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檢量追不上疫情擴散 時力籲快篩補位PCR、引進唾液快篩

本土疫情持續爆發,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今舉行記者會指出,採檢能量追不上病毒擴散的速度,使用快篩試劑補位PCR是必然的選擇,時力並呼籲,應加速審核唾液篩檢EUA並引進,檢討入境檢疫天數、簡化繁瑣行政流程、公開疫情即時資訊。
對於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因快篩仍有10%偽陽性的問題,所以不宜將快篩陽性視為確診,立委邱顯智反駁,根據刺胳針4月8日發表的論文,台灣到去年11月為止,感染後的確診率估計只有17.7%,等同6個人感染只有一個人經過篩檢確診,而今年大量個案,感染後確診率恐怕連10%都達不到,「也就是說,超過10個人感染,只有一個人被篩出來,還有9個以上的人篩檢不到」。
邱顯智表示,究竟要在意10%的偽陽性,篩檢9個誤判1個,還是繼續採用現在的模式,10個感染只能篩檢1個,答案應該非常清楚。邱顯智也強調,用快篩來補位PCR,盡可能提高感染後的確診率,是當前必須跨出去的一步。
立委王婉諭點出,如果要逐步走向共存,就必須要讓快篩的使用簡易化、普及化,目前鼻腔快篩雖然一般人在家也可做,但因為不適感較為強烈,讓民眾在使用的心理上仍普遍有抗拒。王婉諭呼籲,政府應該要更積極引入「唾液快篩」,希望衛福部加快腳步,針對唾液快篩進行審核。
另外對於居家隔離、檢疫的部分,王婉諭認為,除了要考量到疫情控制的因素,也必須要思考整體社會醫療、行政量能。她特別指出,在入境居家檢疫的部分,目前仍維持十天的檢疫時間,會慢慢成為整個防疫量能的負擔。在國內篩檢陽性率可能超過10%且確診數突破萬人的情況下,十天的居家檢疫是否仍有必要,指揮中心應重新思考政策方向。
新北市議員參選人彭盛韶提出三點建議,首先,指揮中心應該每日提供全體、各縣市、鄉鎮的篩檢陽性率,進而開放各界判讀疫情擴散與區域風險。第二,指揮中心應開放疫情資料,供專家與人民預判疫情發展與染疫風險。這些開放資料除了目前的確診地區年齡性別統計表之外,也應該包含去識別的職業、疫調資料、醫療照顧方式等,讓公衛學界能夠更精準的進行疫情研究。最後,明確告訴大家疫情數據更新時間,就能更即時的反映疫情的發展態勢。
資訊專業背景出身的新北市議員參選人王景弘表示,應將行政量能留給確診者,公衛的核心目的還是減災,居隔到了這個階段應該適當提供指引自行處理跟簡化。
▪【疫情專題】6月29日新增本土42,112例、境外移入92例 確診死亡85例
▪【整理包】「長新冠」9種症狀、怎麼吃能預防?6大QA一次懂
▪【圖表】滾動調整每周都有變化!最新防疫規定整理看這裡(持續更新)
▪【整理包】苦惱兒童是否打疫苗 看國外狀況、副作用、不建議接種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