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重大刑案見政治人物身影…黑白「交融」 政府抗黑淪紙上談兵

本土確診10例、境外44例 西堤案相關幼兒園一家四口也染疫

出席名單由左到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揮官陳時中、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記者謝承恩/攝影
出席名單由左到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揮官陳時中、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記者謝承恩/攝影

國內新增10例本土個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有10例本土個案,無死亡個案,其中境外移入44例中,有落地採檢18例、居家檢疫驗出有26例,其中以美國入境有10例最多。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5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陳時中表示,其中本土個案中又屬西堤相關最多,其中昨日有一家三口感染,其中小孩就讀華盛頓幼兒園,傳染給2位兒童,還有一家四口染疫,總共新增5例。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16例男性、24例女性、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10例)、菲律賓(6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3例)、法國、西班牙及澳大利亞(各2例)、柬埔寨、韓國、英國、厄瓜多及印度(各1例)移入;另14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29日至今(2022)年1月18日。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336,346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317,735例排除),其中18,005例確診,分別為3,214例境外移入,14,73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5例移除為空號。另今年1月6日公布之案17298境外移入病例,經病毒定序及疫調後改判為本土病例。 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西堤有關7例

(1例)西堤一家七口之阿公。之前1、3小孩、阿嬤、媽媽、爸爸相繼驗出,目前一家六人確診。

(1例)1/9 用餐的小朋友

(5例)之前華盛頓幼兒園小朋友確診案例,傳染給2同學與同學姐姐、爸爸媽媽

‧其他3例

(1例)1/11與昨日新竹確診者一起用餐。也曾1/9與聯邦銀行員足跡重疊。

(1例)市場的工作人員,到醫院陪病採檢驗出,與西堤、桃機群聚無關,感染源待釐清

(1例)亞東護理師之小孩,亞東護理師跟其他病毒序列不同,非群聚案例

延伸閱讀

陳時中否認桃機協勤隔離衣不足 賴香伶曝證據打臉

陳時中重申不禁餐廳內用 侯友宜:重點是阻絕於境外

西堤用餐確診者再增 陳時中表示會進行疫調

陳時中昨才說莫德納盡量打 藍批「昨夠今缺隨便說說」

相關新聞

想消除疲勞、養顏美容?嚴選全台7間岩盤浴,快揪團享受療癒時光

岩盤浴最早起源自日本秋田,據說有位婦人在玉川溫泉源頭附近的岩石上臥躺,沒想到一段時間後,身上的病痛竟然不藥而癒,因此逐漸成為一種民間療法,開始在各地流行起來。在台灣,很多地方都可以享受到日式岩盤浴,讓自己在緩解疲勞的同時也養顏美容,為此我們整理出全台岩盤浴懶人包,有機會不妨找時間為自己補足元氣吧!

寶可夢中心12/8開幕! 早上8點發「入店整理券」 官方提醒:請勿夜排

寶可夢中心12/8開幕! 早上8點發「入店整理券」 官方提醒:請勿夜排

10點開搶! 虎航夏日航班「飛日韓機票1299元」 明年1/16加開高雄-沖繩

台灣虎航2024年夏季航班優惠,自12月1日10點開搶全員促銷,首波航線包括首爾、釜山單程1299元起,沖繩單程1599元起,東京、名古屋1799元起,適用搭乘期間還涵蓋清明節、端午節等,手刀搶票!

喊認賠卻取消「Bug價訂單」惹眾怒! 台北君悅酒店發道歉聲明

喊認賠「訂房Bug價」卻取消訂單惹眾怒 台北君悅酒店發道歉聲明

看棒球搭捷運! 慶祝大巨蛋亞錦賽12/3開打 北捷彩繪列車「棒球場主題車廂」曝光

看棒球搭捷運! 慶祝大巨蛋亞錦賽12/3開打 北捷彩繪列車「棒球場主題車廂」曝光

隱藏版BUG價?!中國旅行團「6天只要1212元」 網揪1細節驚:不敢去

還以為標錯價了!機票達人「不累哥」今(30)日發文分享,在某旅遊平台販售的中國旅遊行程出現Bug價,原本6天要價11,900元,現在只要1,212元,瞬間引眾人狂搶,但事後他補充,這原來不是平台Bug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