關懷追蹤,可能出現一天的落差,導致個案就醫碰壁。目前正規畫讓陽性結果即時轉到照護團隊,可望解決此問題。
▪【疫情專題】7月6日新增本土34,499例、境外移入78例 確診死亡95例
▪【整理包】「長新冠」9種症狀、怎麼吃能預防?6大QA一次懂
▪【圖表】滾動調整每周都有變化!最新防疫規定整理看這裡(持續更新)
▪【整理包】苦惱兒童是否打疫苗 看國外狀況、副作用、不建議接種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